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探究的兴趣 激起思维的火花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酸的通性”安排在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两种常见酸——盐酸和硫酸性质的基础上,再推广归纳出大多数酸所具有的性质的学习。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及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若采用 “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摸不着边际的感觉,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糊啦”。因此,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就很值得探讨。本学期我做了有关的尝试。
  二、内容及重点
  “酸的通性”顾名思义就是要推广归纳出大多数酸所具有的性质。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酸的分类、命名及大多数的酸所具有的5种性质。其中重点是酸的性质。酸的性质包括(1)酸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部分金属单质的反应,(3)酸溶液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5)酸与盐的反应。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是以实验为基本手段,依据实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揭示物质性质。其基本思路是:1、实验与思考 2、探索与研究 3、分析与归纳 4、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过程
  1、实验与思考
  实验准备:盐酸(浓、稀各1瓶)、硫酸(浓、稀各1瓶)、石蕊、酚酞、铁钉、锌片、生锈的铁钉、铜片、氧化铜、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洁净试管若干。
  (1)入门阶段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感知物质颜色、状态、气味及其对应的水溶液的颜色。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向白纸上喷“水”瞬间纸上出现一副美丽的卡通图案,导入新课。学生兴奋,产生好奇心)
  (2)教师引导实验阶段 。教师演示两个实验:第一、盐酸溶液与指示剂作用 第二、盐酸溶液与硝酸银溶液作用。接着提出问题 ① 是否所有的酸溶液都可以与指示剂作用?② 盐酸溶液所具有的性质硫酸溶液是否也具有呢?③ 是否所有的酸溶液都具有共同的性质呢?
  (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探索的氛围中,探索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探索与研究
  (1)探索硫酸、盐酸溶液的性质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具体操作,获得直观、准确的实验事实。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亲眼观察,自己得出实验事实,并进行探究讨论,然后加以总结归纳,得出如下结论:
  ① 盐酸、硫酸溶液都可以与指示剂作用,而且指示剂呈现相同颜色。 ② 锌、铁单质能与盐酸、硫酸溶液反应,均放出氢气。 ③ 氧化铁均能与硫酸、盐酸溶液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相同。④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盐酸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均为五色,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⑤ 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盐酸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学生已发现盐酸、硫酸溶液的性质相似,就会猜测是否所有的酸都具有相似的性质呢?)
  (2)分析实验现象、探索实验本质
  教师提出问题:①是否所有的酸溶液都能与指示剂作用?并且指示剂产生的颜色相同?② 在常见金属中哪些能与酸反应;哪些不行,以何为分割点?③ 是否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④酸与碱是否已发生反应?如何验证反应的发生?⑤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分别具有怎样得特性?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比如:酸与碱反应的验证,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鉴定。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酸与碱是否反应?若反应,如何验证,②是否所有的氯盐与硝酸银溶液都可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得白色沉淀呢?是否所有的硫酸盐溶液都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呢?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再次讨论,并再次进行实验。
  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一:酸与碱不能发生反应,因为实验过程中根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学生二: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产物可能与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相同。
  学生三问学生二:你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
  教师启发:酸溶液与指示剂作用后所产生的颜色,与碱与指示剂作用后的颜色相同?
  (学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微微的点点头)
  学生一:所有的氯化物遇硝酸银容液,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
  学生二:可溶性的氯化物遇硝酸银容液,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
  学生三问学生二:为什么必需是可溶性的氯化物呢?
  学生二:因为可溶性的氯化物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学生发出“哦……”并朝学生二点点头)
  教师提问:可溶性的硫酸盐遇硝酸钡容液,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吗?为什么?
  学生齐答:因为可溶性的硫酸盐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
  3、分析与归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所有的酸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遇指示剂呈现相同得颜色;②氢元素以前的金属单质能与酸溶液产生氢气 ③大多数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④所有的酸溶液与碱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⑤可溶性的氯化物遇硝酸银容液,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可溶性的硫酸盐遇硝酸钡容液,都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
  4、巩固与提高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并熟练运用。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和练习,让学生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结合新获得的知识去演绎推理、解决实际的问题。如:(1)自己设计一种实验,证明是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石蕊试液变红。(2)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用多种方法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四、自我评析
  在“酸的通性”一节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探究法”教学法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里,教师既教给学生有关的知识,又培养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收集并加工信息,在吸取和消化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牵动着众多家庭、考生及教师,高考留给考生、教师的是什么?高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荣耀,同样也有许多伤感、压力。在近几年高考中不难发现,学生对高考的应对能力很差。并且高考结束后也对所带考生进行了调查(尤其是落榜考生),主要原因是学生高考意识不强,备考能力不足,造成学生高考成绩的失常发挥,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经这几年的不断探索,提出以下拙见以供参考。  一、营造高考氛围,创设轻松学习
期刊
现行的中小学音乐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唱歌、欣赏、乐器演奏、采集与分享、我的创造几个部分。乐器的演奏是依靠个人的积极活动来完成的,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口、眼、耳、手、大脑等生理器官要高度地协调起来,通过表现音乐的快慢、强弱、优美、流畅等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发展。乐器教学中,竖笛和口琴器简单易学,物美价廉,便于携带与集体合奏,是普及音乐基础知识重要手段。在课堂中通过这两种乐器的合奏
期刊
课堂教学是老师引领的,这个特点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引领必须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在发展需求,不能脱离课堂实际,比如教学过程不能脱节、时间不能太长、进度不能太快、容量不能太大等;另一方面也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因为教师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调控和催化。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认为提
期刊
已经公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切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更加明确了以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改革了以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及教改提供了更明确的导向,的却令人欣喜。但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主要在课堂,课堂效益的好坏主要在课堂教学程序,因此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程序,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
期刊
我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积极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主题课例研讨,推进集体备课,大多数教师的施教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是,在当前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不合时宜的、应试教育的做法,这些做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打压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捋顺思路
期刊
今年接连发生在各高校的几起刑事案件,令人震惊。重点高等学府中的“高材生”与“杀人犯”叫人如何能等同在一起?那些本该是祖国栋梁的莘莘学子!我们愣住了,在震惊之余,我们不禁打起来大大的问号,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又做了多少?传授知识居然重要,但一个没有好思想的人,即使他有满腹经纶他又怎能好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呢?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期刊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
期刊
我廊下小学正在进行的三部曲实践课校本研究提倡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反思性教学逐渐在我校教学中盛行开来,老师们正逐渐向自觉的反思教学转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也有很大提升,作为青年教师,反思型教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此我想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反思型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反思型教学的内涵  反思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在教育界,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33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要做一台播种机,要种植一个重试的冲动在学生的心中;教师要做一位绅士(淑女),要展示一个良好的态度在学生的眼前;教师要做一位画家,要描绘一个美好的希望在孩子的脑海;教师要做一名工程师,要量化一个渐长的标高在学生的世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素养”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编织美好的希望,追逐自己的梦想。本文是作者对近二十年教师、班主任工作
期刊
教学流程:  (正课前完成对主要词语的听写和基本词义的理解为此进行课堂检测反馈:折腰、略输、稍逊、文采、风骚、风流人物)  ......  师: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而下阕是抒情言志。同学们能找出本词中的过渡句吗?  生:(齐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折腰”一词怎么理解?  生1:鞠躬、倾倒。  师:前面我们概括说过词的上阕主要写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请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