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按我个人的见解,梅花是岁寒,竹是君子,而松树则是铮铮的风骨。要比起这三者的观赏度,梅花当是第一,君子则是第二,青松第三。可要按生命力与骨格,那竹与梅恐怕要逊色于松了。在这严寒中,我唯听见铮铮松声。雪愈厚,松愈仰。
  中国的国粹水墨丹青画中尤偏爱青松。焦,浓,重,淡,轻的墨痕,千年而不褪色的浓郁丹青,除了松树,竟再也找不到他物可以凝聚这样的姿态与技艺。可以说,世界再无这样一种植物的骨头,拥有着如此震慑人心的魄力与灵魂了。
  付出后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松树,也是共产主义人。松树怎么与共产主义人联系起来?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中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阐述的就是松树崇高的风格与为社会、为人类贡献的精神。
  我对熊培云先生的一个观点十分赞同:二十世纪流血,二十一世纪流汗。在鲁迅的世纪,松树硬而饱赋能量的树皮被剥削下来,松脂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着自己,无悔地点亮着这个艰难的时代。鲁迅先生是评价松树的人,他自己也同样是一棵青松。这棵青松给予的松脂至今还在燃烧,不曾熄灭光芒,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福气。而胡适的二十一世纪,松树不必以毁灭自己为条件而奉献于社会。这时的松树用自己挺拔的枝叶遮下炎炎烈日,留给人一片清凉,一片安逸。不管是我们热爱的鲁迅,还是我们钦佩的胡适,都同样以松树的人格示众,在精神与灵魂深处激励与提携着一代一代的年轻共产主义青年,逢险则攀,遇高即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献出火热的心。
  松树何知过百年?松树犹挺常恒立。它朝我喊道:“请你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于是,一种念头油然而生——我想像松树一样,结实地拥抱这个时代。哪怕清晨诞生,夕阳死去。
  尼采说他热爱这样的人:他创造了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并因此而毁灭。这样的人,索取的极少,奉献的却极多。这让我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 中为国牺牲的青年飞行员沈光耀,为我国核弹事业做出伟大贡献,奔赴西北的学生陈鹏和经过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启迪后找回本真,教书育人的老师吴岭澜。这一个个虚构的人物似乎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了原形——大到我国近代飞行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顾诵芬与程不時,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鸣,小到每一个高压电工,环卫工人……有这么多的人,秉承了松树的人格与风骨,成为中国的担当者,中国未来的筑梦者!他们常立于此地,只为等待一个梦想,等待一个更幸福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看着小小的松果落入眼中,化成一个小点,溅出了无悔的汗水,燃烧着它的松骨。
  (指导老师:万红梅)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因此,本文对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全程序质量控制进行了
北坡森林的边缘有一棵苍翠茂盛的山槐树,他住在这已经几十年了,他觉得住得还算不错,除了稍微有一些孤单。  夏日里的一个清早,一群蓝眉山雀停落在山槐树的枝桠间,叽叽喳喳,很热闹地谈论着南面山坡上那片正在盛开的木棉花,你一句,我一句,仿佛木棉花是这世间最最美丽的花。阳光开始大肆铺展的时候,山雀们谈论够了,纷纷离开了山槐树。有一只羽毛颜色没那么斑驳的山雀却依旧停落在树杈上,山槐树早就注意到他了,刚才别的山
期刊
笔者有幸随祖国大陆国内贸易局农畜产品流通体制考察团,对台湾地区农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了考察。现仅就考察肉食产品流通体制概括,汇报如下: 一、台湾地区肉食品运销现代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正在掀起室内装修的热潮.材料种类的不断翻新,装修的标准和造价也在直线上升,所需费用已经占据家庭收入及开
“百木之长”,是对松树的美誉,松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松树情有独钟,鸿篇妙文不胜枚举,丹青杰作更是传世甚多。《论语·子罕》中,孔子赞松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圣人将松、柏并列,或有示德之不孤。《庄子·德充符》有“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之语,将松柏与尧舜并称。《荀子·大略》则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期刊
松树,是棵有文脉的树。它挺立于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诗句中、画作中。那一撇一捺,一蘸一抹,勾勒出它那激励无数人的风骨和傲然挺立的灵魂。陶铸先生的这篇《松树的风格》更赋予了松树新时代的新内涵,这个古老的树种再一次容光焕发地成为指引青少年成长的航灯。  松树的风格,是它自信的风格。“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的这句诗正是它自信的写照。它生在高峰,长在高峰,粗壮有力的身躯,错杂的根系是它自信的基底,昂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