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理的冲突与消解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兰香》作为一部以研究女性命运为主题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主要围绕传统家庭关系中的夫妻关系、妻妾关系而展开,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述与阐释将传统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真实状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其不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更是使得大多数读者受益匪浅。而就当前形势而言,我们更应当去深入地探析女性在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之中的生存之道,因此,本文便是围绕《林兰香》的主旨内容而展开对于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以期可以为社会关系中女性生存之道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
  【关键词】:情与理;《林兰香》; 女性;生存之道
  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与分析后,我们并不难以发现《林兰香》的主旨在于探析女性命运,其将夫妻关系作为整篇文章的核心,自各种层面来描绘传统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以及其所存在的真实状态。作者更是就妇女的实际能力、品德、气度与见识能力将其分为了三六九等。总而言之,整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家庭中不同妇女的生活情况与性格特征,将传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其不仅侧面地体现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境遇,更是深刻地体现出了作者就婚姻生活中女性生存之道的独特见解。而笔者便是在作者的基础上就情与理的冲突与消解展开自己的探析与研究。
  一、女性与伦理纲常
  燕梦卿作为《林兰香》这篇小说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小说作者着力于描绘的一个重点性、理想化的女性角色,更是中国传统女性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真实反映。通过研读整篇文章,我们发现自燕孟卿出嫁后,她始终遵守纲常礼教,以自己的能力去尽心地侍奉婆婆与丈夫,但是却始终得不到丈夫的欢心,最终也就郁郁寡欢而亡。就笔者自身而言,燕孟卿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女性在其人生进程中始终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被伦理纲常过分地约束,将社会伦理道德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从而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独立的“情感”。另一方面,燕梦卿对于封建礼教的拘束一直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其自觉地以封建礼教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婚后生活,对于丈夫的冷淡、他人的攻击她始终坚持着自己所谓的原则,无力反抗,这也就使得她既不能随波逐流,更无法有效地适应于耿家的基本环境。总之,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纲常礼教观念之根深蒂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女性作为纲常礼教的主要约束对象,其所遭受到的磨难与挫折更是不容小觑。
  二、男女与情理
  作者在小说前文中便明确指出所谓的儿女之私情应当胜于夫妇之正理。虽然众多读者以及作者本人都对香儿持鄙视态度,但是仍然改变不了耿朗对香儿的爱慕、思念之情。究其本质而言,笔者认为这更是自侧面反映出了一种社会事实——男女之情和社会道德之间互相独立、互无干涉,在传统的夫妻关系中,爱情的力量往往大于所谓的社会道德之“理”,爱情的力量往往可以逾越社会道德的力量[1]。笔者认为这与传统的叙事方法具有极大的差异,這种叙事方法将所谓的社会道德力量抛出在外,以所谓的男女之“情”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
  三、情理并重
  情与理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被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一方面,有人认为“理”是万物的根源,理生万物,例如宋明理学便将理学上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情乃儿女之情、家庭之情等,其在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林兰香》作为一部描述女性生存之道的优秀作品,其就情与理的关系展开了不同层次的论述,就上文而言,其将男女之情与情理相结合,展现了男女之情高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观点。而在《林兰香》中也同时提出了“情理并重”的观点,在陈述这一观点的时候作者主要将其置于夫妻关系中去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的研究与总结深刻地这反映出了一个较为深刻的问题——无论是出于“理”或是“情”,都不应当被视为真实的夫妻相处之道,仅有实现情与理的融会贯通,突出情理并重才能在保持夫妻和谐的同时,促使夫妻之间可以保持情理融合的融洽关系。而就笔者而言,我国的文化环境当中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女性的社会权利、家庭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例如荒林等先生曾说过,就其本质而言,女性在社会生活、家庭关系之中的境遇并非仅仅表现为表面现象,其更是一种难以剔除的内部问题,仅有通过强有力的外部反抗才能自根本上改变实际问题的实现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观念的解放。因此,就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实现情理并重刻不容缓。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小说《林兰香》所展开,通过分析作者笔下的女性角色与具体情节,在描绘“情”与“理”的同时,对于女性的生存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主要包括女性与纲常礼教、男女与情理、情理病重三个层次的内容,以期能在分析具体故事情节与阅读感悟的同时,以自我的观念与思想为女性生存之道的发展进步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朱莉华, 唐爱明. 恪守礼教下的人生悲歌——以《林兰香》中的男性形象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 37(5):62-65.
其他文献
雨后放晴,在一群高贵而又美丽的花丛中,一朵无名小花默默地绽放着自己。虽然她知道没有人会注意到自己,但她不在乎。她只是默默地生长,按照自己的方式。  无名小花默默地成长。她接受着春雨的沐浴和阳光的温暖;她忍受着风吹雨打和蚊叮虫咬的痛苦;她散发着芳香,为大自然贡奉献者自己平凡的美丽。可是人们却无视她,即使看见了,也会若无其事的冷漠地一脚踏过。无名小花折断了腰,但她并不是选择痛苦地死去,而是坚强地活下来
期刊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生源等方面和部署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地方院校的材料物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着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此观点出发,对地方型本科院校材料物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校;材料;物理;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演进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
期刊
雨城,生我养我的一座小城,我曾以为对她的一草一木都早已熟悉,可当我远离求学再重回她的怀抱时,才发现她还有那么多温情柔媚的美好,等着我去发现、去邂逅。  邂逅·那镇  位于城北二十余里的上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老小镇,“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是对它的生动写照,也是它留在我脑海中的深深印象。可在这个雨后明媚的春日,竟让我发现她不同往日更别致的柔美。  河边的柳树冒出了新芽,柔嫩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背景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如何就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发挥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成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平时在教学實际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背景拓展;双向拓展  “文以载道”说出了语言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是中华灿烂文化薪火相传的载体,他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语文教学既是让流淌着的
期刊
《长城赋》  巍巍长城,千山一脉。漫道两边,石垒成墙。  为之工农有多少?如其砌石无数块!  观看山下,万分感慨。  疑似当年,红尘滚滚。谁愿汗流泪洗面?  不叫红叶落尘埃;长城远望,千姿百态。  万物景象,由然而生。  山峰白云好奇娇,眼前数它最风采。  茫茫石道,从何修来。  一条巨龙,锦绣中华。  不见长城路遥远,未懂古人心悲哀!  长城巍峨,蔚为壮观。千里的延伸汇聚了中华民族无穷的历史脉络
期刊
是她茉莉花香綻放的发梢,  递一杯米酒叫你实现诺言。  是那沧桑枯槁沾染泥土的手,  拂你的脸颊让你多回头看一眼。  是那株摇曳婆娑生长风雨的合欢,  落一朵花在你的衣襟,  让你快快将它植入你的花园。  你走的太快,抓不住一点儿怀念,  随风吹走了,只当是碎片。
期刊
其言寥寥,胜却万言;其境凄凄,无所顾忌;其心郁郁,触难以及;其意浓浓,虽久不散。  此之谓,等。等待身死缘尽。  冷冷残月夜,吹来晓寒风,凄伤若秋蝉。杨柳岸,佳人独立,孤寂似清水,战后分离,仍想着云中锦书来,可生死两隔,却难得梦里见一回。国已破,家已亡,情意却未半点消散。也许她只是在等,等待红尘也破,等待凡心也死。这就是李清照,以清水照面,以清醒照世,以清水照心。  佳人,仍在等待。这好似无尽的等
期刊
【摘要】:民间舞蹈同属于国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有助于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彰显出精神和文化艺术特色。在艺术教育持续推进的现代社会,注重民间舞蹈的教学细节,了解文化传承的基本特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推动民间舞蹈教学的进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民间舞蹈的教学和文化传承,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着手,探讨民间舞蹈教学的具体策略,让高校舞蹈教育稳步前行。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民间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艺术长河中,民族声乐焕发着独特的光芒。在现代的社会中,为了可以促进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声音训练的创新,从学生的站姿、呼吸方法和口型等方面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做到很好的指导。  【关键词】:民族声乐;声音训练;方法分析  民族声乐的声音训练需要围绕其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开展。其特点主要包括有:声音、吐字、韵味、感情、表
期刊
1春溪  在这并不是那么炽热的阳光里,我们越过刚刚融雪的田地,穿过冬季枯黄的草地,耳边响起了一阵淅沥沥的非常细微的流水声,循着水声越走越近,只见一层透明的有着莹莹亮光的水花从远处不可见得高处闪烁而下,像是一排镀银的长笛键盘从头到脚的清亮。那纯净的水流过干涸的河床,淌过枯萎的荒草,又重新在岁初濡湿了泥土,在一夜之间新孕育了青绿的苔藓紧紧地贴附在石块上,成为这一纵山脉最新嫩的绿色,透明的水色,连绵不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