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总埋怨学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问题的症结何在?
一是重立意。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作文的思想意义,而后让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选材构思,这常常使学生把自己的信念神圣化,这成为情感倾泻的阻碍。
二是重华丽辞藻。
在重主题的习作指导下,学生刻意去寻找对表达主题有用的语言,而忽视了生命体验的真实再现,往往导致作文空洞无物。
三是重描写雕琢。
在写作时,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描写雕琢,这对学生要求太高,使学生无法用叙说的方式一吐为快,从而制约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无法达到畅所欲言之境界。
那该如何引导学生跨越习作难的障碍呢?
一、善于表扬
“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又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见学生吵架,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写的作文比你好……”可见教师的表扬在学生心目中多么的重要。小学生习作中也许有许多不成熟、粗浅的地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挑剔的目光变为包容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婉转鼓励的语言,于是爱的奇迹出现了。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及时地发现、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甚至点滴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好词,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极有兴趣、欲罢不能的活跃状态之中。
二、走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哲学观点,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喜爱呢?要知道,一走出教室,他们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他们是会看、会动、会想的精灵。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把看的、动的、想的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目之所阅、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使学生乐写、会写,那么,“言之无物”这句话就成为过去式了。
三、尝试成功
学生需要一个舞台,满足他们表达的愿望。可以说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没有哪个孩子不会欢欣鼓舞,激动不已,并对习作产生兴趣的。而这种莫大的鼓舞,不是几句表扬的话所能奏效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既成的作品发挥余热,我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在黑板报、学习园地、班级手抄小报上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署上他们的大名,将一些好的作品积极推荐到校报上。每次发校报的时候,同学们最喜欢在报纸上找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如有,则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种自豪感和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然后是帮学生修改文章,积极投稿。修改是写文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对初学的小孩子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让其修改一次,也许能改一个标点,再修改一次,能改一个错字,但学生收获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采取由“扶”到“放”的措施,开始时帮其修改,指出优点,提出建议。在反复修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将定稿寄往各报刊社。每学期我班都有十多个学生在各类学生报刊上发表文章,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不仅对他本人是极大的鼓舞,对全班同学也是极大的鼓舞,“人家能行,我也能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时时学习的愿望。”学生习作成功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能增加习作的自信心,激发热烈的学习情绪,产生习作的欲望。
四、勤批、少改
唐诗云:“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牙牙学语、东涂西抹中发展思维,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尚不具备雕琢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牙牙学语”“东涂西抹”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自身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自身的习作实践中学习作文。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兴趣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信心上。对于他们的作文,应尽量多批少改,多些鼓励性的语言。记得有一次作文《我的第一次演讲》,一位同学习作中这样写道:“刚一上台,我紧张得心怦怦地跳。”我在这一句下面画一横线并批上:假如能换上比喻句,效果会更棒些。过后,这位学生就改成了“刚一台,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似的,怦怦地跳个不停。”这位学生为自己成功的修改感到高兴。这样既坚定了学生习作的信心,又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这正如小孩学走路,开始时需要大人的扶持,渐渐地,自己可以独立迈步,这也是教学作文的道理。长期如此,学生习作时就敢于大胆写,可以畅所欲言,轻松习作。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从小处着手,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定能跨越习作难的障碍。
一是重立意。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作文的思想意义,而后让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选材构思,这常常使学生把自己的信念神圣化,这成为情感倾泻的阻碍。
二是重华丽辞藻。
在重主题的习作指导下,学生刻意去寻找对表达主题有用的语言,而忽视了生命体验的真实再现,往往导致作文空洞无物。
三是重描写雕琢。
在写作时,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描写雕琢,这对学生要求太高,使学生无法用叙说的方式一吐为快,从而制约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无法达到畅所欲言之境界。
那该如何引导学生跨越习作难的障碍呢?
一、善于表扬
“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又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见学生吵架,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写的作文比你好……”可见教师的表扬在学生心目中多么的重要。小学生习作中也许有许多不成熟、粗浅的地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挑剔的目光变为包容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婉转鼓励的语言,于是爱的奇迹出现了。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及时地发现、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甚至点滴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好词,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极有兴趣、欲罢不能的活跃状态之中。
二、走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哲学观点,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喜爱呢?要知道,一走出教室,他们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他们是会看、会动、会想的精灵。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把看的、动的、想的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目之所阅、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使学生乐写、会写,那么,“言之无物”这句话就成为过去式了。
三、尝试成功
学生需要一个舞台,满足他们表达的愿望。可以说看到自己的文字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没有哪个孩子不会欢欣鼓舞,激动不已,并对习作产生兴趣的。而这种莫大的鼓舞,不是几句表扬的话所能奏效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既成的作品发挥余热,我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在黑板报、学习园地、班级手抄小报上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署上他们的大名,将一些好的作品积极推荐到校报上。每次发校报的时候,同学们最喜欢在报纸上找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如有,则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种自豪感和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然后是帮学生修改文章,积极投稿。修改是写文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对初学的小孩子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让其修改一次,也许能改一个标点,再修改一次,能改一个错字,但学生收获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采取由“扶”到“放”的措施,开始时帮其修改,指出优点,提出建议。在反复修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将定稿寄往各报刊社。每学期我班都有十多个学生在各类学生报刊上发表文章,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不仅对他本人是极大的鼓舞,对全班同学也是极大的鼓舞,“人家能行,我也能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时时学习的愿望。”学生习作成功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能增加习作的自信心,激发热烈的学习情绪,产生习作的欲望。
四、勤批、少改
唐诗云:“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牙牙学语、东涂西抹中发展思维,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尚不具备雕琢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些“牙牙学语”“东涂西抹”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自身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自身的习作实践中学习作文。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兴趣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作文的信心上。对于他们的作文,应尽量多批少改,多些鼓励性的语言。记得有一次作文《我的第一次演讲》,一位同学习作中这样写道:“刚一上台,我紧张得心怦怦地跳。”我在这一句下面画一横线并批上:假如能换上比喻句,效果会更棒些。过后,这位学生就改成了“刚一台,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似的,怦怦地跳个不停。”这位学生为自己成功的修改感到高兴。这样既坚定了学生习作的信心,又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这正如小孩学走路,开始时需要大人的扶持,渐渐地,自己可以独立迈步,这也是教学作文的道理。长期如此,学生习作时就敢于大胆写,可以畅所欲言,轻松习作。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从小处着手,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定能跨越习作难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