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1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静脉输注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7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清醒睁眼至拔管时间(T2)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者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对照组为26.7%、13.3%,氯胺酮组为6.7%、0%,右美托咪定组为20.0%、10.0%,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为13.3%、3.3%;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和7dPOC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独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骨科全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不能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且POCD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无关。
其他文献
831800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医院  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护理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具备的特点,分析了实施现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认知不足、临床护理工作特点、护理人员整体教育水平低下、护理科研专家缺乏、医院管理者观念转变缓慢,是制约现代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代护理 护理观 医学模式    现代护理概念    现代护理又称整体护理或系统化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
促超排卵通常有两个层次的治疗:其一是诱发排卵,指在患者存在排卵障碍的情况下采用药物或手术(如多囊卵巢的楔形切除)的方法诱导排卵的发生,一般以诱发单卵泡或少数卵泡的发育为目的;其二是超排卵,又称控制的卵巢刺激技术,指以药物的手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诱发多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治疗的对象可能本身有正常的排卵功能。  诱发排卵或超排卵中常用的药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1)溴隐亭:口服的溴隐亭使用剂量
资料与方法    2000~2005年顽固性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2例32耳,女18例18耳,男14例14耳,年龄12~38岁,平均26岁,接受治疗前均在外接受其他治疗0.5~1个月。症状:耳流脓24例,耳痛6例,耳痛头痛2例,全部均伴听力下降,局部检查见鼓膜充血无穿孔者8耳,鼓膜小穿孔者14耳,鼓膜高位穿孔者10耳,耳CT检查不伴乳突炎症。  外耳道有脓液者先用3%双氧水清洗干净,小穿孔者用打气耳镜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中巨核细胞形态及百分比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