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累“信用”财富
文/周彤图/DAMON
十多年前,我们已经能拥有自己的信用卡,但是真正的“个人信用”却是这几年才被大家所认知的事情。福利分房制度远去,越来越多人选择贷款买房;勤俭节约或许依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却被不可阻挡的“透支消费”所淹没,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贷款添置的。银行对我们宽容多了,要向它借钱似乎不用费吹灰之力;但这个债主也很精明,“要想向我借钱,先看看你的信用够不够”。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有力措施。最近,国内个人征信系统开始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只要你曾经向银行借过钱,那么,你的还款情况将会一直被跟踪,所有这些信息将建立属于你的“个人信用”。有人可能会因此觉得不痛快,自己的所有信息都被银行无声无息地保留了起来,算不算侵犯隐私啊?但是银行不会无条件地借钱给你,除了利息以外,这个或许也是你应该付出的代价。
个人信用是一种财富和资产,需要悉心去照顾和经营,因为它所带来的价值有时会让人意想不到。第一次向银行借钱时,自己对于银行来说是个陌生的借款人,贷款的利率只能实行一般利率,没有优惠。如果能一直准时地还款,银行就会对你留下“美好的印象”,自己的个人信用当然是日渐提升。说不准哪天再借钱的时候就会发现,银行竟然给了一个优惠的利率,比一般利率低0.1%,但就是这0.1%就可以让自己每个月少花好几百块元。“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个人信用就是这样帮你带来了财富。
使用信用卡的话,个人信用就更加重要了,想借多少钱基本就是由它来决定。它代表你对于债权人——银行的价值,个人信用记录越良好,或许就能成为银行的VIP,因为银行总是愿意借款给那些还款准时又有经济基础的人。这时身份和角色没有改变,但是气氛却变得很微妙——债主反而愿意主动借钱和多借钱。看着自己的信用卡从普通卡变金卡,再变为白金卡,VIP的“虚荣”感觉原来也能这么好。
既然有这样的个人征信系统,与其进入“黑名单”,还不如为自己积累一个漂亮的记录。以后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说不定我们还得靠这样的个人信用吃饭呢……
告别“免费午餐”后的精明消费
文/方远图/DAMON
最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借记卡纷纷告别“免费午餐”,再加上ATM跨行存取款、转账、开卡、挂失、补卡、密码重置、换磁等收费以及存折异地柜台业务的收费,一张银行卡的消费成本可不少。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最注意安全的消费者持有一张借记卡的最低成本是开卡工本费15元,如果碰上一次银行卡被盗或者丢失,持卡人需要支付挂失费、补卡费和密码重置费,加在一起大约在30元至40元左右。假设该卡存有1万元活期存款,那么,持有一张卡的硬性成本就相当于利息收入72元的40%以上!
难道我们就只能“用脚投票”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精明的银行消费者?
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将手中的账户和银行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将多余的、无用的银行账户销掉,规避了小额账户被银行收费的可能,同时减少了年费支出。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最多拥有三张卡就足够了:用于存款的储蓄卡,用于代缴水电煤气和通讯费用的消费卡以及一张用于投资的银行卡。而对经常需要临时大额资金的个人来说,只要两张银行卡就足够了:最好是选择一张功能齐全、网点多、服务好的借记卡以及一张透支额度高、免息还款期长的信用卡。
对银行卡仅做减法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银行对银行卡收费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笼络大额和优质客户,做大其集中度和贡献度。我们可以顺应银行这种想法合并手中的银行卡,将不同卡上的资产集中,争取做一个能够享受银行诸多优惠措施的VIP客户。现在许多银行对VIP客户,如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客户,招行的金葵花客户,都有减免费用、购物打折的优惠,因此,合并银行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最好的办法是将其他银行卡里的资产合并到工资卡或可以绑定交费、还贷、投资理财的银行卡上。例如将过去水电煤代扣代缴的关联卡号改为工资卡卡号,或者把两者关联起来,从而节省一张借记卡。另外可以直接通过工资卡进行定期划账,完成还贷等需要。如果你因为购买基金、购买房产、或者是买保险等需要银行借记卡的,尽量选择那些工资卡所在的银行,并尽量利用已有的借记卡,避免增加卡的数量。
用利率来“嫌贫爱富”
文/老财图/DAMON
那天在某网站偶尔看到一则新闻,大意为银行的各种存款利率可以自行调整,老百姓存款可以“货比三家”了云云。心里窃喜:找个利率高的银行存钱去,多赚点利息。不过再细看这则新闻,顿时心灰意冷。原来银行现在可以做主的也只是计息方式而已,以活期存款为例,以前是按年结息,就是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7月1日计付利息。调整后,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次日付息。虽然这样是多了几次“利滚利”的机会,但实际上能增加的收益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1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息才增加0.12元……
一开始以为老百姓又能多个选择的机会,现在看看似乎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这次存款利率改革的内情应该与银行自身有关,如果这是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开端,那么,未来银行利率的差异化就是银行实现自己“嫌贫爱富”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过去银行的利率都是“大锅饭”——人人平等,不管你银行账户上的资产是1万还是100万。近两年,银行对高端个人业务有所觉醒,纷纷推出VIP贵宾理财服务,或许能在某些情况下给VIP一个优惠的存款利率。但是这依然不够彻底,用不同的利率对客户进行划分是最直接最干脆的。
未来发生以下情况的可能性很高:银行账户只有1万元的人将面对一个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而银行账户拥有100万资产的人却能享受一个极其优惠的利率。有人说用资产规模划分客户已经很直接了,但是用利率这道坎似乎更“赤裸裸”。存款是客户与银行之间最基础、最原始的一种业务,从这里就开始“嫌贫爱富”,就像让客户在迈入银行的那一刻开始就被定义了不同的“命运”。
银行这样的“嫌贫爱富”固然无可厚非,用利率留住优质客户,同时分流其不想要的客户。但即使有著名的“二八定律”作为依据,庞大的中、小客户究竟应该如何分流,银行还需要谨慎地对待吧。
金融风险“防不胜防”
文/亦泽图/DAMON
一时间,天下大乱。
美国爆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信用卡个人数据外泄事件。万事达卡国际组织6月17日宣布,组织发现包括万事达、威士、运通、Discover在内高达4000多万信用卡用户的银行资料面临泄密风险。本来以为只是美国人的事情,但是信用卡的使用者遍布全球,中国内地也受到波及,泄密的信用卡达到5000多张……原来觉得没张国际信用卡挺不爽的,现在倒是暗暗庆幸自己的条件只够申请了国内银行的某张信用卡。国际信用卡用的人不多,但是网上银行的用户就不少了。近日惊传某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存在重大漏洞,引致用户的资金被莫名其妙地“花”掉……
忽然觉得钱放在银行都不安全了?我的钱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其实,一般人都容易忽视金融风险,只关心自己的钱存银行能获得多少利息、银行能提供什么服务、银行的服务质量如何……的确,为这道防线把关的主要责任在于银行,但是银行真的能做到滴水不漏么?凡事有个万一,在银行努力的同时,自己也多长个心眼。
平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妥善保存自己各种信用卡,网上银行USB Key一类的物品,这是所有防范工作的基础。如果你自认为没有条理的话,建议将信用卡进行筛选、分类,不要全部携带在身上;或者给信用卡“瘦身”。另外,要养成保留交易单据的习惯,不要小看一张小单据,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这是提供给银行调查的一个最好证据。每月初注意查看自己的银行对账单,出现异常交易时要及时与银行联系查询、提出拒付。另外要积极配合银行对交易的短信、电话提醒确认工作,发现异常交易就及时地查询、拒付。另外,个性化的签名也能为你阻挡一些信用卡冒签的风险。
想当初,银子都是藏在家中某个首饰盒或者某个隐秘之处的;而当银行诞生以后,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保险箱”,全都放心将钱交给银行。殊不知,银行也不保险,金融风险更防不胜防。但是我们总不能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坐以待毙吧,积极一点,让风险始终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文/周彤图/DAMON
十多年前,我们已经能拥有自己的信用卡,但是真正的“个人信用”却是这几年才被大家所认知的事情。福利分房制度远去,越来越多人选择贷款买房;勤俭节约或许依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却被不可阻挡的“透支消费”所淹没,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贷款添置的。银行对我们宽容多了,要向它借钱似乎不用费吹灰之力;但这个债主也很精明,“要想向我借钱,先看看你的信用够不够”。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有力措施。最近,国内个人征信系统开始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只要你曾经向银行借过钱,那么,你的还款情况将会一直被跟踪,所有这些信息将建立属于你的“个人信用”。有人可能会因此觉得不痛快,自己的所有信息都被银行无声无息地保留了起来,算不算侵犯隐私啊?但是银行不会无条件地借钱给你,除了利息以外,这个或许也是你应该付出的代价。
个人信用是一种财富和资产,需要悉心去照顾和经营,因为它所带来的价值有时会让人意想不到。第一次向银行借钱时,自己对于银行来说是个陌生的借款人,贷款的利率只能实行一般利率,没有优惠。如果能一直准时地还款,银行就会对你留下“美好的印象”,自己的个人信用当然是日渐提升。说不准哪天再借钱的时候就会发现,银行竟然给了一个优惠的利率,比一般利率低0.1%,但就是这0.1%就可以让自己每个月少花好几百块元。“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个人信用就是这样帮你带来了财富。
使用信用卡的话,个人信用就更加重要了,想借多少钱基本就是由它来决定。它代表你对于债权人——银行的价值,个人信用记录越良好,或许就能成为银行的VIP,因为银行总是愿意借款给那些还款准时又有经济基础的人。这时身份和角色没有改变,但是气氛却变得很微妙——债主反而愿意主动借钱和多借钱。看着自己的信用卡从普通卡变金卡,再变为白金卡,VIP的“虚荣”感觉原来也能这么好。
既然有这样的个人征信系统,与其进入“黑名单”,还不如为自己积累一个漂亮的记录。以后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说不定我们还得靠这样的个人信用吃饭呢……
告别“免费午餐”后的精明消费
文/方远图/DAMON
最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借记卡纷纷告别“免费午餐”,再加上ATM跨行存取款、转账、开卡、挂失、补卡、密码重置、换磁等收费以及存折异地柜台业务的收费,一张银行卡的消费成本可不少。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最注意安全的消费者持有一张借记卡的最低成本是开卡工本费15元,如果碰上一次银行卡被盗或者丢失,持卡人需要支付挂失费、补卡费和密码重置费,加在一起大约在30元至40元左右。假设该卡存有1万元活期存款,那么,持有一张卡的硬性成本就相当于利息收入72元的40%以上!
难道我们就只能“用脚投票”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精明的银行消费者?
我们可以做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将手中的账户和银行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将多余的、无用的银行账户销掉,规避了小额账户被银行收费的可能,同时减少了年费支出。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最多拥有三张卡就足够了:用于存款的储蓄卡,用于代缴水电煤气和通讯费用的消费卡以及一张用于投资的银行卡。而对经常需要临时大额资金的个人来说,只要两张银行卡就足够了:最好是选择一张功能齐全、网点多、服务好的借记卡以及一张透支额度高、免息还款期长的信用卡。
对银行卡仅做减法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银行对银行卡收费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笼络大额和优质客户,做大其集中度和贡献度。我们可以顺应银行这种想法合并手中的银行卡,将不同卡上的资产集中,争取做一个能够享受银行诸多优惠措施的VIP客户。现在许多银行对VIP客户,如工行的理财金账户客户,招行的金葵花客户,都有减免费用、购物打折的优惠,因此,合并银行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最好的办法是将其他银行卡里的资产合并到工资卡或可以绑定交费、还贷、投资理财的银行卡上。例如将过去水电煤代扣代缴的关联卡号改为工资卡卡号,或者把两者关联起来,从而节省一张借记卡。另外可以直接通过工资卡进行定期划账,完成还贷等需要。如果你因为购买基金、购买房产、或者是买保险等需要银行借记卡的,尽量选择那些工资卡所在的银行,并尽量利用已有的借记卡,避免增加卡的数量。
用利率来“嫌贫爱富”
文/老财图/DAMON
那天在某网站偶尔看到一则新闻,大意为银行的各种存款利率可以自行调整,老百姓存款可以“货比三家”了云云。心里窃喜:找个利率高的银行存钱去,多赚点利息。不过再细看这则新闻,顿时心灰意冷。原来银行现在可以做主的也只是计息方式而已,以活期存款为例,以前是按年结息,就是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7月1日计付利息。调整后,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次日付息。虽然这样是多了几次“利滚利”的机会,但实际上能增加的收益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1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息才增加0.12元……
一开始以为老百姓又能多个选择的机会,现在看看似乎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这次存款利率改革的内情应该与银行自身有关,如果这是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开端,那么,未来银行利率的差异化就是银行实现自己“嫌贫爱富”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过去银行的利率都是“大锅饭”——人人平等,不管你银行账户上的资产是1万还是100万。近两年,银行对高端个人业务有所觉醒,纷纷推出VIP贵宾理财服务,或许能在某些情况下给VIP一个优惠的存款利率。但是这依然不够彻底,用不同的利率对客户进行划分是最直接最干脆的。
未来发生以下情况的可能性很高:银行账户只有1万元的人将面对一个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而银行账户拥有100万资产的人却能享受一个极其优惠的利率。有人说用资产规模划分客户已经很直接了,但是用利率这道坎似乎更“赤裸裸”。存款是客户与银行之间最基础、最原始的一种业务,从这里就开始“嫌贫爱富”,就像让客户在迈入银行的那一刻开始就被定义了不同的“命运”。
银行这样的“嫌贫爱富”固然无可厚非,用利率留住优质客户,同时分流其不想要的客户。但即使有著名的“二八定律”作为依据,庞大的中、小客户究竟应该如何分流,银行还需要谨慎地对待吧。
金融风险“防不胜防”
文/亦泽图/DAMON
一时间,天下大乱。
美国爆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信用卡个人数据外泄事件。万事达卡国际组织6月17日宣布,组织发现包括万事达、威士、运通、Discover在内高达4000多万信用卡用户的银行资料面临泄密风险。本来以为只是美国人的事情,但是信用卡的使用者遍布全球,中国内地也受到波及,泄密的信用卡达到5000多张……原来觉得没张国际信用卡挺不爽的,现在倒是暗暗庆幸自己的条件只够申请了国内银行的某张信用卡。国际信用卡用的人不多,但是网上银行的用户就不少了。近日惊传某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存在重大漏洞,引致用户的资金被莫名其妙地“花”掉……
忽然觉得钱放在银行都不安全了?我的钱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其实,一般人都容易忽视金融风险,只关心自己的钱存银行能获得多少利息、银行能提供什么服务、银行的服务质量如何……的确,为这道防线把关的主要责任在于银行,但是银行真的能做到滴水不漏么?凡事有个万一,在银行努力的同时,自己也多长个心眼。
平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妥善保存自己各种信用卡,网上银行USB Key一类的物品,这是所有防范工作的基础。如果你自认为没有条理的话,建议将信用卡进行筛选、分类,不要全部携带在身上;或者给信用卡“瘦身”。另外,要养成保留交易单据的习惯,不要小看一张小单据,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这是提供给银行调查的一个最好证据。每月初注意查看自己的银行对账单,出现异常交易时要及时与银行联系查询、提出拒付。另外要积极配合银行对交易的短信、电话提醒确认工作,发现异常交易就及时地查询、拒付。另外,个性化的签名也能为你阻挡一些信用卡冒签的风险。
想当初,银子都是藏在家中某个首饰盒或者某个隐秘之处的;而当银行诞生以后,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保险箱”,全都放心将钱交给银行。殊不知,银行也不保险,金融风险更防不胜防。但是我们总不能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坐以待毙吧,积极一点,让风险始终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