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余(予)一人”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予)一人"是殷商、西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常见的君王自称语。"一人"原为数量词,而后语义转移,在殷商时期专指国家最高统治者,具体的语用涵义取决于语境。西周春秋汉语中"一人"所指泛化,且"我一人"、"余(予)一人"交替使用,说明"余(予)一人"不是固定语,与"一人"连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时代性。春秋时期诸侯、君王自称"余(予)一人"是使用古语现象。
其他文献
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下,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民办高校顺应了历史潮流,获得了较快发展。这期间,民办高校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办高校的数量急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渗透着"崇真"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注重完整引入莎剧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典型意象等文化信息;二是尝试如实传达莎剧的冗长定语、条件状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上再合适不过,我们经常说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所有教育中最基础的一环——家庭教育,家长更应当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