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霸”作家巫小诗亲授应试作文的三大“讨巧”方式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江西九江一中
  大学:湖南大学
  简介:90后自由撰稿人,读书时拿着稿费游山玩水,毕业后在家为自己上班,新书筹备中。


  经常会有学生朋友和家长朋友问我“怎样写应试作文”“怎样拿到理想分数”,如果问我“怎样写作”,这个问题太大了,我资历尚浅答不上来,但“怎样写应试作文”是个目标明确的问题,可以聊几嗓子。毕竟,写作和写应试作文,本来就是两码事。
  写作太自由了,自由到哪怕一个字就能成为一首诗篇,北岛的作品《生活》,全篇就只有一个字:“网”。写作对于写作者太过包容,而应试写作是苛刻的。相较于王小波所说的“写作是一种自我愉悦”,应试作文更像是一种对判卷老师的“讨巧”。
  “讨巧”在此没有贬低之意,只是在努力付出的前提下,锦上添花的一种途径。作为应试作文的过来人,我有一些深感受用的“討巧”心得,想分享给大家。
  摘记本是最棒的写作锦囊
  每当被问起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我首先的回答肯定是“做摘记”。
  学生时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做了满满两本的摘记。阅读时看到喜欢的词句、触动人心的电影台词和歌词,甚至是旁人偶然说出的金句,我都会把它们摘录下来。
  摘记本里的内容,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也可以作为晨读资料,更是长大后的自己的经典怀旧读物。
  如今搜索引擎如此便捷,复制粘贴又那么随意,我已经再无耐心去做一本摘记了,学生时期的那两个摘记本成了我很珍贵的记忆,我小心保留着,再亲近的弟弟妹妹都不舍得给。


  做摘记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更培养了语感,试想,人总是跟华美的辞藻、哲理的言论相处,自身的谈吐水平也定会有所增长,就像寓言故事里讲的那样:雕刻丑陋鬼怪的雕刻师总觉得心情苦闷,而雕刻端庄华美佛像的雕刻师会心情愉悦。
  做摘记还能跟练字完美融合,要知道,一个课业繁重的应试考生,是没有太多闲情雅致练字的,摘记可以一边品味一边练字,一举两得。
  书写可是作文的脸面啊,好的书写能让作文锦上添花,没有几个判卷老师不是“外貌协会”的。
  把“熟脸”用成小众
  多如牛毛的试卷,怎样的一篇作文能从中跳出来得到判卷老师的青睐呢?你大概想说,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吧,确实没错,但也不完全是对的。
  小众事物固然容易出彩,但很多时候也会略显极端。
  比如,你列举了一个人物,或者一本书,但这个人这本书,所有的判卷老师都没听过没看过,鉴于考生中偶有存在的胡编素材、捏造人物的情况,过度小众的素材很有可能会被划分到胡编乱造的一类,然后得到不理想的分数。
  因此,把“熟脸”用成小众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大家都看过《水浒传》,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考生拿武松打老虎的勇敢来当素材,未免有些烂大街。
  但是,如果考生写的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了把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得真实生动,自己在猎户猎物场的一棵树上守候了三天,他清楚看到了猎户捕猎时的诸般武艺,他亲耳听到了猎物愤怒时雷鸣一般的咆哮,他亲身感受到围捕猎物时的惊险氛围,正因为他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才给我们留下了武松打虎的千古妙文。
  这样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适用于“态度”“细节”“坚持”“积累”等话题,虽是熟脸,却很小众,相信判卷老师看到了,会觉得眼前一亮。
  字词也存在着“熟脸”的小众,有意地去记忆一些熟脸的难词,然后把它们自然地用到文章中。
  别人写“一家商店”,你就写“一爿商店”;别人用“暴食”,你就用“饕餮”;别人用“嫉妒”,你就用“觊觎”……这些字词都是熟脸,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信手拈来,如果你能准确无误地把字写对,定会有所增色。
  就像送礼物一样:同样花200块钱,200块的限量版笔记本和200块一件的大衣,显然前者更显珍贵,因为,花费同样的价值,精致的小物比廉价的大物要讨喜。
  作文素材也是如此,经典事物的细节比平庸事物的大道理更为出彩。
  比喻句要另辟蹊径
  不知道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会不会有个共鸣,那就是,电影的结尾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前面一般但是结尾好,剧情在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大家会沉浸在结尾中,忽略前面的一些不好。
  经验告诉我,抒情式的结尾不如比喻句式的结尾,因为抒情不易控制好度,考生经常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结尾好美啊,好有哲理啊,但其实跟文章内容是脱节的,甚至是为了抒情而抒情,显得矫揉造作,这样的话,不如来个比喻句比较实在。
  把美丽的姑娘比作花朵,把儿童比作初升的太阳,这样都太烂俗了。比喻句的妙处,在于另辟蹊径,在于你把乍看毫无干系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对方先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在你讲解之后才觉妙意。
  高中的时候,我在一篇“家”主题的作文里,写过这样一个比喻句:“于我而言,家像是一副梯子,我左脚可以往上走,右脚还有可供休息的地方。”这篇作文当时得了很高的分数,这个比喻句我也至今喜欢。
  写比喻句的能力也是可以练习的,忙碌的你没空写日记,但是可以一天写一个比喻句啊,轻松又有趣。
  我的日记本里就有很多比喻句:有趣的人,像一張永不过期的游乐园套票;独自吃重口味食物,像一场孤独的毒品交易;看无聊的电影,像干一场漫长的农活;带着心事睡觉,像躺在满是指甲的床上;厌学的学生呆坐在教室,像晕船的船长漂泊在海上……
  这些比喻句,不一定全能在作文中派上用场,但仅仅是为了给生活增色也不错啊,应试教育会时常让人感到无聊,即便学习中也要懂得给自己找些乐子。
  写比喻句是要耍小聪明的,小聪明在此毫无贬义,而是一种轻盈的技巧,可以用七分的力做成九分的事,又何乐不为呢。
  这些建议,算不上高分秘籍或加分宝典,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不权威,但诚意。
  希望给正在题海奋战的你,送去一丝的顺风,助你离彼岸更近一些。
其他文献
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人建议要多读经典,但鲜有听过别人倡导要多读情书的,笔者不妨就当一回倡导人。为什么情书值得读呢?  情书是诗,而且是最好的诗。当一个人陷入恋爱时,他就成了情感充沛的诗人,他写给爱人的每一个字,都是诗。阅读情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情感最深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看到作家鲜为人知的那一面——那只有在爱人面前才袒露的最脆弱的那一面。  像初次读到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两地书》,笔者是有发现新大陆
期刊
我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上大学期间,我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贷款的,所以整个大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虽然热爱写作,但那时候我并没有钱买电脑,都是在纸上写,然后借同学的电脑打出来。  毕业后,我需要先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所以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开始攒钱做投资、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领到工资第一件事情即是还助学贷款和供弟弟上大学期间的生活费。  2010年,我在广州买了
期刊
先说个小故事:一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德国人做了邻居。中国人厨房里天天香气四溢,可馋坏了德国人,于是德国人拿着笔和小本本过来讨教,中国人大显身手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干脆到德国人的厨房去直接指点,一进厨房,发现邻居的厨房既像个實验室,又像个兵器库,量杯、量筒一应俱全,厨具、刀具森然排列。  瞧,两个厨房,两种生活态度。
期刊
在旅行箱市场中,有一个叫RIMOWA的品牌,一般在大超市里都能买到。这种旅行箱是铝制的,非常容易因磕碰导致刮花、凹陷。但是,就是因为这种特性,这种旅行箱在市场上大卖。因为旅行箱上的伤痕,往往被人潜意识地解读为主人经常外出旅行,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产品。如果你到机场观察一下,用这种铝制旅行箱的往往是都市白领,还有不少明星。  依云矿泉水现在似乎不那么高高在上了,超市里七八
期刊
以“读金庸”闻名的网红写手六神磊磊出了本新书《六神磊磊读唐诗》,并且表示可能把“读唐诗”做成课程,放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中,付费订阅。  六神磊磊读唐诗的方式其实并不算新鲜,在十年前《明朝那些事儿》爆红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见识过用网络化的语言侃历史的方式,“猛人”一词流传甚广,而“毒鸡汤教主”咪蒙也曾经在韩寒办的杂志《独唱团》上发表过数篇讲历史人物的文章,如《凶残吕后:我本善良》,把吕后和刘邦比作孔雀女
期刊
当我第三次将它从我的手机中删除之后,我想我再也不会让它出现在我手机上了。  我貌似开始看书,开始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是生活还是很无趣,看着别人天天开黑,心中不免有些羡慕。我要找一件可以让我自己好好做的事。虽然总有人说,你选择了平庸的生活方式,也会变成平庸的人。其实我身边的一小撮人已经不碰《王者荣耀》了,一来是因为里面游戏环境不好,二是确实会让人沉迷。  但是卸载了《王者荣耀》之后,好像就少
期刊
别以为大学老师上课时都一本正经,不怎么正经的也不乏其人的。例如我。也是因为正赶上世界读书日,一次上课我对满教室男女本科生说,胸有诗书气自华怎么个“华”法,一时倒是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当场即可判定:看书的和不看书的,眼神肯定不一样。尤其站在讲台往下一看,昨晚哪个看书了,哪个打电子游戏了,马上一目了然!甚至同样看书,哪个看的是唐诗宋词或《纯粹理性批判》,哪个看的是《金瓶梅》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你的
期刊
在中国人眼里,日本制造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词,國人更是赴日疯狂采购,从电器到感冒药见啥买啥……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采购,以至于日本为此现象发明了一个新词“爆买”。  重工、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今天的日本制造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佼佼者。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叶,Made in Japan在欧美就是“垃圾货”的代名词,除了产品质量不大靠谱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日货,靠的是“山寨”欧美的产品起家。  “山寨”
期刊
在外交部,发言人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职位:级别不算高,却是外交部乃至整个中国政府的脸面。  这个岗位的要求极高。外交部一般安排三位发言人,一位是新闻司司长,两位副司长。每周五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除了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之外,雷打不动。  外交部发布会的历史很长,据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介绍,第一次发布会在1982年3月26日。作为时任新闻司司长,他就中苏问题发表了谈话,而为其担任翻译的,正是李肇星。 
期刊
小时候,为了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大人会绘声绘色地讲述熊外婆、大灰狼之类的恐怖故事。  奇怪的是,《西游记》里林林总总的妖怪,却从没被谁的父母拿出来当作反面教材数落。这是为什么呢?翻遍全书100回,除去那些惦记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吃货,偶有几位女妖勇敢追求不为世俗所容的爱情,剩下的无非偷个袈裟、盗个钉耙,实在算不得大奸大恶。  观音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跑到陈家庄做了“灵感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