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接收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11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患者,其余90例均是糖尿病患者,110例非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监测和葡萄糖实验,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试验检查结果显示,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为52.7%,常规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为38.2%,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高于常规空腹血糖检测(P<0.05)。结论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来看,早期的检查的确诊率比空腹血糖高,因此临床中使用葡萄糖耐量实验的早期检测方式应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51-01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每年都在增加[1],因为过人民的饮食情况、生活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生活压力也有所增加,因此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变得比较高[2]。根据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来看,目前大约有7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的情况[3],该并发症会让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升,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病,导致死亡,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血糖检测,尽早确诊糖代谢异常,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此次我院对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早期葡萄糖耐量实验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有如下报道。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122例男性以及78例女性,这些患者最小是35岁,最大是79岁,平均年龄为(55.3±4.9)岁,病程为1~31年,平均病程为(15.2±3.1)年。将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因是相同样本量选取,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空腹血糖组患者(所有患者)采取空腹血糖检测,行手指法血糖检测,检测的方法是对患者的三餐前进行血糖检测、在患者的三餐之后2h进行检测、在患者睡觉之前检测、并在凌晨3点再实行血糖检测;检测以3d为限。葡萄糖耐量试验组(所有患者),先让患者在试验前12h禁食,可饮水,在试验检查血糖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到280ml左右的温开水中,让患者口服,或者让患者使用200~300g馒头,从患者第一口进食时开始计时,2h后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1.3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将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为52.7%,常规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为38.2%,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高于常规空腹血糖检测(P<0.05)。200例患者中90例患者在研究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另58例非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共计148例患者有糖代谢异常,构成比为74%。
3讨论
此次研究中,心血管住院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比例是74%,和国外的70%比较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异[4]。因为本次研究中中老年患者比较多,年龄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心血管疾病,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出现率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几乎超过80%的高血压患者都有糖代谢异常的症状。从共同土壤学说来看,其指出了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病症之间都存有共同的遗传基础,且都具有共同的环境因素,而随着后续越多的研究报道,都相继指出了心血管疾病和高血糖之间很有可能存在共同发病基础,比如有很多文献报道出[4],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同,因此,在2001年美国ATPIII升级了冠心病中糖尿病因素的定位,将糖尿病由危险因子定位为冠心病中的危症。
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看,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起空腹血糖检测要高,可是因为实际的应用中,空腹血糖检测的方式仍然是主流,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还没有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此次研究中期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时,其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比较高的诊出率,说明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中可行。对于早期的糖代谢异常患者有不错的诊出率,及时的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时小范围的,和大范围样本实验应该由一定的差异性,可是基本上差不太多,总之,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在70%左右,早期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能够对其异常情况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治疗干预,可以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还有就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脂类代谢异常都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增加了患者的临床风险性,因此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疗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中可以广泛的使用葡萄糖耐量检查,虽然目前还没普及,但是其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宇明,聂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148-148.
[2]董显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38-38,39.
[3]布热比亚,阿不都热西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26-226.
[4]陈三民.浅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61.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51-01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每年都在增加[1],因为过人民的饮食情况、生活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生活压力也有所增加,因此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变得比较高[2]。根据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来看,目前大约有7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的情况[3],该并发症会让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升,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病,导致死亡,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血糖检测,尽早确诊糖代谢异常,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此次我院对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早期葡萄糖耐量实验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有如下报道。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有122例男性以及78例女性,这些患者最小是35岁,最大是79岁,平均年龄为(55.3±4.9)岁,病程为1~31年,平均病程为(15.2±3.1)年。将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因是相同样本量选取,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空腹血糖组患者(所有患者)采取空腹血糖检测,行手指法血糖检测,检测的方法是对患者的三餐前进行血糖检测、在患者的三餐之后2h进行检测、在患者睡觉之前检测、并在凌晨3点再实行血糖检测;检测以3d为限。葡萄糖耐量试验组(所有患者),先让患者在试验前12h禁食,可饮水,在试验检查血糖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到280ml左右的温开水中,让患者口服,或者让患者使用200~300g馒头,从患者第一口进食时开始计时,2h后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1.3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将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为52.7%,常规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为38.2%,葡萄糖耐糖试验检测的确诊率高于常规空腹血糖检测(P<0.05)。200例患者中90例患者在研究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另58例非糖尿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共计148例患者有糖代谢异常,构成比为74%。
3讨论
此次研究中,心血管住院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比例是74%,和国外的70%比较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异[4]。因为本次研究中中老年患者比较多,年龄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心血管疾病,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出现率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几乎超过80%的高血压患者都有糖代谢异常的症状。从共同土壤学说来看,其指出了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病症之间都存有共同的遗传基础,且都具有共同的环境因素,而随着后续越多的研究报道,都相继指出了心血管疾病和高血糖之间很有可能存在共同发病基础,比如有很多文献报道出[4],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同,因此,在2001年美国ATPIII升级了冠心病中糖尿病因素的定位,将糖尿病由危险因子定位为冠心病中的危症。
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看,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起空腹血糖检测要高,可是因为实际的应用中,空腹血糖检测的方式仍然是主流,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还没有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此次研究中期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时,其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比较高的诊出率,说明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中可行。对于早期的糖代谢异常患者有不错的诊出率,及时的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时小范围的,和大范围样本实验应该由一定的差异性,可是基本上差不太多,总之,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在70%左右,早期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能够对其异常情况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治疗干预,可以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还有就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脂类代谢异常都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增加了患者的临床风险性,因此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疗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临床中可以广泛的使用葡萄糖耐量检查,虽然目前还没普及,但是其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宇明,聂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148-148.
[2]董显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38-38,39.
[3]布热比亚,阿不都热西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26-226.
[4]陈三民.浅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