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经病是一种指月经的经量、周期、经期、经质和经色等发生异常的变化,或者伴随月经的周期,或者在经断的前后出现的一种明显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的临床多发病。主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后期、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少,以及由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痛经、闭经、代偿性月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月经异常和绝经后出血等。肾主月经,冲任之本在肾。因此补肾治疗月经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资料
来我院进行月经病治疗的患者共100例,皆为门诊病历。其中月经先期患者12例,月经后期患者11例,月经先后不定期患者14例,月经过少患者18例,月经过多患者16例,月经延长患者14例,经间期出血患者5例,痛经患者23例,经行乳胀患者18例,经行头痛患者6例,经行发热患者3例。年龄最小患者17岁,最大患者47岁,其中以21~43岁患者居多。
二、治疗方法
我国的中医普遍认为,血是月经的主要成分,月经的正常产生,受到脏腑、气血和经络之间功能的相互调节与滋养,与肾、脾、心肝关系尤为密切。由此可见,月经是否按时到来,首先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与滋养,使精血能够充盛,同时经脉变得流畅,血海可以按时满溢,那么月事则以时下。因此,我们认为调治月经周期应按照以下原则如下:
前两个星期,将滋肾健脾养血作為主治方面,使精血能够充盛,为月经的到来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方药:党参13g,云苓l5g,白术12g,菟丝子15g,枸杞15g,女贞子l3g,五味子10g,川断13g,白芍15g,首乌20g,麦冬12g,当归12g。每日服用一剂,共l2天。
第三个星期,将补肾健脾作为主治方面,在之前方的基础上去除枸杞、女贞子等滋阴的药物,增加淫羊藿10g、补骨脂12g等补肾阳的药物,有利于促进卵泡的成熟以及排卵的作用。每日服用一剂,共6天。
第四个星期,将益气、活血、养血为主治方面,同时引血下行,有利于促进月经的来潮。方药:党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当归15g, 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枳壳10g,牛膝15g,益母草15g,每日服用一剂,共6天。
以上所述的三个药方共服用24天,为1个周期,停药之后,观查其月经是否按时来潮,如果月经来潮准时,则在行经的第五天又开始进行下一个治疗周期,如果停药一周之后月经仍然没有来潮,也开始进入下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一切激素,并且坚持每天按时测量体温。
三、结果
疗效的标准 治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如期而至,量、色、质都转变为正常;有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期、色、量、质均没有明显的改善;无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期、色、量、质没有明显的改善。
四、讨论
中医认为,肾是冲任的根本。冲脉成为血海,大量聚集脏腑的血液,并且使子宫充满血液;任脉是阴脉的来源,能够使其所控制的精、血、津液充盈。任脉通畅,月经才能按时来潮。如果任虚冲衰,那么则不能按时月经来潮。因此冲任二脉直接关系到月经的潮止。然而肾气旺盛是冲任通盛的基本前提,所以冲任的根本在于肾。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周期的调控主要是经由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激素而作用于子宫,从而使子宫的内膜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通常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同时,这个调节通路又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根据肾藏志、藏精、主骨生髓和髓聚为脑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与肾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月经到来的过程中,能够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肾中代谢产生的天癸,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化学物质,同时对促成月经产生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月经到来的生理过程中,能够始终对冲任胞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功能上的吻合来看,月经过程中产生的天癸,它能够发挥着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的促性激素的作用。
由此可见,天癸拥有垂体一级的重要调节功能。中医理论认为,“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所以说冲任可以直接作用于胞宫,并且使经血来潮。现代医学上认为,卵巢分泌的激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并使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使内膜剥脱而出血,即月经来潮。所以,冲任对于胞宫、卵巢对于子宫,两者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有一种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说类似于卵巢的功能。综上所述,对月经产生的机制有两种看法,中医理论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以及现代医学理论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性腺信号通路,从而为肾对月经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女人月经周期性的藏泻,由肾阴、肾阳的转化导致的,是气血盈亏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月经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月经期、月经后期、月经中期和月经前期。临床上通常根据月经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果月经期间重阳必阴,除旧生新,泻而不藏,清除脱落的子宫内膜,月经到来,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活血调经的疗法;月经排出之后,血海空虚,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致使月经后期(卵泡期)藏而不泻,阴长阳消,补充阴精,有利于卵泡发育,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疗法;月经中期(排卵期)重阴转阳,是月经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时刻,阴长至重,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排除卵子,为泻而不藏,这个时期可以采用补肾益气、温通活血的疗法;排卵之后进入月经的前期(黄体期),阳长而阴消,储存气血精液,准备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温肾补脾的疗法。月经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肾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但不是唯一机制。经期注意保暖,严禁寒、凉、生、冷的刺激,防止寒邪的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的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的刺激,保持心情的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的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房事生活。
总之,肾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地位,月经病从肾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月经病的治疗应立足以肾为本,只有使肾之阴阳平衡,冲任调和,月经才能正常来潮。
一、临床资料
来我院进行月经病治疗的患者共100例,皆为门诊病历。其中月经先期患者12例,月经后期患者11例,月经先后不定期患者14例,月经过少患者18例,月经过多患者16例,月经延长患者14例,经间期出血患者5例,痛经患者23例,经行乳胀患者18例,经行头痛患者6例,经行发热患者3例。年龄最小患者17岁,最大患者47岁,其中以21~43岁患者居多。
二、治疗方法
我国的中医普遍认为,血是月经的主要成分,月经的正常产生,受到脏腑、气血和经络之间功能的相互调节与滋养,与肾、脾、心肝关系尤为密切。由此可见,月经是否按时到来,首先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与滋养,使精血能够充盛,同时经脉变得流畅,血海可以按时满溢,那么月事则以时下。因此,我们认为调治月经周期应按照以下原则如下:
前两个星期,将滋肾健脾养血作為主治方面,使精血能够充盛,为月经的到来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方药:党参13g,云苓l5g,白术12g,菟丝子15g,枸杞15g,女贞子l3g,五味子10g,川断13g,白芍15g,首乌20g,麦冬12g,当归12g。每日服用一剂,共l2天。
第三个星期,将补肾健脾作为主治方面,在之前方的基础上去除枸杞、女贞子等滋阴的药物,增加淫羊藿10g、补骨脂12g等补肾阳的药物,有利于促进卵泡的成熟以及排卵的作用。每日服用一剂,共6天。
第四个星期,将益气、活血、养血为主治方面,同时引血下行,有利于促进月经的来潮。方药:党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当归15g, 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枳壳10g,牛膝15g,益母草15g,每日服用一剂,共6天。
以上所述的三个药方共服用24天,为1个周期,停药之后,观查其月经是否按时来潮,如果月经来潮准时,则在行经的第五天又开始进行下一个治疗周期,如果停药一周之后月经仍然没有来潮,也开始进入下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一切激素,并且坚持每天按时测量体温。
三、结果
疗效的标准 治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如期而至,量、色、质都转变为正常;有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期、色、量、质均没有明显的改善;无效:两个疗程之后月经期、色、量、质没有明显的改善。
四、讨论
中医认为,肾是冲任的根本。冲脉成为血海,大量聚集脏腑的血液,并且使子宫充满血液;任脉是阴脉的来源,能够使其所控制的精、血、津液充盈。任脉通畅,月经才能按时来潮。如果任虚冲衰,那么则不能按时月经来潮。因此冲任二脉直接关系到月经的潮止。然而肾气旺盛是冲任通盛的基本前提,所以冲任的根本在于肾。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周期的调控主要是经由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激素而作用于子宫,从而使子宫的内膜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通常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同时,这个调节通路又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根据肾藏志、藏精、主骨生髓和髓聚为脑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与肾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月经到来的过程中,能够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肾中代谢产生的天癸,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化学物质,同时对促成月经产生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月经到来的生理过程中,能够始终对冲任胞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功能上的吻合来看,月经过程中产生的天癸,它能够发挥着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的促性激素的作用。
由此可见,天癸拥有垂体一级的重要调节功能。中医理论认为,“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所以说冲任可以直接作用于胞宫,并且使经血来潮。现代医学上认为,卵巢分泌的激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并使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使内膜剥脱而出血,即月经来潮。所以,冲任对于胞宫、卵巢对于子宫,两者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有一种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说类似于卵巢的功能。综上所述,对月经产生的机制有两种看法,中医理论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以及现代医学理论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性腺信号通路,从而为肾对月经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女人月经周期性的藏泻,由肾阴、肾阳的转化导致的,是气血盈亏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月经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月经期、月经后期、月经中期和月经前期。临床上通常根据月经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果月经期间重阳必阴,除旧生新,泻而不藏,清除脱落的子宫内膜,月经到来,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活血调经的疗法;月经排出之后,血海空虚,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致使月经后期(卵泡期)藏而不泻,阴长阳消,补充阴精,有利于卵泡发育,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疗法;月经中期(排卵期)重阴转阳,是月经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时刻,阴长至重,精化为气,阴转为阳,排除卵子,为泻而不藏,这个时期可以采用补肾益气、温通活血的疗法;排卵之后进入月经的前期(黄体期),阳长而阴消,储存气血精液,准备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温肾补脾的疗法。月经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肾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但不是唯一机制。经期注意保暖,严禁寒、凉、生、冷的刺激,防止寒邪的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的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的刺激,保持心情的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的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房事生活。
总之,肾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地位,月经病从肾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月经病的治疗应立足以肾为本,只有使肾之阴阳平衡,冲任调和,月经才能正常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