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少年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目前,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在转动。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在各种考试的重压之下,教师反对阅读,他们认为只要抓好与中考有关的课堂内阅读教学就可以了,与中考无关的内容一律不讲、不学。因此,有些教师对于课外阅读是阴奉阳违,流于形式;有些教师是指导不得法,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游离于学生课外阅读之外,从而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教师虽然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标准就是“是否对学习成绩有帮助”,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课外负担,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当前形势下,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实效,使课外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书源”问题
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关系,不可能全部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许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它开放的对象更多的是老师,却不是学生。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学生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学生还能去哪儿寻觅呢?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在班内,发动所有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另外,遇到一些文质俱优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印发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在夹缝中找到一丝成长的空间。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去做。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去探求人生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的故事易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名著,引导他们去阅读。比如:喜欢战争题材的可以推荐他去读《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喜欢英雄人物的,可以让他们去读《水浒传》、《老人与海》;喜欢冒险刺激的可以推荐他们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喜欢文学类的可以去读《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朗诵比赛、作品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每月出一期读书报,刊登读书活动的信息、书评、读后感,并评选出“周星”、“月星”,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品位要高,人文性要强。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善心。
另外,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还要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书籍。有些作品过于晦涩或难懂,不适宜中学生阅读;有些作品教师要正确引导,例如外国名著因为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中学生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悉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其深刻主题,从更深层次上去把握文章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贵在积累,重在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曾有一位老师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读书有计划。师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来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严格执行读书计划。天天坚持阅读,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尤其是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期是学生读课外书籍的黄金时间,更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标示出精彩的词、句、段等。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批注法——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可以广泛使用。运用批注法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以巩固读书的效果。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句,可以是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发挥、想象,可以是对文章质疑问难,或提出建议,还可以是把这篇文章与其他同类或相对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分析。平时定期就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和研讨,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希望老师们多给他们一点读书的自由和时间吧!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226561)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书源”问题
农村学生因为经济关系,不可能全部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许多学校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它开放的对象更多的是老师,却不是学生。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学生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学生还能去哪儿寻觅呢?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在班内,发动所有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另外,遇到一些文质俱优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印发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在夹缝中找到一丝成长的空间。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有感兴趣的事,他们才会去做。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去探求人生的价值。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的故事易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名著,引导他们去阅读。比如:喜欢战争题材的可以推荐他去读《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喜欢英雄人物的,可以让他们去读《水浒传》、《老人与海》;喜欢冒险刺激的可以推荐他们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喜欢文学类的可以去读《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一步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朗诵比赛、作品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每月出一期读书报,刊登读书活动的信息、书评、读后感,并评选出“周星”、“月星”,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品位要高,人文性要强。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善心。
另外,在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还要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书籍。有些作品过于晦涩或难懂,不适宜中学生阅读;有些作品教师要正确引导,例如外国名著因为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给中学生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悉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其深刻主题,从更深层次上去把握文章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贵在积累,重在它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曾有一位老师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读书有计划。师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来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要严格执行读书计划。天天坚持阅读,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尤其是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期是学生读课外书籍的黄金时间,更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标示出精彩的词、句、段等。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批注法——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可以广泛使用。运用批注法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以巩固读书的效果。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佳词妙句,可以是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发挥、想象,可以是对文章质疑问难,或提出建议,还可以是把这篇文章与其他同类或相对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分析。平时定期就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和研讨,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希望老师们多给他们一点读书的自由和时间吧!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22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