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新要求,结合现代教育目标,着重从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利用教材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测量教学中时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在测量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测量教学 思想道德
[作者简介]何亮云(1963- ),男,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湖南益阳 41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64-01
一、现状示例
古训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做人之道。然而,在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往往丢掉了这个为人之道。现代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实现了高考这一“人生理想”后就目标迷离、动力缺失;在面对求职择业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茫然不知所措;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常常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与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在五光十色、充满功利和攀比的物质世界中丢失了自我……种种现象的产生,与人才培养的理念有极大的关系。学校为了创造良好的就业率,偏重于实用的知识传授,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在道德人格的熏陶方面重视不够。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校风和学风建设方面,文件、制度要求出台了不少,但流于形式的多,落到实处的少;领导的口号和务虚的事做得多,而真正付诸行动的不多。在国家一再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也仅仅是一个摆设。对于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来说,由于课时紧张,没有时间去“闲谈”做人的道理。
二、现代课堂教育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每一堂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都应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把做事的教育与做人的教育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思想健康、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这些是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都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测量课堂教学中渗透做人的教育
(一)用教师自身的师德进行示范
从某种意义讲,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测量课程中有些计算题是非常复杂的,教师必须自己动手算一算,而且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大量的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还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语气的轻重,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真正形成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身立德,要热爱教学工作,致力于教学研究,要贴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朋友,以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来感化学生。
(二)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示范
课堂教学不是脱离教材内容的空泛说教,而应寓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全过程中。众所周知,测量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具有现代发展的科学,它的诞生和发展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凝聚着无数测量科学家的不懈探索、艰苦劳作的心血。在测量教学中,如何基于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除应把定理、公式介绍给学生外,还要将与其相关测量学家的逸事联系起来,与测量学科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与其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比如,在谈及摄影测量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摄影测量之父王之卓教授的事迹:王教授是1939年从德国学成回国工作的博士,他开辟了我国摄影测量事业的新局面,为祖国的摄影测量事业工作了60年,功勋卓著,高徒辈出,桃李满天下。在讲述控制测量时,可以讲述我国的大地测量学家陈永龄教授,陈教授与王之卓教授是同期回国的,他为我国的大地测量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我国的第一大地测量队,他们冒着严寒、冒着冰冻、冒着生命危险测定出了珠穆朗玛峰的世界权威数据,其总设计师是陈俊勇教授,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测绘前辈们为祖国的测绘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学习的榜样。
辞书上讲,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在纵向方面,来源于实践。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要围绕不同测量工种之间的联系,通过“测距、量边、测高差”等实质性工作内容和误差的分析,渗透融合与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相关事物。通过对测量的点、线和面的讲解,去让学生领悟社会、人生的点、线和面,告知学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而应用分析、发展的观点全面看待周围事物,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测量知识,还可深刻认识到世界上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提高学生的悟性。
另外,教师应做有心人,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机会,明示做人的道理。例如:在讲述水准测量时,让学生4人一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团队精神,注重集体荣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善待大自然。
关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首先,任课教师必须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测量课程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其次,必须了解他们在前序课程学习的基础是怎样的,他们的计算能力是什么程度,计算机应用水平怎样。教师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的话,一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育人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受教育的环境各异,智力和个性品质存在差异,即使同样的教育条件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及持久的良好性格品质。因此,教学中不要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创造条件,组织进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现代课堂教学论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巧妙设计、精心准备,多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并得出结论。
3.注重学生发展的原则。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现代课堂中渗透做人的教育,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与体制的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逐渐被人们认同。人们已认识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而鉴于我国社会实际和教育长期“目中无人”所造成的弊端,更应该在现阶段相对突出教育两极目的中个人需求这一极,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发挥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精神,引导个体通过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塑造自我。只有当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时,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高度重视知识认真打好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何亮云,赵运林.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何亮云,赵运林.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素质教育 测量教学 思想道德
[作者简介]何亮云(1963- ),男,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湖南益阳 41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64-01
一、现状示例
古训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做人之道。然而,在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往往丢掉了这个为人之道。现代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实现了高考这一“人生理想”后就目标迷离、动力缺失;在面对求职择业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茫然不知所措;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常常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与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在五光十色、充满功利和攀比的物质世界中丢失了自我……种种现象的产生,与人才培养的理念有极大的关系。学校为了创造良好的就业率,偏重于实用的知识传授,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生存技能的培养,在道德人格的熏陶方面重视不够。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校风和学风建设方面,文件、制度要求出台了不少,但流于形式的多,落到实处的少;领导的口号和务虚的事做得多,而真正付诸行动的不多。在国家一再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也仅仅是一个摆设。对于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来说,由于课时紧张,没有时间去“闲谈”做人的道理。
二、现代课堂教育目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每一堂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都应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把做事的教育与做人的教育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思想健康、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这些是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等都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思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应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测量课堂教学中渗透做人的教育
(一)用教师自身的师德进行示范
从某种意义讲,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测量课程中有些计算题是非常复杂的,教师必须自己动手算一算,而且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大量的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还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语气的轻重,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真正形成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身立德,要热爱教学工作,致力于教学研究,要贴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朋友,以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来感化学生。
(二)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示范
课堂教学不是脱离教材内容的空泛说教,而应寓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全过程中。众所周知,测量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具有现代发展的科学,它的诞生和发展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凝聚着无数测量科学家的不懈探索、艰苦劳作的心血。在测量教学中,如何基于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除应把定理、公式介绍给学生外,还要将与其相关测量学家的逸事联系起来,与测量学科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与其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比如,在谈及摄影测量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摄影测量之父王之卓教授的事迹:王教授是1939年从德国学成回国工作的博士,他开辟了我国摄影测量事业的新局面,为祖国的摄影测量事业工作了60年,功勋卓著,高徒辈出,桃李满天下。在讲述控制测量时,可以讲述我国的大地测量学家陈永龄教授,陈教授与王之卓教授是同期回国的,他为我国的大地测量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我国的第一大地测量队,他们冒着严寒、冒着冰冻、冒着生命危险测定出了珠穆朗玛峰的世界权威数据,其总设计师是陈俊勇教授,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测绘前辈们为祖国的测绘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学习的榜样。
辞书上讲,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在纵向方面,来源于实践。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要围绕不同测量工种之间的联系,通过“测距、量边、测高差”等实质性工作内容和误差的分析,渗透融合与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相关事物。通过对测量的点、线和面的讲解,去让学生领悟社会、人生的点、线和面,告知学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而应用分析、发展的观点全面看待周围事物,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掌握测量知识,还可深刻认识到世界上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提高学生的悟性。
另外,教师应做有心人,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机会,明示做人的道理。例如:在讲述水准测量时,让学生4人一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团队精神,注重集体荣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善待大自然。
关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首先,任课教师必须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测量课程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其次,必须了解他们在前序课程学习的基础是怎样的,他们的计算能力是什么程度,计算机应用水平怎样。教师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的话,一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育人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受教育的环境各异,智力和个性品质存在差异,即使同样的教育条件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最明显的差异不是智力,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及持久的良好性格品质。因此,教学中不要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创造条件,组织进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现代课堂教学论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巧妙设计、精心准备,多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并得出结论。
3.注重学生发展的原则。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现代课堂中渗透做人的教育,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与体制的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逐渐被人们认同。人们已认识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而鉴于我国社会实际和教育长期“目中无人”所造成的弊端,更应该在现阶段相对突出教育两极目的中个人需求这一极,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发挥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精神,引导个体通过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塑造自我。只有当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时,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高度重视知识认真打好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何亮云,赵运林.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何亮云,赵运林.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