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新出炉的“人教版”中学课本删去了鲁迅的《风筝》,听说至此初中课本已无鲁迅,因而引起舆论大哗,网上超7成反对。但据说教育界人士(部分吧?)对此却很淡定,称应以平常心看待。本来,增删中学课文的权,全在教育界手中,他们也不屑听“非教育界”人意见的,旁人怎么不淡定都是白搭。何况时代在进步,鲁迅作品从中学课本里逐渐有所减少,是大势所趋,鲁迅不是也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吗?因此,从总体上说,我不反对中学课本的鲁迅作品逐步有所减少。
但是,听听教育专家们说删减鲁迅的理由,却让人怎么也淡定不下来。
理由之一,是鲁迅作品太难教难学。这话乍听似乎有道理:鲁迅确实深刻,风格独特,还有一些学校流传什么“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但是,看看删的篇目:《风筝》,这作品竟然也难教难学吗?谁都知道这篇文章非常通俗易懂,而且讲的就是少年儿童的事,跟中、小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而内涵隽永丰富,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读。连这样的作品都教不来,我不知道这老师是否又是“临时工”?如果读到中学,连这样的作品也觉得难学,这样的学生能毕业吗?即使真的难,还能难过古文吗?那他们怎么学古文呢?
另一个理由是说鲁迅尖刻偏激。有个“名师”说:“鲁迅的批判精神值得称赞,但他有时候却过于偏激。”这话说得真有水平!“有时候偏激”,那么《风筝》偏激吗?鲁迅除了批判精神还有什么?“偏激”成了鲁迅的标签。专家能不能说点稍微专业一点的理由呢?
还有一说,是中学生阅读面应该拓宽。这话听上去也蛮有水平的。那么,“名师”让学生读什么呢?“应该多读一些充满人情味和爱的作品,而不是从小学得过于尖刻,对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原来,在教育“名师”看来,鲁迅的作品就是没有“人情味和爱”、就是“过于尖刻,对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名师”接着指点说:“周作人的小品,朱光潜对美学的研究等,都很值得一读。”哦!原来周作人的小品,朱光潜的美学研究,比《风筝》容易懂啊!“名师”先生,拜托不要误人子弟啊!
其实,平心而论,在21世纪的今日,中学课本减少篇把鲁迅作品,实在也是情理之中的,真也不必过度反应。只是,我们想知道,我们的教育专家究竟是怎么想的?增删的标准是什么?最终要删到什么程度?全部删完?删了用什么来替换?说实话,我们的教育专家说话实在令人太不能放心。专家告诉我们删减鲁迅的原因:“鲁迅闻名于他针砭时弊的文风,但他的作品表述方式比较迂回,文字较为艰涩,有些确实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说法也太奇怪了!鲁迅就只有“针砭时弊的文风”?就没有通俗易懂的作品?“有些”不适合中小学生,你不会选适合的?再看专家推荐什么人给我们:梁启超、胡适、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谢冰莹、梁实秋,还有《猫城记》、《小王子》 ……真奇了怪了!这些人就不针砭时弊?“胡适先生的作品观点不偏激,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很是适合中学生品读。”听这话就知道,决定我们的学生读什么作品的教材专家,是主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可是,你知道胡适“有时候”也很偏激,有的作品也很难懂的吗!有的作品也不适合中、小学生品读的吗?你知道鲁迅也有不偏激,语言平实,娓娓道来的作品吗?
再说一遍,我不反对中学课本鲁迅作品逐渐有所减少。但是,一要慎重,二要缓慢,三要有新经典来替换。慎重就是不要轻率,多听听各方意见,不要为删而删;缓慢是与时俱进,不要超越或脱离时代,使鲁迅“被过时”;如果没有公认经典的而且适合做教材的作品,不如暂缓。若是为删鲁迅而删鲁迅,尤其是抱着对鲁迅的“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和偏见的态度来删鲁迅,找些二三流作品来替换鲁迅,我反对!轻率删了鲁迅,还让大家淡定,我尤其反对!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本文作者:王锡荣)
但是,听听教育专家们说删减鲁迅的理由,却让人怎么也淡定不下来。
理由之一,是鲁迅作品太难教难学。这话乍听似乎有道理:鲁迅确实深刻,风格独特,还有一些学校流传什么“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但是,看看删的篇目:《风筝》,这作品竟然也难教难学吗?谁都知道这篇文章非常通俗易懂,而且讲的就是少年儿童的事,跟中、小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而内涵隽永丰富,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读。连这样的作品都教不来,我不知道这老师是否又是“临时工”?如果读到中学,连这样的作品也觉得难学,这样的学生能毕业吗?即使真的难,还能难过古文吗?那他们怎么学古文呢?
另一个理由是说鲁迅尖刻偏激。有个“名师”说:“鲁迅的批判精神值得称赞,但他有时候却过于偏激。”这话说得真有水平!“有时候偏激”,那么《风筝》偏激吗?鲁迅除了批判精神还有什么?“偏激”成了鲁迅的标签。专家能不能说点稍微专业一点的理由呢?
还有一说,是中学生阅读面应该拓宽。这话听上去也蛮有水平的。那么,“名师”让学生读什么呢?“应该多读一些充满人情味和爱的作品,而不是从小学得过于尖刻,对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原来,在教育“名师”看来,鲁迅的作品就是没有“人情味和爱”、就是“过于尖刻,对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名师”接着指点说:“周作人的小品,朱光潜对美学的研究等,都很值得一读。”哦!原来周作人的小品,朱光潜的美学研究,比《风筝》容易懂啊!“名师”先生,拜托不要误人子弟啊!
其实,平心而论,在21世纪的今日,中学课本减少篇把鲁迅作品,实在也是情理之中的,真也不必过度反应。只是,我们想知道,我们的教育专家究竟是怎么想的?增删的标准是什么?最终要删到什么程度?全部删完?删了用什么来替换?说实话,我们的教育专家说话实在令人太不能放心。专家告诉我们删减鲁迅的原因:“鲁迅闻名于他针砭时弊的文风,但他的作品表述方式比较迂回,文字较为艰涩,有些确实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说法也太奇怪了!鲁迅就只有“针砭时弊的文风”?就没有通俗易懂的作品?“有些”不适合中小学生,你不会选适合的?再看专家推荐什么人给我们:梁启超、胡适、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谢冰莹、梁实秋,还有《猫城记》、《小王子》 ……真奇了怪了!这些人就不针砭时弊?“胡适先生的作品观点不偏激,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很是适合中学生品读。”听这话就知道,决定我们的学生读什么作品的教材专家,是主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可是,你知道胡适“有时候”也很偏激,有的作品也很难懂的吗!有的作品也不适合中、小学生品读的吗?你知道鲁迅也有不偏激,语言平实,娓娓道来的作品吗?
再说一遍,我不反对中学课本鲁迅作品逐渐有所减少。但是,一要慎重,二要缓慢,三要有新经典来替换。慎重就是不要轻率,多听听各方意见,不要为删而删;缓慢是与时俱进,不要超越或脱离时代,使鲁迅“被过时”;如果没有公认经典的而且适合做教材的作品,不如暂缓。若是为删鲁迅而删鲁迅,尤其是抱着对鲁迅的“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和偏见的态度来删鲁迅,找些二三流作品来替换鲁迅,我反对!轻率删了鲁迅,还让大家淡定,我尤其反对!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本文作者:王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