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国务院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的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近日已经回京重新赴任,消息人士称,鲍俊凯的新职务为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三鹿奶粉事件不仅“重创”了中国奶业,引爆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更是波及到政府官员问责制度,引发了一场针对责任官员“复出”问题的声讨。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家质检总局,无疑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然而,当我们回顾这场责任官员“复出”事件始末后,发现此次回京赴任的鲍俊凯,已“悄悄地”由正厅(安徽出入境监督检验局局长)改回了副厅(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应当说,这是国家质检总局的“纠错”之举。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知错就改的做法,为什么还要“遮遮掩掩”,不向公众说明白,而是由“消息人士”透露呢?其中原委更是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国家质检总局处在“风口浪尖”上,有点“人言可畏”的恐慌感,但是不要忘了,“人言”正是监督的声音。拒绝“人言”就是拒绝“监督”。应该说,监督的声音是问责制度自我完善的外部推动力。国家質检总局选择“静悄悄”地纠错,看似是避免再起“人言”,再起不必要的“质疑”,说到底,还是对“监督”有点“受不了”。而这种“受不了”正是把“监督”对立化的表现,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对自觉接受监督的形式化理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受监督”意识。
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在对鲍俊凯问责上,采用了网上公布等方式予以“透明化”,而事实上对鲍俊凯问责,也只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才被公众所知,而公众知道的也就是问题的处理结果而已。在此种“雾里看花”式的工作惯性下,国家质检总局纠正自己的错误,也不知不觉“静悄悄”起来。
官员问责制的推出彰显了我国力促“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决心。应该说在这些诸多问题中,“监督”、“透明”二字无疑是重中之重。政府应采取敞开怀抱的姿态和心态,使之成为工作的常态,如若不然,“监督”、“透明”极易演变为形式主义的需要,“走板跑调”。
三鹿奶粉事件不仅“重创”了中国奶业,引爆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更是波及到政府官员问责制度,引发了一场针对责任官员“复出”问题的声讨。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家质检总局,无疑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然而,当我们回顾这场责任官员“复出”事件始末后,发现此次回京赴任的鲍俊凯,已“悄悄地”由正厅(安徽出入境监督检验局局长)改回了副厅(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应当说,这是国家质检总局的“纠错”之举。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知错就改的做法,为什么还要“遮遮掩掩”,不向公众说明白,而是由“消息人士”透露呢?其中原委更是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国家质检总局处在“风口浪尖”上,有点“人言可畏”的恐慌感,但是不要忘了,“人言”正是监督的声音。拒绝“人言”就是拒绝“监督”。应该说,监督的声音是问责制度自我完善的外部推动力。国家質检总局选择“静悄悄”地纠错,看似是避免再起“人言”,再起不必要的“质疑”,说到底,还是对“监督”有点“受不了”。而这种“受不了”正是把“监督”对立化的表现,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对自觉接受监督的形式化理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受监督”意识。
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在对鲍俊凯问责上,采用了网上公布等方式予以“透明化”,而事实上对鲍俊凯问责,也只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才被公众所知,而公众知道的也就是问题的处理结果而已。在此种“雾里看花”式的工作惯性下,国家质检总局纠正自己的错误,也不知不觉“静悄悄”起来。
官员问责制的推出彰显了我国力促“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决心。应该说在这些诸多问题中,“监督”、“透明”二字无疑是重中之重。政府应采取敞开怀抱的姿态和心态,使之成为工作的常态,如若不然,“监督”、“透明”极易演变为形式主义的需要,“走板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