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对不少“问题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响这些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维护“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清除他们心理上的暗影,引领他们走向光明。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现状;对策
所谓“问题学生” ,就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行为上不规范,心理上不健康或有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极易产生学业与品德上的恶化,成绩越来越差,品行越来越不端正,发生问题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因此,把握住“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对症下药,让他们的心理逐渐健康、健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问题生中常见的心理现状
1、怯懦与自卑
这种不健康心理表现为:胆怯与懦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常伴随着忧伤与失望,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或做事,怕别人耻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学习不积极,成绩不理想,他们虽然能认真遵守纪律,但学习与交往能力很差。
2、多疑与抑郁
多疑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好疑神疑鬼。如遇到两个人在窃窃私语,就以为是讲自己的坏话,因而闷闷不乐。这类学生往往独自默默地想一件事并加以扩大,情绪不稳,意志消沉,自欺欺人。
抑郁性格的人多为女生,表现为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动作迟缓、对人冷淡,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遇事总往坏处想,总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总是会夸大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3、狭隘与嫉妒
心胸狭窄的人,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常为一件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有嫉妒性格的人对他人的成绩和优点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觉得不舒服。严重的嫉妒,不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而且嫉妒者本人还会得忧郁症或消化系统的身心疾病。
4、对立与破坏
当学生屡遭学习、升学或家庭生活等挫折后,得不到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及时的关心、帮助,反而会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嘲讽、谴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立和破坏的反常心理。他们的表现是经常摔打物品,故意做一些使别人不高兴或难堪的恶作剧,别人越是对他不满,他越开心。他们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劝告,不愿学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寻衅滋事。他们如果在中学阶段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一旦步入社会,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5、网络成瘾综合症
这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表现,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强烈的渴求愿望,上网占据生活的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怒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以上各种不健康心理是影响“问题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施以解救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1、增进自我了解
多数“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例如有的学生身体条件好,运动会积极参加;有的学生热爱劳动;有的学生乐于助人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认识自己的长处。通过运动会、篮球比赛、故事会、社会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对自己的了解。
2、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人,不愿意认清自己的真正面目,常常采取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例如不和别人交往。另外,将不满和自责的态度投射到别人和外界事物上去,把“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心理说成是“别人不喜欢我”。将“自责”之心投射于别人,自己的自卑心理可能会有所减轻,但这却妨碍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因而,让学生珍重自己悦纳自己尤为重要。
其次、要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学生都希望自己与父母关系更像是朋友,能在精神上与父母有所沟通。因此,教师要配合家长帮助“问题学生”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告诉问题学生家长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关心他们的人,教育他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报效父母,同时还要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那些“问题学生”。
2、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也高,而且有自信心。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因为反感教师而放弃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的学习。作为教师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关心学生,让那些“问题学生”感觉到自己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利于他们的转化。
3、发展融洽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有利于“问题学生”的改变。教师要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生,多和那些品行端正、学习刻苦、积极向上的学生交流,尽量不要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特别是社会青年交往。
第三、培养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如高兴、喜悦、快乐等,有助于行为适应,有助于身心健康。教师应努力培养问题学生积极的情绪。教育那些问题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第四、进行适当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
十几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性成熟的开始,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动和逐渐发展,相应地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和性冲动。教师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合年龄、性别的性教育,使学生摆脱性神秘、性愚昧,从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中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提高学生对外界诱惑和自身感情冲动的抵抗能力,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升华性心理。
总之,“问题学生”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有许多外因和内因。而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本身,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影响这些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才能把握他们的病因,清除他们心理上的暗影,引领他们走向光明。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现状;对策
所谓“问题学生” ,就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行为上不规范,心理上不健康或有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极易产生学业与品德上的恶化,成绩越来越差,品行越来越不端正,发生问题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因此,把握住“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对症下药,让他们的心理逐渐健康、健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问题生中常见的心理现状
1、怯懦与自卑
这种不健康心理表现为:胆怯与懦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常伴随着忧伤与失望,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或做事,怕别人耻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学习不积极,成绩不理想,他们虽然能认真遵守纪律,但学习与交往能力很差。
2、多疑与抑郁
多疑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好疑神疑鬼。如遇到两个人在窃窃私语,就以为是讲自己的坏话,因而闷闷不乐。这类学生往往独自默默地想一件事并加以扩大,情绪不稳,意志消沉,自欺欺人。
抑郁性格的人多为女生,表现为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动作迟缓、对人冷淡,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遇事总往坏处想,总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总是会夸大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3、狭隘与嫉妒
心胸狭窄的人,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常为一件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有嫉妒性格的人对他人的成绩和优点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觉得不舒服。严重的嫉妒,不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而且嫉妒者本人还会得忧郁症或消化系统的身心疾病。
4、对立与破坏
当学生屡遭学习、升学或家庭生活等挫折后,得不到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及时的关心、帮助,反而会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嘲讽、谴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立和破坏的反常心理。他们的表现是经常摔打物品,故意做一些使别人不高兴或难堪的恶作剧,别人越是对他不满,他越开心。他们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劝告,不愿学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寻衅滋事。他们如果在中学阶段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一旦步入社会,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5、网络成瘾综合症
这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表现,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强烈的渴求愿望,上网占据生活的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怒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以上各种不健康心理是影响“问题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施以解救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1、增进自我了解
多数“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例如有的学生身体条件好,运动会积极参加;有的学生热爱劳动;有的学生乐于助人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认识自己的长处。通过运动会、篮球比赛、故事会、社会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对自己的了解。
2、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人,不愿意认清自己的真正面目,常常采取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例如不和别人交往。另外,将不满和自责的态度投射到别人和外界事物上去,把“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心理说成是“别人不喜欢我”。将“自责”之心投射于别人,自己的自卑心理可能会有所减轻,但这却妨碍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因而,让学生珍重自己悦纳自己尤为重要。
其次、要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学生都希望自己与父母关系更像是朋友,能在精神上与父母有所沟通。因此,教师要配合家长帮助“问题学生”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告诉问题学生家长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关心他们的人,教育他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报效父母,同时还要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那些“问题学生”。
2、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也高,而且有自信心。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因为反感教师而放弃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的学习。作为教师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关心学生,让那些“问题学生”感觉到自己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利于他们的转化。
3、发展融洽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有利于“问题学生”的改变。教师要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生,多和那些品行端正、学习刻苦、积极向上的学生交流,尽量不要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特别是社会青年交往。
第三、培养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如高兴、喜悦、快乐等,有助于行为适应,有助于身心健康。教师应努力培养问题学生积极的情绪。教育那些问题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第四、进行适当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
十几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性成熟的开始,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动和逐渐发展,相应地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和性冲动。教师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合年龄、性别的性教育,使学生摆脱性神秘、性愚昧,从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中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提高学生对外界诱惑和自身感情冲动的抵抗能力,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升华性心理。
总之,“问题学生”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有许多外因和内因。而根本原因还在于学生本身,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因素。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影响这些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才能把握他们的病因,清除他们心理上的暗影,引领他们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