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运动者在明快的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沉入节奏的美境,融化在物我两忘的艺术审美境介、陶醉于音乐的旋律之中,在欢乐中健身、美体。为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起着良好的作用。
现在农村初中上健美操课一般是老师向学生教授分解动作,然后将分解动作串连起来。这种方法对有基础和协调性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会一套动作不是难事,而对于基础和协调性差的学生来说,就相当困难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
1.基本知识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基本功是练好一套健美操的必要准备。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②对音乐的熟悉和理解;③健美操意识的培养。
1.1 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1.2 熟悉理解音乐。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1.3 健美意识是健美操的灵魂。
健美意识是对健美操(包括音乐)认知的综合效应,必须在教学与练习中逐步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指点,帮助学生从机械的、神形分离的动作中超脱出来。对键与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识,感悟性越强,情感表达就越深刻;有的学生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就是意识增强,意识强弱决定了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大小。
2.健美操套路的选择
农村初中体育课的健美操教学,不能凭兴趣随意选择套路作教材。选择要受到如下因素制约。
2.1 目的性。
向农村初中学生教授健美操的目的在于健身。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简便易行的锻炼顶目,以备终身体育需要。因此,农村初中学生只能选择或自编健身健美系列的套路,运动员、健美操专项课和校代表队的套路都不适宜。道理很简单,起点不一,要求各异。
2.2 基础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条件;二是教学设备条件。学生的基础条件又包括身体状况,是否学过健美操及现有水平。教学设备不外是场地、器材两个方面。根据两个基础条件,参照教学所要达到的直接或间接的目的,便可从系列中选择。如既没学过,又无器材,只为健身,农村初中学生可选择徒手的青少年健美操。女同学若胖子太多,则可选择形体健美操或姿态健美操。从目前情况看,学过健美操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没学过的占相当比例。因此应以基础套路为重点,不可好高务远。套路太长、动作变化太复杂、不易记忆的也要慎重考虑。
2.3 时间性。
健美操教学只是初中体育课的一个内容,不是唯一内容。所以,不能用过多的课时,一般以不超过学期课时的1/8为宜,以免影响其他项目的教学。
2.4 示范性。
示范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操为基础,通过自学、自练,在初步掌握编排原则与方法的前提下,按个人意愿、身体状态自编自练扩而大之。当然,教师对基础套路也应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它基础性特点和不足,明示进一步提高要求与方向。农村初中体育课之所以不能简单地只教一套操,在于大部分同学健美操的学习仅只一次机会。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才行。
总之,健美操不仅可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陶冶美的情操,还有益于丰富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人的注意力,锻炼人顽强的意志,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农村初中上健美操课一般是老师向学生教授分解动作,然后将分解动作串连起来。这种方法对有基础和协调性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会一套动作不是难事,而对于基础和协调性差的学生来说,就相当困难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
1.基本知识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基本功是练好一套健美操的必要准备。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①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②对音乐的熟悉和理解;③健美操意识的培养。
1.1 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1.2 熟悉理解音乐。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1.3 健美意识是健美操的灵魂。
健美意识是对健美操(包括音乐)认知的综合效应,必须在教学与练习中逐步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指点,帮助学生从机械的、神形分离的动作中超脱出来。对键与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识,感悟性越强,情感表达就越深刻;有的学生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就是意识增强,意识强弱决定了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大小。
2.健美操套路的选择
农村初中体育课的健美操教学,不能凭兴趣随意选择套路作教材。选择要受到如下因素制约。
2.1 目的性。
向农村初中学生教授健美操的目的在于健身。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简便易行的锻炼顶目,以备终身体育需要。因此,农村初中学生只能选择或自编健身健美系列的套路,运动员、健美操专项课和校代表队的套路都不适宜。道理很简单,起点不一,要求各异。
2.2 基础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条件;二是教学设备条件。学生的基础条件又包括身体状况,是否学过健美操及现有水平。教学设备不外是场地、器材两个方面。根据两个基础条件,参照教学所要达到的直接或间接的目的,便可从系列中选择。如既没学过,又无器材,只为健身,农村初中学生可选择徒手的青少年健美操。女同学若胖子太多,则可选择形体健美操或姿态健美操。从目前情况看,学过健美操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没学过的占相当比例。因此应以基础套路为重点,不可好高务远。套路太长、动作变化太复杂、不易记忆的也要慎重考虑。
2.3 时间性。
健美操教学只是初中体育课的一个内容,不是唯一内容。所以,不能用过多的课时,一般以不超过学期课时的1/8为宜,以免影响其他项目的教学。
2.4 示范性。
示范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操为基础,通过自学、自练,在初步掌握编排原则与方法的前提下,按个人意愿、身体状态自编自练扩而大之。当然,教师对基础套路也应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它基础性特点和不足,明示进一步提高要求与方向。农村初中体育课之所以不能简单地只教一套操,在于大部分同学健美操的学习仅只一次机会。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才行。
总之,健美操不仅可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陶冶美的情操,还有益于丰富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人的注意力,锻炼人顽强的意志,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