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中,不少高校党支部书记经历了从“业务精”到“党建强”的转变,迅速成长成名副其实的“双带头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看待党建与业务工作并实现两者的互促共进的?对此,本刊记者选取高校党支部书记部分代表进行了专访。
张先正:“双剑合璧”威力大
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往往意味着肩负比一般教师更重的责任和教学科研压力,让他们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一定程度上无异于加大了工作量。因此,一些本符合“双带头人”选任条件的优秀教师对此怀有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张先正,是该校杰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了本系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所在支部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学校嘉奖。
“说实话,当时确实有顾虑,主要就是担心占用教学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张先正坦言,自己当时对于当这个书记有点“不太情愿”,但是老师们对他的信任,系里的老院士卓仁禧等党员骨干的影响,加上自己本身愿意接受挑战的性格,让他接受了组织给予他的重任。
“搞教学科研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用。”除了带课,还要指导学生做试验、写论文,每天晚上很晚下班后还要看文献、做论文。张先正说,自己还兼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是再忙,只要肯花心思,开展支部工作的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
渐渐地,张先正发现,开展支部工作可以很好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关键是要找准载体和着力点。比如“星级”党组织创建和争当“优秀党员”活动,这都是与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力争成为学术拔尖人才异曲同工的,并且“经常和党员、教师做思想工作,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工作压力,激发年轻人的斗志,不仅对他们各自发展有帮助,对有力促进整个院系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个党员数占一半的教学科研团队里,既有卓仁禧院士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以张先正自己为代表的中青代党员教授,还有民主党派的张俐娜院士等。张先正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影响力,在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共同做好教书育人的事业。
2009年到2012年,系里共有7位博士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卓仁禧、张先正共同指导的博士生魏华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年,张俐娜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常春雨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与此同时,党支部多次被学校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促成的,而我只是起了个带头的作用。”对于成绩,张先正十分谦虚和平静,“党建和学术‘双剑合璧’,威力巨大。”
周斌:支部建在学科上
2012年,作为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的周斌当选为湖北大学物理学科部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学科部主任的他感觉责任重大。如何发挥学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党员、教师们为学科部乃至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何将支部工作的开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接地气、有特色?这些都成为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问题就是导向。周斌将支部工作与学科部工作紧密结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反映的问题,他都把这些问题密密麻麻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并将内容分类整理,及时在每次院务会、党委会上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支部工作和学科部工作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依存,因为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明白了这一点,努力的方向会更明确。”周斌这样说道。
不久,周斌关于学科部建设与支部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并及时得以实施。2012年,物理学科部党支部的党建项目“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物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被湖北大学党委授予年度“十佳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13年,党支部党建项目“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与职能探究”再次成功获批为2013年湖北大学党建特色项目立项。
王秋珍:坚守本分不忘责任
“其实,当时没觉得有什么,这就是一个党员老师应有的本分。”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王秋珍教授回忆起去年九、十月的这段经历时,语气平淡地为自己做了一个总结——坚守本分,不忘责任。这也是对王秋珍这样的高校支部书记的最好注解。
去年暑期,王秋珍作为物机学院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参加完一系列紧张的学术会议与调研后,突感不适,随即就医检查,经诊断为胆结石堵塞,本来一场不算复杂的手术却出乎意料地导致了胃部大量出血。输血、二次手术,这之后的一个月她倍受痛苦。出院之后,本该静养一段,但她却执意在一个星期之后回到了学校。她说,她毕业班的课程不能耽误。
王秋珍不仅在工作上以身示范,对其他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和照顾,关心思想、关心生活、关心健康,遇教师生病住院、结婚生子,都可以见到她去探望的身影。这让年轻老师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与组织的心越贴越紧。正是得益于这种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少年轻教师积极要求进步。
在王秋珍带领下,党支部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党支部称号和多项荣誉,包括各种学术科研类奖项。在谈到未来的工作时,王秋珍认为,新鲜优秀的血液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来源,支部工作一定要把年轻人的培养抓在手上。
刘侃:党建科研“一家亲”
1979年出生的刘侃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用9年时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随后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国之后,他在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也是分管科研的副院长。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党建工作。“以前的惯性思维里面觉得党建工作是领导的工作,开会、写材料、读报告,跟自己没关系,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埋头搞学术就可以了。”刘侃说。
但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学校试点后,作为楚天学子特聘专家的刘侃由分管学院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开始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挑起了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担子。
一开始,劉侃对党支部副书记这份工作并不感冒。“党建工作是思想工作,这对科学研究能有什么作用?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党建工作,说实话,一开始自己心里也没底。”
但是时间一长,刘侃逐渐弄明白了党建与科研到底是什么关系。“在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和学术科研,说起来是‘两张皮’,但是其实干起来用的是一颗心。只要把党支部建设成一个融合思想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大平台,一加一就会大于二。”
找到了党建工作方向的刘侃,开始结合高校科研工作现实,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活动,将学术科研和党建工作融合起来,把党支部建成了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为学术科研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极大地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朱大权:以活动增活力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朱大权是军医出身的,今年已57岁,身上仍保有一股军人的果敢沉稳。
“交流和互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有效地把大家团结起来,让党员教师彰显先进,让非党员教师感受先进、追求先进。”打从2008年担任支部书记后,朱大权就围绕队伍建设想了很多办法。他说,每周四下午是常规的支部活动时间,除了党员必须参加之外,他还发动非党员教师也参与进来,组织大家集体备课、评课、说课,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江夏果农民果园的桔子成熟滞销,我们就组织党员和群众到果园去自摘采购,通过这一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但解决了果农桔子滞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党员间相互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朱大权说,支部还组织党员观看反贪腐教育片,提高洁身自律意识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都为党员上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党员增强了党性。
一方面是党支部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方面是积极动员党员、教师投身科研。近年来,作为学院“非主流”专业的护理学院,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完成2门省级和2门院级科研课题,现在2门省级课题正在结题,教师们撰写科研论文200余篇,在国家级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完成1门省级精品课建设,5门校级精品课程,还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建设中。
张先正:“双剑合璧”威力大
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往往意味着肩负比一般教师更重的责任和教学科研压力,让他们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一定程度上无异于加大了工作量。因此,一些本符合“双带头人”选任条件的优秀教师对此怀有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张先正,是该校杰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了本系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所在支部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学校嘉奖。
“说实话,当时确实有顾虑,主要就是担心占用教学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张先正坦言,自己当时对于当这个书记有点“不太情愿”,但是老师们对他的信任,系里的老院士卓仁禧等党员骨干的影响,加上自己本身愿意接受挑战的性格,让他接受了组织给予他的重任。
“搞教学科研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用。”除了带课,还要指导学生做试验、写论文,每天晚上很晚下班后还要看文献、做论文。张先正说,自己还兼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是再忙,只要肯花心思,开展支部工作的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
渐渐地,张先正发现,开展支部工作可以很好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关键是要找准载体和着力点。比如“星级”党组织创建和争当“优秀党员”活动,这都是与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力争成为学术拔尖人才异曲同工的,并且“经常和党员、教师做思想工作,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工作压力,激发年轻人的斗志,不仅对他们各自发展有帮助,对有力促进整个院系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个党员数占一半的教学科研团队里,既有卓仁禧院士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以张先正自己为代表的中青代党员教授,还有民主党派的张俐娜院士等。张先正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影响力,在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共同做好教书育人的事业。
2009年到2012年,系里共有7位博士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卓仁禧、张先正共同指导的博士生魏华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年,张俐娜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常春雨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与此同时,党支部多次被学校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促成的,而我只是起了个带头的作用。”对于成绩,张先正十分谦虚和平静,“党建和学术‘双剑合璧’,威力巨大。”
周斌:支部建在学科上
2012年,作为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的周斌当选为湖北大学物理学科部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学科部主任的他感觉责任重大。如何发挥学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党员、教师们为学科部乃至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何将支部工作的开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接地气、有特色?这些都成为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问题就是导向。周斌将支部工作与学科部工作紧密结合,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反映的问题,他都把这些问题密密麻麻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并将内容分类整理,及时在每次院务会、党委会上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支部工作和学科部工作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依存,因为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明白了这一点,努力的方向会更明确。”周斌这样说道。
不久,周斌关于学科部建设与支部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并及时得以实施。2012年,物理学科部党支部的党建项目“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物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被湖北大学党委授予年度“十佳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013年,党支部党建项目“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与职能探究”再次成功获批为2013年湖北大学党建特色项目立项。
王秋珍:坚守本分不忘责任
“其实,当时没觉得有什么,这就是一个党员老师应有的本分。”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王秋珍教授回忆起去年九、十月的这段经历时,语气平淡地为自己做了一个总结——坚守本分,不忘责任。这也是对王秋珍这样的高校支部书记的最好注解。
去年暑期,王秋珍作为物机学院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参加完一系列紧张的学术会议与调研后,突感不适,随即就医检查,经诊断为胆结石堵塞,本来一场不算复杂的手术却出乎意料地导致了胃部大量出血。输血、二次手术,这之后的一个月她倍受痛苦。出院之后,本该静养一段,但她却执意在一个星期之后回到了学校。她说,她毕业班的课程不能耽误。
王秋珍不仅在工作上以身示范,对其他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和照顾,关心思想、关心生活、关心健康,遇教师生病住院、结婚生子,都可以见到她去探望的身影。这让年轻老师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与组织的心越贴越紧。正是得益于这种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少年轻教师积极要求进步。
在王秋珍带领下,党支部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党支部称号和多项荣誉,包括各种学术科研类奖项。在谈到未来的工作时,王秋珍认为,新鲜优秀的血液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来源,支部工作一定要把年轻人的培养抓在手上。
刘侃:党建科研“一家亲”
1979年出生的刘侃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用9年时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随后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国之后,他在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也是分管科研的副院长。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党建工作。“以前的惯性思维里面觉得党建工作是领导的工作,开会、写材料、读报告,跟自己没关系,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埋头搞学术就可以了。”刘侃说。
但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学校试点后,作为楚天学子特聘专家的刘侃由分管学院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开始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挑起了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担子。
一开始,劉侃对党支部副书记这份工作并不感冒。“党建工作是思想工作,这对科学研究能有什么作用?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党建工作,说实话,一开始自己心里也没底。”
但是时间一长,刘侃逐渐弄明白了党建与科研到底是什么关系。“在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和学术科研,说起来是‘两张皮’,但是其实干起来用的是一颗心。只要把党支部建设成一个融合思想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大平台,一加一就会大于二。”
找到了党建工作方向的刘侃,开始结合高校科研工作现实,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活动,将学术科研和党建工作融合起来,把党支部建成了一个交叉学科的团队,为学术科研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极大地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朱大权:以活动增活力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朱大权是军医出身的,今年已57岁,身上仍保有一股军人的果敢沉稳。
“交流和互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有效地把大家团结起来,让党员教师彰显先进,让非党员教师感受先进、追求先进。”打从2008年担任支部书记后,朱大权就围绕队伍建设想了很多办法。他说,每周四下午是常规的支部活动时间,除了党员必须参加之外,他还发动非党员教师也参与进来,组织大家集体备课、评课、说课,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江夏果农民果园的桔子成熟滞销,我们就组织党员和群众到果园去自摘采购,通过这一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但解决了果农桔子滞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党员间相互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朱大权说,支部还组织党员观看反贪腐教育片,提高洁身自律意识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都为党员上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党员增强了党性。
一方面是党支部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方面是积极动员党员、教师投身科研。近年来,作为学院“非主流”专业的护理学院,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完成2门省级和2门院级科研课题,现在2门省级课题正在结题,教师们撰写科研论文200余篇,在国家级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完成1门省级精品课建设,5门校级精品课程,还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