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污染逐渐恶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退耕还林是一种重要的森林保护形式,也是一项为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但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退耕还林;常见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退耕还林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下,把具有恢复价值的耕地转变成林业种植。以我国西北部为例,西北多风沙,通过增长林业面积,能够有效的防御封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最近几年,退耕还林逐步稳定,被退耕的农民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有效提供农户家庭收入,同时也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按照各地区的实际需求种植不同的经济树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还可以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甘肃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截止201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845.3万亩,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对于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此展开论述。
一、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初期,省各地、各级大力宣传,对此项工程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比较注重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加上初期补助相对于当时的消费水平较高,因而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之后各级宣传力度减弱,对原来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也疏于管理,农户不了解未来的政策走向,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的现象。
2.基层林业结构不健全。由于经费缺乏,很多基层林业机构不健全,加上基层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基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较混乱。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大型生态工程,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需要国家在政策性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再到后期的验收等都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不健全的机构以及不稳定的人员队伍难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也无法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技术保障。
3.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缺乏。退耕还林政策性很强,而且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此项工作内容庞大。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需要基层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但实际上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往往是从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的,在退耕还林工作主持上存在不足,个人业务能力不高,不能满足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因此,还应该强化对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
4.补助标准不合理国家在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时,未以退耕还林的质量作为标准,不管成果如何都能获得补助资金。甚至有的退耕地已经复耕,但是由于登记工作的滞后性,仍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补助,造成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成果的巩固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二、退耕还林工作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由于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且当该工程想要实现生态效益的时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何况这两者互相还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行过程中思考多方面的要素,才可以把退耕还林这项工程搞好,使其造福人民造福自然。
1.坚持政策不动摇,持续推进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人工措施与自然生态恢复有机结合政策主导的林业生态行为,由于林木生长所需时间长,且长成以后实现效益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在改善生态和创造价值方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无政策主导,很容易出现复垦荒废等现象。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政策,要把长远的生态目标作为第一位目标;此外,在把生态目标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也要同时照顾到经济效益,整合好生态林建设与经济林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带动林业快速,通过来林业的生态、经济等效益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可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工程,又是一项需持续投入的工程,长期主要针对的是生态环境比较差,生态结构易崩塌地区的农民和经济水平偏低的政府,如果只靠政府和财政上的补贴优惠是杯水车薪,需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改革完成林地林权制度,适时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全区生态建设,为生态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完整有效并能延续的政策体系,使种树的人收益,管理树木的人获得该有的利益,林业才能得到不停歇地向前发展,并且越办越好的动力,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上涨,退耕还林该标准的提升早已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国家出台许多惠农的措施以后,这个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早就不够引动农民退耕的积极性,所以必须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
3.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多部门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管理体制不畅、业务开展困难等诸多问题。
一是增加基层工作人员,增加工作经费,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退耕地管理,不断督促退耕户严格执行相关合同文件,不断巩固造林成果。每年春、秋季督促退耕户对新造退耕地苗木进行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在兑现前检查并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发现不合格地块立即整改,合格后方可予以政策兑现,对连续3年补植补造仍不合格的,坚决取消退耕还林资格,终止政策补助,追回已领取的补助资金。
三是加强征占用退耕地管理。按照《退耕还林条例》中“占一补一”的原则,实行异地造林管理,确保工程面积不减少。
四是协调解决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问题。上级部门尽快恢复基层林业站体制问题,充实林业工作人员队伍,理顺工作关系,不断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建议多层次定期举办退耕还林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确保工程取得“退得下,能成林,山增绿,水更清,林农增收能致富”的效果。
4.建立健全效益监测评价系统。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限制等多种原因,西峰区多数造林乡镇都没能建立起监测效益评价系统。仅有的退耕还林监控站数量太少,离我们的需要还差的很远,因此我觉得要增大必需的监控测量经费计划,依据监控测量工程建设的要求,增多对效益的监控点,且寻求林科所这些技术单位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把监测方面的工作常态化,形成一个经常性的监测系统,搞好这个才可以给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保证。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为了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安全发展,就需要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这不仅能够增长森林面积,提升国家生态效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是长远之计,不能因为短期得失而放弃国家长期的发展,必须集结广大农户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宣传引导,有效提升巩固成果,相信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張坤,谢晨,彭伟,王江.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6,38(03):52~58.
[2]刘庆博,支玲.退耕还林补偿问题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01):44~49.
关键词:退耕还林;常见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退耕还林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政府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下,把具有恢复价值的耕地转变成林业种植。以我国西北部为例,西北多风沙,通过增长林业面积,能够有效的防御封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最近几年,退耕还林逐步稳定,被退耕的农民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有效提供农户家庭收入,同时也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按照各地区的实际需求种植不同的经济树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还可以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甘肃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截止201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845.3万亩,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对于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此展开论述。
一、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初期,省各地、各级大力宣传,对此项工程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比较注重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加上初期补助相对于当时的消费水平较高,因而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之后各级宣传力度减弱,对原来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也疏于管理,农户不了解未来的政策走向,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的现象。
2.基层林业结构不健全。由于经费缺乏,很多基层林业机构不健全,加上基层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基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较混乱。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大型生态工程,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需要国家在政策性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再到后期的验收等都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来完成,不健全的机构以及不稳定的人员队伍难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也无法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技术保障。
3.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缺乏。退耕还林政策性很强,而且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此项工作内容庞大。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需要基层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但实际上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往往是从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的,在退耕还林工作主持上存在不足,个人业务能力不高,不能满足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因此,还应该强化对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
4.补助标准不合理国家在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时,未以退耕还林的质量作为标准,不管成果如何都能获得补助资金。甚至有的退耕地已经复耕,但是由于登记工作的滞后性,仍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补助,造成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成果的巩固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二、退耕还林工作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由于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且当该工程想要实现生态效益的时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何况这两者互相还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行过程中思考多方面的要素,才可以把退耕还林这项工程搞好,使其造福人民造福自然。
1.坚持政策不动摇,持续推进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人工措施与自然生态恢复有机结合政策主导的林业生态行为,由于林木生长所需时间长,且长成以后实现效益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在改善生态和创造价值方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无政策主导,很容易出现复垦荒废等现象。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政策,要把长远的生态目标作为第一位目标;此外,在把生态目标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也要同时照顾到经济效益,整合好生态林建设与经济林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带动林业快速,通过来林业的生态、经济等效益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可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工程,又是一项需持续投入的工程,长期主要针对的是生态环境比较差,生态结构易崩塌地区的农民和经济水平偏低的政府,如果只靠政府和财政上的补贴优惠是杯水车薪,需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改革完成林地林权制度,适时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全区生态建设,为生态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完整有效并能延续的政策体系,使种树的人收益,管理树木的人获得该有的利益,林业才能得到不停歇地向前发展,并且越办越好的动力,来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上涨,退耕还林该标准的提升早已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国家出台许多惠农的措施以后,这个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早就不够引动农民退耕的积极性,所以必须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
3.切实加强工程管理,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多部门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管理体制不畅、业务开展困难等诸多问题。
一是增加基层工作人员,增加工作经费,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退耕地管理,不断督促退耕户严格执行相关合同文件,不断巩固造林成果。每年春、秋季督促退耕户对新造退耕地苗木进行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在兑现前检查并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发现不合格地块立即整改,合格后方可予以政策兑现,对连续3年补植补造仍不合格的,坚决取消退耕还林资格,终止政策补助,追回已领取的补助资金。
三是加强征占用退耕地管理。按照《退耕还林条例》中“占一补一”的原则,实行异地造林管理,确保工程面积不减少。
四是协调解决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问题。上级部门尽快恢复基层林业站体制问题,充实林业工作人员队伍,理顺工作关系,不断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同时,建议多层次定期举办退耕还林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确保工程取得“退得下,能成林,山增绿,水更清,林农增收能致富”的效果。
4.建立健全效益监测评价系统。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限制等多种原因,西峰区多数造林乡镇都没能建立起监测效益评价系统。仅有的退耕还林监控站数量太少,离我们的需要还差的很远,因此我觉得要增大必需的监控测量经费计划,依据监控测量工程建设的要求,增多对效益的监控点,且寻求林科所这些技术单位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把监测方面的工作常态化,形成一个经常性的监测系统,搞好这个才可以给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保证。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为了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安全发展,就需要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这不仅能够增长森林面积,提升国家生态效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是长远之计,不能因为短期得失而放弃国家长期的发展,必须集结广大农户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宣传引导,有效提升巩固成果,相信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張坤,谢晨,彭伟,王江.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6,38(03):52~58.
[2]刘庆博,支玲.退耕还林补偿问题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0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