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五印山秘境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挈伴寻芳去,途中雨未晴。浮云皴石壁,薄雾罨山程。未了惟诗债,长驱仗酒兵。邮亭今夜宿,松下足闲情。”
  ——《与晓苍游五印山,雨宿邮亭》陈禹伯  蒙化人  乾隆丙辰
  位于巍山县西南的五印山,一座被云雾和灵光反复淘洗过的青山峡谷,一直以来,对我而言总是怀着一种特别饱满的喜欢与期翼,这种感觉仿佛带有灵性与神秘,好似必须在时光的沙漏中,等待那份注定的机缘,才可以让我更好地走近这里,去聆听来自云山深处的,足以涤净十里尘埃的佛音。
  凌晨,春雷彻空,春雨潇潇,惊蛰节令之后的第一场春雨,已将山野中的万物唤醒。雨后的五印山谷广袤阴柔、晨光朦胧,空气中自有一种潮湿与温润的延绵,带着苍茫的绿与微凉,如蝶一般轻盈地飞进了我的鼻翼,整个山野清宁安静,但似乎又有千万种声音悄然而起。想来,那一定是蛰伏之后的山谷,草木与虫鸟,云雾与雨露发出的声音。
  远看胜光寺,这座清幽古旧的佛寺藏匿在五印山的山脊之巅,背倚的三座山箐,中高两低,如同一把交椅,安然地坐落在天地间,我自是不懂风水学,但三座山箐除了山形,颜色较之周围山箐也是独特,那种稠密的深绿,一眼便可感受到山箐的幽深与高旷,在与之凝视的一秒,分明让我感受到了自山箐深处的回视,以及一种神秘与召唤。想来,山谷中一定是有神性所在的,虽然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将之表达。
  当我们沿着通往古寺后门的蜿蜒小路,去向胜光寺的时候,路旁的一切,脚下草绿葱绒的青苗畦地,低矮泛陈的院墙,背倚的绿与青,以及古寺散发出的那种孤清与空灵,这所有的景象,在这次探访中竟然暗合了我许久以来萦绕着的梦境,仿佛我已曾到过。直到进入古寺的那一刻起,这种恍惚才悄然隐去。
  古寺应该是很老了,院落里的青砖因了光阴的去来,有的已没入泥土,草色渐起;有的泛起了厚厚苔藓,逐渐浮出地表,本应是平整的院落,因有了光阴的痕迹而有了深浅。行走在院中,仿佛是在时光之上行走,让人虽还未拜见佛祖,心底已顿生虔诚。
  胜光寺的后院其实不算大,但却分外清宁,两侧花坛里的花都在静静开放,丝毫看不到盛与衰,就如同古寺墙角石壁上的花痕,仿佛一直以来就是那个样子的存在。我拾阶而上,站在大殿前,掠过古寺前院那些暗沉却泛着淡淡青光的瓦砾,四周群山的山尖于薄薄的晨雾之中若隐若现。彼时,细微的晨风把檐角的风铃声,送至远山,送至山谷,幽然而又穆远。古寺北侧的院外,渐递而上的旷野里,几树柿子站成了这春初冬末最后的风景。
  我停留在古寺,一切皆是静寂。进入古寺前院,这里有新近翻修过的痕迹,有的新修的梁柱还未上漆,清朗的空气中透着松木原有的气息。一尊尊菩萨却是依旧,依然是光阴里一坐百年的端然。此刻,我顺着菩萨悲悯的眼神走出殿外,站在平阔高整的石台上,眼前豁然开阔拔拓,辽远的山峰在万千气象中延绵而去,恍惚中如穿越了时空,渺茫于浩浩宇宙。当定下神来,又倍感神清气朗,细细观察,近前突起的五座山峰磅礴高耸,如倒立着的五颗大印,自天而来,奔流直下。我们所在的胜光寺则处在五座山峰的中央,宛如立在一朵盛开的莲花当中,清而不寒,幽而不深。自此,身临其境的我方才知晓,五印山,确实山如其名,名如其形,它集天地空灵而聚,纳百川晴岚而立,并非只是传说。
  记得曾有古书所载,五印山,又名千佛山,山中建有多处寺院,明清时期曾有高僧隐居山中,四方僧人云集,讲经说法,是当时滇西佛教的圣地。五印山中有八景:佛光现瑞、五印摩空、天杪晴霞、夜阑村火、石噗甘泉、林吞返照、千峰霁月、万壑秋云。“秋晓晴明,云气自下铺于壑中,光若云海。每于早日初升,则有五色圆光,摄人影于内。”这是古人对胜光寺佛光现瑞的描写,宋词般的字词,唐诗般的意境,把“五印灵光”的自然景观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据传,这样的景观一般出现在农历二月或是八月,但多数是在雨后放晴或是太阳落山的时候,站在胜光寺大门外,放眼望去,五印山西部的整片天空,便会出现各种美轮美奂、祥瑞玉宇的幻景。想来这样的盛景,实在是需要众多的因缘巧合,这次来而未曾遇见,心里稍微有些遗憾,但在我踏进五印山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清幽之美深深吸引了。
  而此刻,落在我镜头里的古寺内外,皆幽然所寄、清明简静,其实或许连拍下都是多余的,因为,如若还有缘法,那必然还会再遇见,无论梦里梦外。
  绕道又去了静室寺,沿路的苍绿与清宁,将飘未飘的雨丝,已然看不出时光的去向,也许时光在这样的灵山中,是静止的。
  当车行至山脚,再无法向上的时候,我们决定徒步向前。车外的空气是凝结而又清冽的,丝丝入扣的寒薄让山谷里的一切更显静谧。我抬头远望,隐约可见白墙铀瓦隐于山间,如若不是先前知晓有寺在此,只恐会误为是山中人家之舍。
  看似不陡的坡,实则不然。当爬至半山腰时,眼前豁然有一片平整的草地,静安寺就立于蜿蜒而上的百阶之上,木门白墙,檐角飞凌,不大却足見灵秀。草地一隅,有一汪清泉,青草蔓延,树叶藤蔓,如不是细细辨认,还真发觉不了这清澈的塘水。近看,涟漪之下有游动的小鱼,在落叶底下自由地游来游去。清泉像是自然形成,而鱼应该是信善的人们放生的。
  沿着有些斑驳了的石阶而上,愈发感觉到林中的清幽,也正是因为这过度的幽静,静室寺里的一切显得旷世而寂寥。
  静室寺其实并不大,或许称其为庙更为贴切。这里的菩萨也不大,但都是慈眉善目、端静安详。彼时寺内并未见到有香客往来,但案上已是佛香袅袅,或许香客早已于我们先前到达祭拜。
  在静室寺,除了幽,似乎还有一种无处不在的静与秀。或许是因其隐藏在林木苍郁的山腰间,足已静安,也或许是粹集了林中灵性,而显得灵秀亦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静室寺仿佛正是应了那句老话。
  出了静室寺,天空将晴未晴,远空透出些许微茫,似神灵微启的眼眸,一座座群山在薄灰的天色下淡隐天边,万千树木在山谷中静穆林立。
  迦叶阁。当我们绕过山脚下的彝村,再次攀至另一高山之巅时,天空已经放晴,轻盈的白云正悬挂在迦叶阁的檐角,檐铃随着过往的风,空灵地回响在云宵。传说此处是佛教高僧迦叶摩腾云游显圣地,明清的时候,一众佛教徒在山顶建迦叶阁以纪盛。《蒙化志稿·山川志》就曾记载:“小鸡足山,其山极高,顶上建有迦叶阁。每正月间,乡人于此观日出焉。”
  一揽众山小。当我们登上迦叶阁的睹光台,放眼望去,目之所极,四周群山延绵起伏、巍峨耸立,但皆在此山之下,难怪小鸡足古有“西路众山之祖”一说,又因形如一只报晓雄鸡的鸡爪立于众山之中,因此得名。
  转山转水转佛塔。小鸡足,这是我再次的到来,依然还是没能赶上日出胜景,想想这多像世俗中的我们,一生之中总是带着太多的贪嗔痴慢疑。此刻,迦叶阁,天地清朗,凡尘消散,回首,光阴印染,眼前起起伏伏的群山,好似心中走过的山山水水。悟得生活便是禅,或许懂得了因果与慈悲,方能在一草一木中释怀,方能风轻云淡,明澈处之。
  茶花寺及映山红。顺着迦叶阁下山的小路,我们遇见了茶花寺,因其修建,我们未曾入内。但其山后的连片映山红与茶花寺是否有故事,我不得而知。
  当我们沿着覆满落叶的林间小道,深入小鸡足山林腹地时,每个人都是激动的,因为这里仿佛就是一座植物宝库,更像是未曾有人涉足过的原始森林。林深树密、古藤攀绕,古老的松树、高山栲、香樟、楠木,或苍翠挺拔,或老树嶙峋,那些被春雨浸润过的青苔、铁线蕨、桫椤、黄连等就在我们脚下,与我们是那么地亲热,那么地无间。
  不知是谁发现的第一棵映山红。紧接着,密林深处便有了无数棵如烛如炬的古树,那些叫做杜鹃也叫映山红的百年老树,就在这个初春的三月天里,将那大朵大朵的红,高高举上褐黑苍老的枝头,在这苍茫的天地间,忘我地怒放着,忘我地绵延在群山之中,哪怕就算没有一个观众,依然也要倾尽春光,不负韶华。想来这样的轮回已是上百载。
  此时,我已忘了惊艳,只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其实对于太过鲜艳热烈的颜色,我向来不大喜欢,总感觉太过突兀,太过热闹,然而当面对眼前开得如此纯粹,开得如此灿烂的花儿时,我才知悟,这是一种人间草木被光阴淘炼下来的本真,是一颗世间万物岁月沉淀下来的禅心,亦如山中的一石一瓦,一山一寺,一云一霞。
  人在山中,山在人心。五印山,当踏入的那一刻起,那些与光阴,与历史一同扑面而来的,是一份古老与神秘,是一份神圣与安详,任世事千回百转,任沧海已变桑田,它自是青峰不染纤尘,一脉相依相承。
其他文献
Based on modifications of the observed background parabolic current in upper layer of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SCS), the effects of eight kinds of backg
消费者个人信息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被用于确定消费者身份、制定营销计划、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子商务网站收集消费者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发表自己观点。在金融领域,网络金融信息已成为金融信息一种新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股票市场为例,财经新闻、
企业孵化器是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孵化器,20年来企业孵化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体
你无愧地品味了每一天,  这就是你的历史,也是我的。   ——博尔赫斯  A  时至今日,剑川的匠人仍然传承有序,他们瘦削的身影闪烁在旷野和都市之中。  在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有粒蓝色的星球,人类是生长于斯的灵长类动物,其有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之一,就是会使用工具,技术纯熟的人称为匠人,民间称为“手艺人”。  剑川的匠人,具有浓郁的文化情结,这与儒家文化有关,“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很多
期刊
一  我爸今年81岁了,在他80岁以前,我感觉有时望他的目光,依然有点怯生生的。我爸有点像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我怕数学,不敢正眼望他,他望我的眼神却有力,这个老师常在课堂上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  没办法,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小时侯,我就常琢磨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家里亲生的娃。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我8岁那年,经过村子里一棵桑樹下,村里的单身汉魏大田正蜷缩在树桠上吃桑葚,吃得满嘴乌红的他大声喊我
期刊
马曜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点文字怀念马曜先生,只恐于自己才疏学浅,迟迟不敢下笔。最近,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马荣邦先生。马先生是马曜先生的堂侄,虽已退休多年,却老当益壮,一直忙于马氏家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我,准备出版《纪念马曜教授逝世十二周年文集》,要我写篇文章。马先生之嘱,我欣然应允了。  其实,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说马曜先生的大名了。我高中老友玉山家在洱源大
期刊
梦里的乡愁  搂一把擦身而过的季节  暖暖冷漠而乏味的生活   ——题记  乡愁,常常在漆黑的雨夜  顺着时瘦时胖的雨点  随天而来汇成一片  抖落我一夜的思念  果然,心中的那串黯然  相伴远远近近的日子  一串大小不一的乡音  撞响岁月的额头回到故乡  和一片蛙声同眠  咀嚼人之初的岁月  凝视故乡的方向  唱起变味的童谣  思乡,又从伤口上长出  化成泪水渗入心中  多少次梦里追寻  多少次
期刊
一个大理的清晨  窗外的鸟鸣,时近时远  不断有隐秘的风,吹过  我的耳边,楼上的  响动不断落下,又无迹可寻  昏黄的灯光铺在白色的床单上  面对面的两张床,没有任何表情  一本书,在床头柜上沉思  一个大理的清晨,缓缓打开  傍晚的洱海  柳枝在风中摇曳  莲花享受着众多绿叶的追捧  傍晚的洱海  波涛柳枝一般荡漾着  越过洱海平面  城市生长在波涛之上  云朵停驻在苍山之巅  牧羊人已不知去
期刊
随着,ICT产业的发展,ICT产品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庞大。ICT产品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而且对国民生活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