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东凹陷是辽河外围中生代盆地中勘探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也是众多凹陷中油气勘探最先获得突破的地区,2006年以来,随着勘探投入的加大,陆东凹陷的勘探取得了较大进展,于交力格洼陷部署钻探的交34井及中央构造带北侧部署的建16井先后获得了工业油流,从而使陆东凹陷油气勘探出现了新的转机,展示了陆东凹陷良好的勘探前景及较大的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04-01
1 研究区概况
辽河油田于1983年开始在该区开展全面的地质普查工作。目前,区内共完成二维地震6 760km,测网密度1.2×1.2km;三维地震1234.94km2;完成各类探井66口,其中工业油流井17口,油气显示井34口,报废井15口;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 592×104t,含油面积20.1km2。
2 砂岩储层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石英含量低, 基本小于4%,石英平均含量小于15%,长石含量次之,岩屑含量最高(表4-4、图4-29)。主要岩石类型有岩屑砂岩或岩屑杂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杂砂岩等。长石主要为斜长石,岩屑主要为中酸性喷出岩岩屑,含量可达75%,少量浅变质岩和沉积岩岩屑,含量一般小于6%。九佛堂组富含凝灰质,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和凝灰质泥岩。火山碎屑含量在20%以上,主要成分为凝灰质岩屑、安山岩岩屑、脉石英及燧石岩屑。
2.2 储层物性特征
本区储层物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差异均较大,除受以上两条客观因素影响外,样品分布和取心位置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物性资料的准确性。
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大小不均,分布也不均一。
2.3 孔隙类型和孔隙演化
采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岩心观察分析等手段,揭示研究区主要储油层段九佛堂组的孔隙类型有以下几种: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微孔隙、微裂缝。
压实作用及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是减小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和引起裂缝发育的构造作用则是增加孔隙的主要因素。在同生阶段和早成岩阶段,随着埋深的增加,机械压实作用的逐步增强,伴随着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的发生,地层原始孔隙降低,因而孔隙总体演化为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但是随着晚成岩A期溶解作用的逐渐增强,大量的溶蚀蚀孔等次生孔隙形成,同时由于晚成岩B期构造运动造成裂缝发育,而使得孔隙总体演化又经历了一个局部增大的过程,在地层中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次生孔隙。虽然陆东凹陷的空隙以原生空隙为主,但交力格地区和前后河地区在1 500m~1 800m左右的孔隙度值比正常变化值偏高(图1),说明在该深度段存在较大规模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2.4 储集层类型
陆东凹陷白垩系沉积体系的发育受凹陷构造演化、控盆断裂及物源的控制。由于断陷活动强烈,沉积发育总体上具有多物源、近物源、多相带、窄相带和储集砂体类型多样的特点,沉积体系以近距离搬运、快速沉积为特征。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浊流沉积体系。
3 结论
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类型。造成这种不利条件有多方面因素: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极低—稳定组分石英含量极少,不稳定组分岩屑含量极高,一般为岩屑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低—碎屑磨园程度低、分选差,填隙物含量较高,分选系数一般在2~3之间。火山物质丰富—粘土胶结物多与火山灰有关。碳酸盐填隙物分布普遍。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岩石抗压实能力非常低,由于机械压实作用和始于早成岩阶段晚期的化学压实作用,使得储层原生孔隙度在早成岩阶段急剧减少。
次生溶孔和裂隙是决定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次生溶孔的发育程度往往直接决定储层的储集性能。大量次生溶孔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条件相互匹配,如沉积微相、成岩阶段(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储配置等。一般来说,在成分、结构成熟度相对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合理,生油岩夹层生烃能力较强的层段,溶解作用较强,次生孔隙得大于失,储层物性能够得到较大程度改善。陆东凹陷1600m~1 800m及2 400m左右左右可能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参考文献
[1] 郑长福,张先慎,刘建英,等。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石油地质概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10
[2] 冯国忠,等.辽河外围盆地重点凹陷储层及岩性油藏勘探研究 1998
[3] 赵霞飞,等. 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上侏罗统区域储层评价 1993
[4] 唐华风,王璞珺,姜传金,等.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地震特征及其与控陷断裂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1):73-78.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04-01
1 研究区概况
辽河油田于1983年开始在该区开展全面的地质普查工作。目前,区内共完成二维地震6 760km,测网密度1.2×1.2km;三维地震1234.94km2;完成各类探井66口,其中工业油流井17口,油气显示井34口,报废井15口;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 592×104t,含油面积20.1km2。
2 砂岩储层特征
2.1 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石英含量低, 基本小于4%,石英平均含量小于15%,长石含量次之,岩屑含量最高(表4-4、图4-29)。主要岩石类型有岩屑砂岩或岩屑杂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杂砂岩等。长石主要为斜长石,岩屑主要为中酸性喷出岩岩屑,含量可达75%,少量浅变质岩和沉积岩岩屑,含量一般小于6%。九佛堂组富含凝灰质,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和凝灰质泥岩。火山碎屑含量在20%以上,主要成分为凝灰质岩屑、安山岩岩屑、脉石英及燧石岩屑。
2.2 储层物性特征
本区储层物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差异均较大,除受以上两条客观因素影响外,样品分布和取心位置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物性资料的准确性。
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大小不均,分布也不均一。
2.3 孔隙类型和孔隙演化
采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岩心观察分析等手段,揭示研究区主要储油层段九佛堂组的孔隙类型有以下几种: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微孔隙、微裂缝。
压实作用及自生矿物的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是减小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和引起裂缝发育的构造作用则是增加孔隙的主要因素。在同生阶段和早成岩阶段,随着埋深的增加,机械压实作用的逐步增强,伴随着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的发生,地层原始孔隙降低,因而孔隙总体演化为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但是随着晚成岩A期溶解作用的逐渐增强,大量的溶蚀蚀孔等次生孔隙形成,同时由于晚成岩B期构造运动造成裂缝发育,而使得孔隙总体演化又经历了一个局部增大的过程,在地层中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次生孔隙。虽然陆东凹陷的空隙以原生空隙为主,但交力格地区和前后河地区在1 500m~1 800m左右的孔隙度值比正常变化值偏高(图1),说明在该深度段存在较大规模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2.4 储集层类型
陆东凹陷白垩系沉积体系的发育受凹陷构造演化、控盆断裂及物源的控制。由于断陷活动强烈,沉积发育总体上具有多物源、近物源、多相带、窄相带和储集砂体类型多样的特点,沉积体系以近距离搬运、快速沉积为特征。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浊流沉积体系。
3 结论
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类型。造成这种不利条件有多方面因素: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极低—稳定组分石英含量极少,不稳定组分岩屑含量极高,一般为岩屑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低—碎屑磨园程度低、分选差,填隙物含量较高,分选系数一般在2~3之间。火山物质丰富—粘土胶结物多与火山灰有关。碳酸盐填隙物分布普遍。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岩石抗压实能力非常低,由于机械压实作用和始于早成岩阶段晚期的化学压实作用,使得储层原生孔隙度在早成岩阶段急剧减少。
次生溶孔和裂隙是决定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次生溶孔的发育程度往往直接决定储层的储集性能。大量次生溶孔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条件相互匹配,如沉积微相、成岩阶段(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储配置等。一般来说,在成分、结构成熟度相对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合理,生油岩夹层生烃能力较强的层段,溶解作用较强,次生孔隙得大于失,储层物性能够得到较大程度改善。陆东凹陷1600m~1 800m及2 400m左右左右可能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参考文献
[1] 郑长福,张先慎,刘建英,等。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石油地质概况[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10
[2] 冯国忠,等.辽河外围盆地重点凹陷储层及岩性油藏勘探研究 1998
[3] 赵霞飞,等. 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上侏罗统区域储层评价 1993
[4] 唐华风,王璞珺,姜传金,等.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地震特征及其与控陷断裂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