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记忆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共性,但要对历史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还要培养历史记忆能力。
  课堂上构建学生的想像,由想像到创造,历史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越深刻。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则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历史事实反映的是一个逝去的世界,只有想像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历史。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图片,电影,事物模型等等生动形象的表象。并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历史,指导学生凭借历史资料与自己的想像力描写历史事件的场面与过程。这种再现或创造将有助于提高记忆历史的深刻性与长久性。
  历史记忆的系统性比较强,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认识。概括能力越强,对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理解越深,就越能促进迁移的形成。在教学中,可以教学生运用历史线索整理法把历史事件由点到线形成面,即把历史知识纵向和横向延伸拓展构成历史知识网络。如:记忆中国近代的历史事件,由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等,按时间顺序先用年代串联起来,然后了解各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理解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最终概括形成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被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斗争史。这样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在思维中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记忆效果更佳。
  对比也是学习记忆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将不同时期所发生的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历史事件或同一时期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可古今对比,可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分析,还可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如可以对比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来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学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中国(隋唐时期)与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还如中国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与1857年印度爆发的反英起义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就可以比较分析。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理解得更透彻,记忆会更牢固。
  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归类能力,分类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它能将混乱繁杂的事物条理化,同时,依据分类系统所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联系,可以为认识具体的历史事物提供线索和向导。分类总是从历史现象的分类向历史事物本质的分类发展,因此分类能提高理解记忆力。
  提高记忆能力还可以采用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的方法进行理解记忆。如记忆世界三大宗教,可以把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地点,教义等列表分析。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程,记忆方法非常重要,每个中学生都要注意记忆能力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0-11-14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代写论文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search learning how to apply   Ya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
期刊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物理世界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这不仅仅是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为探究指明了方向,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问题下寻求解决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
期刊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块心病,重视还是轻视是我们迷惑的。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教学中不停的思考,个人认为对于语法的教学,教师要成竹在胸,用巧方法教大语法。  【关键词】语法;语境;兴趣;境界     语言是人类相互之间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界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听说的群体性交流来学习语言,这种方式仅局限于我们对语言的简单
期刊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1.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这是本次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   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现实情境,深入事物本质,引发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同时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引导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学好从事祖国建设和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关
期刊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们,对吉他普遍较喜欢,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接触过吉他,通过开家长会,演奏会的形式征得家长的同意,为学生积极配备好吉他,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辅导,也可利用对吉他有基础的学生带入门的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教材分析:本节课先导入聆听罗大佑80年代创作的《童年》,感受吉他伴奏音乐的魅力,在学习《四季歌》时先学会演唱,为学生弹唱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导致伴奏停顿。  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然而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并没有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置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说出或写出了令人费解甚至令人贻笑大方的语句。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割裂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场合运用。针对此种现象,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叙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师能真正地达到英语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思维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多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培养     进行创新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