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收稻客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路边大货车倒车镜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衣物。衬衣、T恤,短裤,甚至乳罩,用简易衣架晒着,在阳光下迎风招展。货车是赣字牌,敞开的车箱后门上,搭着一架钢梯,上面沾满泥土。我把充满疑惑的目光望向田野,一辆辆现代收割机正在稻田里忙碌。当我把画面拉近,一群异乡收稻客,便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的视线。
  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收割机收谷,只见这些叫沃得、洋马或久保田的庞然大物,在田野里轰隆隆吼着,来来回回碾压,将一片又一片金黄的稻田消灭在身后。金灿灿的稻谷,被收割机吞入腹中,只剩下散落满田的谷草。每割完半块或一块田,收割机便会通过一根长管,将谷子放进等候在田边的农用四轮车或事先准备好的大口袋中。快速流动的稻谷,化成一抹抹动感的金色,与一旁喜悦的笑脸一起,构成一幅温馨的丰收画卷。
  关于收稻,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从前的拌桶打谷和后来的脱粒打谷机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人们在前面割谷把撘拌桶,十来岁的我在后面赤着脚拖谷草。谷草被拴成一篷一篷的,像稻草人,在水田里东倒西歪。湿淋淋的谷草是如此的沉,以至于我需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把它们一篷一篷拖到田坎上。等到所有的稻草人在田坎上排得整整齐齐,我一屁股瘫坐在田埂上,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瘦弱的我拖谷草的艰难,不压于大人们抬拌桶撘拌桶挑稻谷。
  眼前的收割刷新着我的认知。农人再不用抬着笨重的拌桶爬坡上坎了,也不用使气费力人工撘拌桶了,甚至也不用肩挑背磨搬运谷子了。现代化的收割机,把农民从传统收割中解脱出来。每年稻熟时节,田野的风把稻香吹得很远,收稻客们就会循着稻香,开着收割机从老遠的地方赶来。田坎上,大婶背着孙儿,好奇地走拢来,兴奋地打量着神奇的庞然大物:“啧啧,割得硬是快!”
  稻田边,头戴帽子脸罩面纱的妇女,估计是收稻客的妻子,拿着一个老款手机,沿着田坎转圈子。一问,原来并非手机,是GPS面积测量器。拿着测量器绕着需要收割的田转一圈,面积就自动测出。趁着放谷的空闲,妇女赶紧给机手递上一瓶水。机手一仰头,“咕噜噜”,一瓶水所剩无几。递过矿泉水瓶,扯起衣服揩下汗水,机手再次启动机器,继续收割。
  一听说我曾经下过田干过农活,妇女很快就和我聊到了一块,告诉我她和丈夫的收割经历。和大多数的收稻客一样,他们也是夫妻档。她姓李,来自江西,田里操控收割机的是她丈夫。夫妻俩8月1日从老家出发,在重庆逗留了半个月,就直接来洪雅,今年已是第三年来这里了。
  我问李姐,除了四川,还跑哪些地方。她告诉我,从老家江西出发,一路向北。先收家乡麦子,然后往东收春稻,再到北方割小麦,麦收完了又一路南下割水稻,一年有大半时间在外面。
  洪雅很好,这里风景很美。李姐拿出手机里拍的照片给我看。我看见八面山,看见花溪河,看见满屏的金色。
  二
  夕阳隐在玉屏山后,反射出几抹霞光,天空呈现出酡红。一会儿,日色便渐渐暗下来。热闹的田野,也随着夜幕降临复归宁静。
  劳作了一天的收割机,吃力地从稻田中爬起来,顺着大路开上货车,齿轮上还衔着稻草和田泥。货车背着辛苦了一天的收割机,小心地穿行在田间公路上,往家的方向行驶。
  收稻客的“家”,其实就是一处歇脚点:加油站。选择加油站,因为这里离场镇近,停车安全,用水、加油都方便。收稻客往住邀约有同伴,几台车相互照应。加油站,便成了收稻客们的临时聚集地。
  李姐夫妇的车回来时,加油站的坝子上,已经排列着好几辆装着收割机的外地车了,牌照除了赣,还有浣、浙、苏。汉子们赤裸着上半身,坐在花台上歇气。李姐夫妇的车,停在花台的另一边。丈夫从车上跳下来,把车门拉开,再用一块薄膜围在门周围,隔出一个空间。然后,从车底水箱里放出水,开始冲淋。李姐把挂在车上的衣物取下,折叠好放进车中。小小的车箱,是她和丈夫晚上睡觉的床。被盖枕头一应俱全。车内还有一台小小的电风扇。车门上,缝有粉红色的纱,晚上开窗防蚊。收割车,是他们流动的小家。
  丈夫洗完澡,加入到聊天的男人们中。李姐赶紧到厕所里把衣服洗了,照例用衣架挂在倒车镜上。
  十多台收割机全部回来,天已黑尽。洗完澡的收稻客,开始邀约同伴到附近馆子吃晚饭。早饭后下田,大多数时候不吃午饭,随便吃点干粮对付。高强度的劳动,只有晚上才能得到犒劳。
  乡村的夜晚,虫声悠扬。吃过晚饭的收稻人回到加油站,并不立即上车休息。而是继续围拢坐在花台边,聊天或耍手机。男人们谈着一天的战果和经历。女人们则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家里联系。李姐正在和读初中的儿子聊天。儿子告诉她白天去同学那儿玩了,打了一会儿游戏。李姐赶紧说,浩儿不要玩游戏。浩儿说我只是玩了一下,不会上瘾的。李姐说浩儿乖,以后考上大学随你玩。浩儿说考上大学也不能随便玩啊,李姐说浩儿真懂事,以后要做大事。手机屏幕的光亮,映出李姐温柔的笑脸。
  李姐挂完电话,和我聊起来。她叹息道,“干稻客这一行,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跑,俩口子倒是在一起,就是对不住老人和孩子。去年娘家妈生病住院两个月,我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今年春天老人家走了,我也没在身边……”李姐说着,眼浸浸的。我赶紧岔开话题,问她儿子学习成绩很优秀吧。一说起儿子,李姐心情似乎好了许多:“儿子学习好,上期当了市上的三好学生。”然后,李姐满怀希望地告诉我,“儿子读得书,以后随便他读到哪,我和他爸都供他。我和他爸这样奔波劳累,都是为儿子!”
  一辆货车后面,传来说话声和笑声。李姐告诉我,是安徽来的张姐在和她的女儿视频。
  这一刻,是劳累的收稻客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吧?
  三
  在一大片等待收割的田野中间,我遇见了正在修理收割机的小王。其实是他的收割机上醒目的红字吸引了我。与其他收割机上印的“好运伴我走天涯”“为人民服务”“奋斗吧,青春”不同,小王的沃得收割机身上,印的是“我会为年轻时吹过的牛皮奋斗一辈子。”   三十来岁的小王,长得虎背熊腰,或许因为常年奔波,皮肤晒得黑黑的。他正蹲在田坎上忙碌,地上摆了一堆拆散的零件。旁边,立着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和几位等待收割的老乡。见到提着相机的我,蹲在地上忙碌的小王微笑着说:“齿轮出了点小问题,一会儿就好!”我在田坎上坐下来,一边看他修理,一边和他说话。我问他从哪来,他说从浙江来,旁边的年轻人是他表弟小吴。我又问收割机像这样出故障的时候多不多,小王幽默地说,“收割机也和人一样,累了就要歇气!”看我笑起来,小王继续说,“每工作一定时间,皮带齿轮里就填满了泥;有时候割刀遇到石块或木棍,也会堵塞运转不灵。除了这些,还会有其他的问题。不过,每个农机手都是修理工。收割机随时可能出状况,万一在乡村,到哪去找修车工?”“还有时候,遇到烂疱田,收割机?入泥中,怎么也爬不起来,这就需要用大车拉,甚至请吊车,那成本就整大了!”一边的小吴接过话,“我表哥走南闯北,啥苦都吃过。但他说苦中有收获,苦中有快乐。他要为年轻时吹过的牛皮奋斗一辈子哒!”小吴的话,逗得一旁的老鄉也笑起来。


  收割机终于修好了,小王坐上去,发动机器;小吴忙着测面积,跟农民算价钱。我问每天能收割多少亩,小吴告诉我,收稻看天气、看地形,天气好、地势也平顺的话,一天可以收一二十亩。如果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一天只收得了十来亩。遇到雨天就没法出工,只有在车上睡大觉了。现在,田越来越少了,好多以前种田的地方,现在都不种了。去年我和表哥兴冲冲地赶到彭山,却发现好些田都种上水果了。我们的收割版图,在一年年缩小。”
  老家在农村的我,当然知道稻田在一年年减少。不仅老家的田在减少,许多地方的农田都在减少。六年前,偶然得知洪雅县桃源乡有一片梯田生态原始,我和影友不惧山高路远慕名而去,果见公山梯田犹如精雕细琢的碧玉镶嵌在群山之中。隔年再去,却见梯田全无,山上山下全植上了树,整个桃源乡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如今,那里的村庄正经历着从传统农耕到康养旅游的蜕变。或许,这是传统村落的最佳出路。
  小王休息时,我提出帮他和表弟拍张照。小王立马和表弟站在收割机前,两人右手举起拳头,做出加油的姿势。照完后小王叫我加他微信,把照片发给他。回家后,我很快把片子传给他。小王立即配上文字传到微信朋友圈。再后来,每天都能在微信上看到他发的收割照片或视频,一会儿在河北,一会儿在内蒙古。
  我不知道,年轻的他走过什么路。但我知道,他的梦想,在远方,在路上。
  四
  暑热一天天消退,坝上的稻谷一天天减少。
  收稻客们习惯了我的存在,不再因为我的关注而拘谨。有时候,甚至热情地邀我和他们共进晚餐。
  有天傍晚回到加油站,只见李姐两口子和另外两对夫妇正围坐在车旁吃饭。李姐热情地招呼我一同吃,告诉我晚饭是她们自己做的,但只是偶尔做,因为平时太累了。她指给我看随车带来的锅碗菜板刀具,一应俱全。往天我并没注意,原来全部放在货车车箱里的。简易小桌上,有炒肉,还有蔬菜。男人们面前的碗里装着白酒,像在家里一样一边喝一边谈天说地。
  由于有事,一晃几天没去坝子上。
  这天傍晚,我买了两个大西瓜,来到加油站,想慰劳下收稻客们。不料,却一台收割机也没看到。一问,才知他们头一天就全部撤离了。
  那些异乡收稻人,又载着他们心爱的收割机,追逐另一片秋色去了。
  我凝望着远方,内心一片怅然。
  明年,这一片稻田是否还在?
  那些异乡收稻客们,是否还会再来呢?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红日安顿你心灵的家  冬天的太阳初升时,总是圆圆的、红红的,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一条细长的带露树枝从高高的山崖上横伸而出,湿淋淋,颤悠悠的。  红日似沐浴一新的新娘,披着圆圆的红头巾,略带羞涩地踮立枝头,脉脉含情地遥望苍茫大地。  山下的城市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绿,依然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人们行色匆匆,笑意荡漾在每张充满朝气的脸上,犹如这冬天绽放的太阳。  昨夜,你或许为自己经历了太多
期刊
“春风陶然汉王镇,瑞气盈门紫山村”。  那天随大队人马来紫山村时,我的眼前顿时一亮,那白墙黛瓦的紫山村让人过目不忘。这是江南水乡才有的美丽景致,一幅又一幅水墨山水画,有着苏南乡村才有的小情调。之前我曾去过多地采风,常感叹当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今天才猛然发现,我的家乡、我身边的风景,一样变得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时隔数日,我又一次来到这里,细细品味与感受紫山村的美。  一  不到八点钟我就到了。
期刊
今天,终于要圆游循化孟达天池的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昨天之前,青海东部地区的化隆县群科地区还是阴雨绵绵,但是,今天天气突然放晴,好像老天特别照顾我。一是要去孟达天池,二是要与40年前的老同学韩尚文、韩纬光相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大清早,我和我的朋友奴海开着车行驶在阿赛高速公路上,汽车大约行使了20分钟,我们就停下车,等待老同学的到来。片刻功夫,我们就看到老同学韩尚文己经在路口了,我们下车
期刊
从栽植烤烟开始,父亲就希望拥有自己的烤烟楼,但是这个计划一直拖了两年,一是经济拮据,二是对自己的烤烟技术还不那么自信。头两年时间,一到夏秋季,父亲就去给烤烟楼帮忙,主要是学习摸索烤烟技术,家里的烤烟一直在根有伯的烤烟楼搭伙,但是随着根有伯的烤烟种植面积增大,有时家里的烤烟挤不下,就只得另寻烤烟楼。一批烤烟有时搭在好几家烤烟楼里,本来每天的农活就繁重,末了还要到处寻烤烟楼,父亲建烤烟楼的愿望就愈来愈
期刊
刘建是一位充满批判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生死尊严》以写实主义姿态揭示时代症结和社会隐痛,笔法斩截,境界阔遠,浸透着对弱势群体命运的浓烈悲悯和关怀,引起了人们深切的关注。  这部直面改革开放社会现实、反映汉中三线企业30多年巨变的小说,近距离地反映现实,这是许多长篇小说作者所避讳的,他们宁愿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也不愿直接介入现实。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理论:对曾经发生的历史,沉淀的时间越
期刊
微蒙蒙细雨,致使这山中云雾更加缭绕,使本就神秘的大山,在这一层层轻纱的掩映下,更添几分姿色。  那种专属大山的声音不惜跨越遥远路途的阻隔,宁愿飞过崇山,穿过峻岭,趟过湍急的江流,宁愿迷失在那热切的期盼中……也都只为在我的耳畔回旋,良久、良久……这似乎让那个仙境般的地方更加凝重、婉约,神秘。远远望去,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新奇的味道:那就像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正在更衣沐浴,而我就正在那透明却又极其朦胧的
期刊
我一直想把母亲写进文章里,说一说她对我的养育之恩,说一说我对她的感恩之情,说一说她勤劳、善良、智慧,而又充满艰辛的人生,可总是找不到灵感、理不出头绪,就一年一年的拖了下来。  今年,母亲要过八十岁生日了!我想趁她眼不花耳不聋、趁她脑子清醒不糊涂,我不光要写她,还要把写她的文章读给她听,让她听听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真实心声!我不想等到万一哪天母亲老糊涂了、不认识我了,或者哪一天母亲突然不在了,再也听不到
期刊
时间流淌的长河之中,每一个逝去的日子,都闪现着温暖的气息,温柔的光影,温馨的记忆……  2020年秋天,八十岁的父亲与母亲一起相携来到鄂尔多斯康巴什,在我的公寓一起度过一段时光。  父母亲显然是更加苍老了,行走起来尤其不方便,听力也明显下降,交流起来更加吃力。但身体状况还好,饮食起居自如利索,饭量还行,也还能吃得动,喜欢吃肉,令人欣慰。父亲的一口牙基本掉完了,几年前修好的牙套也坏掉了,进食显得有点
期刊
曾经在藤县工作过的一位领导多次和我说过,作为藤县人如果有机会到了北京,一定要抽时间去袁崇焕墓看看,因为袁崇焕是我们藤县走出去的民族英雄!虽然以前我也去过几次北京,但由于时间和工作的原因,一直都未能拜谒过袁公崇焕的墓堂,不能不说是一件撼事。  但这位领导对我说的话我一直记着。今次在北京我终于瞅准了一个机会,与亚淼、亚文三人一起在北京工作的藤县老乡阿里巴巴公司的高管王博士的带领下,从西城区驱车直往广渠
期刊
冰雪覆盖,大地沉寂。宁静的湖面上,茂密的丛林中,候鸟翔集,迎着刺骨寒风时而翻飞,时而觅食,阵阵的嘶鸣声带着苍凉深切的韵味。  冬鸟,是指秋天的时候从北方飞到南方某个地方去越冬,春季又飞回北方,随后在那里营巢、繁殖的候鸟。如此循环往复,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轮回。  眼下正是观赏冬鸟的时节,冬天观鸟的最佳处莫过于湿地公园之类的地方,因为有山、有水、有树。那天,到水城古镇旁的凤池园观鸟正值中午,因为气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