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管理”的技校班级管理新模式构建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例论述在技校班级实行形式多样的“文化管理”,吸收广西民族文化中实用的、特色的内容构建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提出具体的措施:加强广西民族文化的熏陶,让“爱”引导行动;开展多样化的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开展特色的班级活动,把广西民族文化引入班级中;吸收广西人民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广西民族文化 技校班级管理 传承 新模式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103-0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技工学校要谋求长远发展,培养出能与社会、企业需要接轨的技能人才,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但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生源质量日益下降,带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违纪现象较多,普遍缺乏对班级、学校、家乡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宿感,更缺乏职业使命感与文化认同感,班级管理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此外,人们对中职教育认识有偏颇,认为学生只要学到一技之长就可以了。
  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给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因此推动技校班级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现今,不少技工学校和相关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但更多的是从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方面着手,很少有从文化这一角度来探究班级管理。笔者认为,改革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对班级实行“文化管理”,把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熏陶,培养民族精神,使其转化为他们对职业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最终服务于班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加强广西民族文化的熏陶,让“爱”引导行动
  采用多种形式推广广西民族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下讓学生自然而然喜欢上本地的乡土人情,进而增强学生对班级、学校、家乡及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广西民族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统帅”,技校班主任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广西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让学生欣赏广西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古迹图片如风雨桥、灵渠、真武阁、大士阁、铜鼓、花山崖壁画等;让学生了解广西壮乡风情、瑶族风光、苗族风俗、桂林山水等。还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广西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乐器、舞蹈和手工艺品,把所播放的民歌、乐器、舞蹈及手工艺品的背景、特点等介绍给学生。
  (二)利用校园、班级环境宣传广西民族文化,让学生从了解到热爱。技校班主任可以调动各方资源,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橱窗以及班级的教室环境布置等,通过绘画、故事、摄影、手抄报等方式,宣传广西民族特色文化,这样既大力宣传了广西民族特色文化,增加了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宣传能力。置身在如此环境中,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升华情感,由了解上升到热爱,在爱的引领下能积极响应并参与班主任开展的各项广西民族文化活动。
  (三)加强广西民族文化教育,让“爱”引导行动。在推广与传承广西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文化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广西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境内还有许多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部分人还过着贫穷的生活。班主任通过上述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内化为行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改变所在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尽微薄之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技工学校的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班级学习氛围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精神生活匮乏。应开展多样化的广西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由社团主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打扁担、高空舞狮、抛绣球、打陀螺、打铜鼓、跳竹竿舞等,通过这些体育项目的开展,让整个校园活跃起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多样化的特色体育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举办丰富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特色活动。由校团委组织在校园内举行多样化的广西民族特色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园内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介绍”活动、“广西民族服饰大赛”,在红五月、迎新春文艺会演中,编排一些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歌舞。此外,在壮乡节日“三月三”举行特色活动,开展对歌、跳竹竿舞、猜灯谜等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各项活动的参与、体验中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开设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班。这一活动可由校团委策划组织,让具有相关特长的老师专人负责开设事宜,时间可选定为每日下午自由活动课,一周选择两日开展。在开展前,了解本校教师的专业及专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设那些学生呼声比较高的兴趣班,如广西少数民族舞班、民族手工制作班、民歌班等。兴趣班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三、开展特色的班级活动,把广西民族文化引入班级中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班级内开展具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活动,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参与活动,既照顾到个体又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文化活动,为其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调动校外资源,加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班主任每学期可组织一次班级校外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外领略不一样的广西民族文化。如以就近为原则,组织学生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参观旅游,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广西民族文化;又如带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博物馆等场所,通过馆所里的史料、文物、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对本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班级内举办各种竞赛,在竞争中加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竞赛的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如以个人为单位,每学期在班级内举办 1~2 次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抢答赛;又如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按学号顺序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利用 10~20 分钟的时间以多样出彩的方式向大家讲授一堂民族文化知识课或讲述民族英雄故事;再如以宿舍为单位,每学期在班级内开展 1~2 次民族才艺大比拼活动,宿舍内部可推选一名、多名或全宿舍共同表演的方式来参与。这些竞赛根据竞赛表现打分,根据分数高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奖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吸收广西人民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冲击,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普遍缺失严重。体现在学生群体里,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一)吸收广西人民的优秀品质,在广西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不仅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具备了多种优秀品质。广西人民身上既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又有平等互助、和睦共处的和谐精神。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学生向上向善、不浮不躁、勤劳勇敢、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和意志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利用广西民族文化中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团结、和谐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而这种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对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团结、和谐的文化熏陶下,学生能自觉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使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与活力、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在这样和谐优秀的集体中,学生感受到了爱与关怀,才能激励其积极奋进,健康地成长,他们心情愉快,更加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班主任通过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改进方法,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班主任通过以上举措对班级实行形式多样的“文化管理”,吸收广西民族文化中有实用的、有特色的内容对推动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改革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班级认同感与归宿感,形成学生爱班、爱校、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推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凸显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J].广西教育,2014(6)
  [2]廖可佳.乌江流域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J].教育评论,2012(2)
  [3]唐正柱.谈广西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研究价值[J].民族教育研究,2016(3)
  [4]滕 星,苏 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1)
  [5]陈 蓉,张竟文.文化传承为己任 民族特色放光彩[J].广西教育,2014(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民族文化视角下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实践研究”(GXZZJG2017B052)。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边境国门崇左职教园区学校为例论述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具体的措施: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振师生共建边境国门职教园区信心;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崇左职教园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融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开放的本土化课程体系;立足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专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富有边境特色的校园文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办法,以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课前自学、课内重点突破难点、课后拓展延伸,依托“信息化模型和实物模型”两种教学手段,将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和化学核心思想融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互教互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75-04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随着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基于资源整合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重构与实践,认为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后面临的发展瓶颈是核心融合问题,提出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建立思想上的认同感、实施有效的行动体系、完善质量文化体系等措施,从而重构定位准确、方向清晰、师生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职学校 资源整合 教育理念 重构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时间观念、规范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卫生观念以及自我管理手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开展积极的职业观教育,提高学生对时间意识、规范意识、卫生观念的认识;进行多项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改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将微课融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金属注射器拆装”教学的项目教学法之中,发现融入微课后的项目教学法能够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便于学生反复学习操作过程,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标,而且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技能知识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提出要合理利用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多维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畜牧兽医 金属注射器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建设模式的“痛点”和“难点”,以广西商业学校开展快乐成长“莲花德育模式”建设为例,论述建设依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广西商业学校“莲花精神”文化背景,融入“商科文化和桂商文化”精髓,以快乐健康为核心的德育模式,通过实施“4444810”学生快乐成长“莲花德育”工程,培育学生的身心、职业、学业和情感“四德”,让学生体验到心灵牵引、主题活动、培训体验、文体活动、技能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边城》阅读教学为例论述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设计,根据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安排 18 个课时开展《边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主要分为阅读准备、初级阅读、深度阅读、表达交流、定向写作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阅读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边城》 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我国研学旅行课程的现状,根据实践调查和问卷访谈发现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丰富但还不够深入、课程实施方式较单一、忽略结果性评价等问题,以“白头叶猴”课程为例提出课程设计的策略:制定具体的研学课程目标、深入挖掘研学内容、基于实践力实施多样化教学、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组织主体强强联合等。  【关键词】研学旅行 课程现状 课程设计 “白头叶猴”课程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畜产品加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提出应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推进畜产品加工课程教学改革,阐述畜产品加工课程内容及要求、课时安排,以实训项目“牛肉干加工”为例介绍实施过程,并从实施的目标和难点与解决办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对教学模式实施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中职畜产品加工课程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实践 总结 反思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校“调光台灯电路的安装”内容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论述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插装工艺要求、焊接步骤、调光台灯电路安装的基本思路,达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调光台灯电路的安装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