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类型之一,这种病害通常发生在水稻穗期,在杂交晚稻的生产中非常容易出现。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稻曲病,会对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严重的影响,人或者动物如果食用这种水稻就会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本文针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控
水稻稻曲病的俗称有青粉病、丰收病、谷花病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发生在水稻的穗期,而且只存在于水稻的穗部,因此有了这些俗称。随着最近这几年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户都选择种植优质的杂交水稻,以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由于农业种植户对水稻稻曲病的认识不全面,预防意识不强,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率不断的提高,再加上高温、连续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稻曲病的发生面积逐渐的扩大,使得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都极大的降低,对于水稻种植户和社会的粮食供应量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积极探索综合防控的策略,以避免或者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特征和发生规律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特征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以稻绿核菌为病源的真菌病害,这种病菌通过对水稻的稻穗入侵,使得水稻的稻粒上出现稻曲球。在一开始时,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特征,但是在到稻穗上出现了稻曲球时,就要引起注意,并对其进行鉴别。稻曲病是的病菌首先会侵入到影花中,并在影壳中出现菌丝小块,而菌丝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使得稻谷壳被撑出裂缝,露出孢子座,这些孢子座会向着影壳聚拢,最终将其全部包裹住,这就是“稻曲”。稻曲在形成初期是很大的扁球形的,非常的光滑,但是在包膜出现破裂后就会露出分生孢子,不会随便的被风吹散,如果到了成熟期,就会稻曲就会出现龟裂现象,并且极容易受到大风或者大雨的影响而脱落[1]。
(二)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稻曲病在发病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抽穗期的水稻在高温和连续大量的降水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稻曲病。因为这种病菌的生长条件能够极大的得到满足,二十六摄氏度到二十八摄氏度之间是病菌生长的最佳温度,而温度如果不能超过十二摄氏度或者已经超过三十六摄氏度时,病菌是不能够生存下来的,而这种病菌又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一般在七八月份的高温高降水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稻曲病。稻曲病的发生不仅受到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水稻的品种、播种的时期以及施肥量和农药用量等都是影响水稻发生稻曲病的重要因素。两系品种的杂交水稻比三系品种的杂交水稻更容易出现稻曲病;稻穗大、种植密集、施肥量需求大的水稻比较发生稻曲病的几率相对较高;早稻发生稻曲病的概率要比中稻或者晚稻的概率要小;氮肥的施肥量比较大的水稻比较容易出现稻曲病,排灌系统不完善而且种植密度太大、灌水太深的田地中的水稻出现稻曲病的几率也非常大。
二、水稻稻曲病综合防控策略
(一)选择抗病品种,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其中水稻的品种就是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有效的防治稻曲病,就需要慎重选择水稻的品种。抗病品种的水稻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区域适合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每种水稻的生长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例如,在广西的宁明县在水稻种植中,通常都会选择种早稻,普通杂交稻特优玉3号、超级稻葛68优9938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品种的早稻成熟的比较早,对于稻曲病有着较强的免疫力,所以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不大,而晚熟品种的水稻出现的稻曲病的情况会比较大。水稻种子非常容易携带出稻曲病的病原菌,所以在水稻种植中,需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全方位的消毒,使得水稻种子是健康的,那么在种植以及生长过程中出现稻曲病的情况就能够减少。在对水稻种子消毒时,可以先利用紫外线进行杀毒,再进行药剂杀毒,这就需要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一到两次,然后再将水稻种子浸泡在五百倍的强氯精液中,时间控制在十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之间,使得种子中的病菌能够被全面的消灭,
(二)加强监测预警,水稻收获后及时的清除病源
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实时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监测时,监测人员要结合以往的稻曲病发病症状、规律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其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水稻种植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稻曲病防治的指导,使得种植户能够提高对稻曲病的防治意识,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能够进行全面的关注,一旦出现稻曲球时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及时防控,使得稻曲病的能够被扼杀在成长初期[2]。
(三)加强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补充,施肥是水稻种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合理的施肥,会引发出水稻的稻曲病,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一定要注重水稻的施肥管理。在水稻施肥工作中,要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期间多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于水的需求量也会有着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施肥管理工作中,始终都要遵循施肥原则,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在施肥中需要均衡,不能只施一种肥料,而且施肥量也需要进行控制,少量的肥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施太多的肥料,就会让水稻的营养过剩,出现稻曲病。对于水稻的水分管理也需要注意,充足的水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干湿交替是水稻水分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灌水模式,稻田的晾晒与灌溉都需要适当的进行,使得水稻在后期中不受到水分因素的影响。
(四)科学的用药剂進行防治
在防治水稻稻曲病时,科学用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也是防控的关键。水稻的孕穗抽穗期间需要对水稻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尤其是气候条件,如果出现连续的高温和降水,就需要引起关注,全面的检查水稻的稻穗中是否出现了稻曲球,然后进行科学的用药防治。半分之五的井冈霉素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后进行喷施,适用于孕穗后期或者破口期的水稻稻曲病的防治,百分之五的多菌酮可湿性粉剂或者百分之十八的多菌酮乳粉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后进行喷施,适用于水稻的孕穗期对稻曲病的防治,在水稻的中期和末期中,需要喷施按照一定比例兑水的百分之五十DT杀菌剂。在用药剂进行稻曲病的防治时,不能超过水稻的齐穗期,最好是在水稻的孕穗后期,这样药效发挥的会更好[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其稻曲病的发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综合防控。在对水稻稻曲病进行防治时,首先就是选择优质抗病的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科学、全面的消毒,其次就需要加强监测预警,时刻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进行施肥管理,并适当的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在水稻收割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源清除,使得水稻在生产中能够更加优质高产,为水稻种植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有效的保证水稻在食用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陶友权.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 2019,25(14):80-81.
[2]张世龙.宁明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0):28-29.
[3]李国华,张洪伟,张子军,等.寒地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J].北方水稻,2019,49(3):42-43.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控
水稻稻曲病的俗称有青粉病、丰收病、谷花病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发生在水稻的穗期,而且只存在于水稻的穗部,因此有了这些俗称。随着最近这几年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户都选择种植优质的杂交水稻,以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由于农业种植户对水稻稻曲病的认识不全面,预防意识不强,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率不断的提高,再加上高温、连续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稻曲病的发生面积逐渐的扩大,使得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都极大的降低,对于水稻种植户和社会的粮食供应量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积极探索综合防控的策略,以避免或者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特征和发生规律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特征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以稻绿核菌为病源的真菌病害,这种病菌通过对水稻的稻穗入侵,使得水稻的稻粒上出现稻曲球。在一开始时,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特征,但是在到稻穗上出现了稻曲球时,就要引起注意,并对其进行鉴别。稻曲病是的病菌首先会侵入到影花中,并在影壳中出现菌丝小块,而菌丝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使得稻谷壳被撑出裂缝,露出孢子座,这些孢子座会向着影壳聚拢,最终将其全部包裹住,这就是“稻曲”。稻曲在形成初期是很大的扁球形的,非常的光滑,但是在包膜出现破裂后就会露出分生孢子,不会随便的被风吹散,如果到了成熟期,就会稻曲就会出现龟裂现象,并且极容易受到大风或者大雨的影响而脱落[1]。
(二)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稻曲病在发病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抽穗期的水稻在高温和连续大量的降水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稻曲病。因为这种病菌的生长条件能够极大的得到满足,二十六摄氏度到二十八摄氏度之间是病菌生长的最佳温度,而温度如果不能超过十二摄氏度或者已经超过三十六摄氏度时,病菌是不能够生存下来的,而这种病菌又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一般在七八月份的高温高降水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稻曲病。稻曲病的发生不仅受到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水稻的品种、播种的时期以及施肥量和农药用量等都是影响水稻发生稻曲病的重要因素。两系品种的杂交水稻比三系品种的杂交水稻更容易出现稻曲病;稻穗大、种植密集、施肥量需求大的水稻比较发生稻曲病的几率相对较高;早稻发生稻曲病的概率要比中稻或者晚稻的概率要小;氮肥的施肥量比较大的水稻比较容易出现稻曲病,排灌系统不完善而且种植密度太大、灌水太深的田地中的水稻出现稻曲病的几率也非常大。
二、水稻稻曲病综合防控策略
(一)选择抗病品种,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其中水稻的品种就是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有效的防治稻曲病,就需要慎重选择水稻的品种。抗病品种的水稻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区域适合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每种水稻的生长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例如,在广西的宁明县在水稻种植中,通常都会选择种早稻,普通杂交稻特优玉3号、超级稻葛68优9938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品种的早稻成熟的比较早,对于稻曲病有着较强的免疫力,所以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不大,而晚熟品种的水稻出现的稻曲病的情况会比较大。水稻种子非常容易携带出稻曲病的病原菌,所以在水稻种植中,需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全方位的消毒,使得水稻种子是健康的,那么在种植以及生长过程中出现稻曲病的情况就能够减少。在对水稻种子消毒时,可以先利用紫外线进行杀毒,再进行药剂杀毒,这就需要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一到两次,然后再将水稻种子浸泡在五百倍的强氯精液中,时间控制在十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之间,使得种子中的病菌能够被全面的消灭,
(二)加强监测预警,水稻收获后及时的清除病源
对水稻稻曲病进行实时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监测时,监测人员要结合以往的稻曲病发病症状、规律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其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水稻种植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稻曲病防治的指导,使得种植户能够提高对稻曲病的防治意识,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能够进行全面的关注,一旦出现稻曲球时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及时防控,使得稻曲病的能够被扼杀在成长初期[2]。
(三)加强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补充,施肥是水稻种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合理的施肥,会引发出水稻的稻曲病,也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一定要注重水稻的施肥管理。在水稻施肥工作中,要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期间多需要补充的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于水的需求量也会有着明显的变化,因此,在施肥管理工作中,始终都要遵循施肥原则,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在施肥中需要均衡,不能只施一种肥料,而且施肥量也需要进行控制,少量的肥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施太多的肥料,就会让水稻的营养过剩,出现稻曲病。对于水稻的水分管理也需要注意,充足的水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干湿交替是水稻水分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灌水模式,稻田的晾晒与灌溉都需要适当的进行,使得水稻在后期中不受到水分因素的影响。
(四)科学的用药剂進行防治
在防治水稻稻曲病时,科学用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也是防控的关键。水稻的孕穗抽穗期间需要对水稻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尤其是气候条件,如果出现连续的高温和降水,就需要引起关注,全面的检查水稻的稻穗中是否出现了稻曲球,然后进行科学的用药防治。半分之五的井冈霉素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后进行喷施,适用于孕穗后期或者破口期的水稻稻曲病的防治,百分之五的多菌酮可湿性粉剂或者百分之十八的多菌酮乳粉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水后进行喷施,适用于水稻的孕穗期对稻曲病的防治,在水稻的中期和末期中,需要喷施按照一定比例兑水的百分之五十DT杀菌剂。在用药剂进行稻曲病的防治时,不能超过水稻的齐穗期,最好是在水稻的孕穗后期,这样药效发挥的会更好[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其稻曲病的发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综合防控。在对水稻稻曲病进行防治时,首先就是选择优质抗病的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科学、全面的消毒,其次就需要加强监测预警,时刻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进行施肥管理,并适当的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在水稻收割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源清除,使得水稻在生产中能够更加优质高产,为水稻种植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有效的保证水稻在食用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陶友权.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 2019,25(14):80-81.
[2]张世龙.宁明县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0):28-29.
[3]李国华,张洪伟,张子军,等.寒地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J].北方水稻,2019,49(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