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专业课程协作学习中的知识有效分享及运用等问题,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依据项目课程原理和知识服务方法,构建了基于Worktile的项目课程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在Worktile 课堂的混合式协作学习中,通过项目引领和多任务驱动,重点关注知识服务对学生学习绩效改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项目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中知识服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绩效和5C能力。
关键词:混合学习;项目教学法;知识服务;Worktile;在线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5-0038-03
一、引言
2015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认为,当前及今后5年,混合式学习、学习分析等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1]。近年来,在混合式学习中如何突出知识服务的作用,也是研究热点之一。在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知识服务的过程,以及服务的价值等。但知识服务在课程教改方面应用甚少,如知识服务与课程教学深度整合等。
项目课程是一种将项目设计及开发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的课程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突出基于项目引领的多任务驱动学习,已成为高校课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改革中,将项目课程与混合式学习深度整合,突出知识服务对学习绩效改善的作用,已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
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知识管理和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将知识服务引入基于项目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构建了支持知识服务的混合式学习模型,运用“Worktile 课堂”,对项目课程混合式学习中的知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二、项目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
Dreamweaver是一门典型的理论 实践课程,强调运用Dreamweaver完成作品的方法形成和能力提高。笔者选取山西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1501班和1502班开展Dreamweaver课改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课教师传授知识,实训课学生上机操作,由于理论与实践不连贯,造成了学生上机操作障碍。通过课前调查与访谈,感知两个班的学生均存在学习兴趣较低,上课不专心(有些学生玩手机)等问题。问卷统计表明,1501班知识遗忘率为48.7%,1502班知识遗忘率为49.2%。学生上机只能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重新学习,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造成了知识碎片化,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2]。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学习效果不佳。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来自真实场景,学习与需求相关,学习更具针对性[3]。学生能够按照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师引导与激励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项目引领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完成作品,在实践与交流中建构知识库,使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有效地连贯在一起。
2.面向知识服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笔者将企业网站设计与开发作为课程学习项目。在项目课程中,将企业网站设计与开发划分为六个任务,以项目引领的多任务驱动实施教学。教学中,利用Worktile平台支持小组协作学习和手机学习。教师作为学习主导者,构建项目课程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依据该图,通过Worktile平台进行项目安排,查看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通过Worktile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通过手机APP,预览文献,在线讨论(师生、生生),提交作业等。学生完成任务,构建了问题求解知识库。
项目引领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4][5][6]如图2所示。在Worktile上,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安排学习任务,并上传课程资源。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通过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问题求解知识库。若得到解决,则继续完成前测;若未解决,则求助于教师。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精讲,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以及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组原则对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创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下次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问题分析与求解活动,完成知识获取。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查找问题求解知识库,若有解,则继续完成任务;无解,则求助于教师。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和组间评价,课后进行学习反思。
教师评价重点是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7]。通过“线上、线下”获取评价数据,避免了单一评价过程中的失真情况,使评价公平公正,获得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Worktile统计的学习日志数据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如师生互动情况、资源贡献度、任务完成率等和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沟通,问题解决等的表现。
三、混合学习中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8][9][10]。将知识服务应用到混合学习中,即将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按照词条(任务)管理,形成知识库,学生利用知识库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知识服务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如图3所示。
单个任务完成分为线上、线下过程。线上,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和操作演示等资源的学习,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前测、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利用知识库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学习其他学生的作业和小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线下,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检索知识库、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内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創造,更新知识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整合,创新知识库。教师通过Worktile生成的学习日志库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个性化学习辅导。 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根据知识和语义的关联性,前导任务形成的知识都可以服务于后续任务。学生完成前导任务后,会形成一组知识结构(文本—元素—属性),当学生进行后续任务时,依据网页中的图像元素,可将文本知识迁移到图像中,继续学习到图像相关属性的设置(即复用相同案例),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项目课程的思维导图,检索知识库中适配资源进行学习。通过完成整个项目,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这种知识服务模式下,整合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改善了学习绩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教學实验中,1501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1502班使用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与态度变化的问卷调查,知识获取和学习能力的前测、后测以及5 C(综合素质)能力的测评。比较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变化、学习效果和5C(问题解决、独立思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提升。前测由学生的前测试卷成绩直接获得,后测成绩由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分别按权值55%和45%计算得出。
通过问卷分析表明,1501班学生对Dreamweaver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19.8%,且有63.2%的学生有信心把这门课学好。而1502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42.7%,且有87.5%的学生有信心把这门课学好。通过SPSS软件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对于前测,F值为0.611,相伴概率为0.43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双侧Sig.的值大于0.05,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跨0,说明这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后测,F值为11.348,相伴概率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且样本差分的95%置信区间未跨0,说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1502班,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1501班,在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后测成绩显著提升。通过对两个班的5C能力测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1502班较于1501班的5C能力均有提升,其中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项目课程的混合学习中开展知识服务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绩效以及提高学生的5C能力。课程学习中通过知识服务,有效促进了师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发、利用以及协同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绩效,使学生利用Worktile协作学习、利用手机碎片化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把握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属于表层参与,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课堂中关于知识挖掘的深度不够,尤其是非结构化和隐性知识。因此,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需进一步研究知识服务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志武,吴迪.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
[2]张丽君.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7-25.
[3]许波勇.“项目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1(199):31-19.
[4]Johnson,K.Street,E.M.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and precision teaching: Creating synergy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12.
[5]杨威,苑戎.高校教学信息化中的知识服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33-35.
[6]姚海莹.混合式学习中的知识协同建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1:23-27.
[7]杨光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1-53.
[8]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348):18-25.
[9]刘大军,皇甫全,左璜.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J].开放教育研究, 2015(1):34-42.
[10]杨卉.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99-106.
(编辑:王晓明)
关键词:混合学习;项目教学法;知识服务;Worktile;在线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5-0038-03
一、引言
2015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认为,当前及今后5年,混合式学习、学习分析等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1]。近年来,在混合式学习中如何突出知识服务的作用,也是研究热点之一。在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知识服务的过程,以及服务的价值等。但知识服务在课程教改方面应用甚少,如知识服务与课程教学深度整合等。
项目课程是一种将项目设计及开发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的课程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突出基于项目引领的多任务驱动学习,已成为高校课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改革中,将项目课程与混合式学习深度整合,突出知识服务对学习绩效改善的作用,已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
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知识管理和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将知识服务引入基于项目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构建了支持知识服务的混合式学习模型,运用“Worktile 课堂”,对项目课程混合式学习中的知识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二、项目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
Dreamweaver是一门典型的理论 实践课程,强调运用Dreamweaver完成作品的方法形成和能力提高。笔者选取山西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1501班和1502班开展Dreamweaver课改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课教师传授知识,实训课学生上机操作,由于理论与实践不连贯,造成了学生上机操作障碍。通过课前调查与访谈,感知两个班的学生均存在学习兴趣较低,上课不专心(有些学生玩手机)等问题。问卷统计表明,1501班知识遗忘率为48.7%,1502班知识遗忘率为49.2%。学生上机只能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重新学习,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造成了知识碎片化,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2]。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学习效果不佳。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来自真实场景,学习与需求相关,学习更具针对性[3]。学生能够按照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师引导与激励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项目引领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完成作品,在实践与交流中建构知识库,使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有效地连贯在一起。
2.面向知识服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Dreamweaver课程教学中,笔者将企业网站设计与开发作为课程学习项目。在项目课程中,将企业网站设计与开发划分为六个任务,以项目引领的多任务驱动实施教学。教学中,利用Worktile平台支持小组协作学习和手机学习。教师作为学习主导者,构建项目课程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依据该图,通过Worktile平台进行项目安排,查看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生通过Worktile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通过手机APP,预览文献,在线讨论(师生、生生),提交作业等。学生完成任务,构建了问题求解知识库。
项目引领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4][5][6]如图2所示。在Worktile上,教师创设任务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安排学习任务,并上传课程资源。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通过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问题求解知识库。若得到解决,则继续完成前测;若未解决,则求助于教师。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精讲,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以及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组原则对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创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下次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问题分析与求解活动,完成知识获取。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查找问题求解知识库,若有解,则继续完成任务;无解,则求助于教师。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和组间评价,课后进行学习反思。
教师评价重点是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7]。通过“线上、线下”获取评价数据,避免了单一评价过程中的失真情况,使评价公平公正,获得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Worktile统计的学习日志数据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如师生互动情况、资源贡献度、任务完成率等和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沟通,问题解决等的表现。
三、混合学习中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8][9][10]。将知识服务应用到混合学习中,即将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按照词条(任务)管理,形成知识库,学生利用知识库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知识服务在混合学习中的应用如图3所示。
单个任务完成分为线上、线下过程。线上,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和操作演示等资源的学习,初步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前测、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利用知识库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学习其他学生的作业和小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线下,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检索知识库、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内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創造,更新知识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整合,创新知识库。教师通过Worktile生成的学习日志库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个性化学习辅导。 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根据知识和语义的关联性,前导任务形成的知识都可以服务于后续任务。学生完成前导任务后,会形成一组知识结构(文本—元素—属性),当学生进行后续任务时,依据网页中的图像元素,可将文本知识迁移到图像中,继续学习到图像相关属性的设置(即复用相同案例),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项目课程的思维导图,检索知识库中适配资源进行学习。通过完成整个项目,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这种知识服务模式下,整合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改善了学习绩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教學实验中,1501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1502班使用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与态度变化的问卷调查,知识获取和学习能力的前测、后测以及5 C(综合素质)能力的测评。比较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变化、学习效果和5C(问题解决、独立思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提升。前测由学生的前测试卷成绩直接获得,后测成绩由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分别按权值55%和45%计算得出。
通过问卷分析表明,1501班学生对Dreamweaver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19.8%,且有63.2%的学生有信心把这门课学好。而1502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42.7%,且有87.5%的学生有信心把这门课学好。通过SPSS软件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测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对于前测,F值为0.611,相伴概率为0.43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双侧Sig.的值大于0.05,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跨0,说明这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后测,F值为11.348,相伴概率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且样本差分的95%置信区间未跨0,说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1502班,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1501班,在前测成绩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后测成绩显著提升。通过对两个班的5C能力测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1502班较于1501班的5C能力均有提升,其中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项目课程的混合学习中开展知识服务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绩效以及提高学生的5C能力。课程学习中通过知识服务,有效促进了师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发、利用以及协同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绩效,使学生利用Worktile协作学习、利用手机碎片化学习的方法逐步形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把握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属于表层参与,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课堂中关于知识挖掘的深度不够,尤其是非结构化和隐性知识。因此,在混合式协作学习中需进一步研究知识服务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志武,吴迪.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
[2]张丽君.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7-25.
[3]许波勇.“项目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1(199):31-19.
[4]Johnson,K.Street,E.M.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and precision teaching: Creating synergy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12.
[5]杨威,苑戎.高校教学信息化中的知识服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33-35.
[6]姚海莹.混合式学习中的知识协同建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1:23-27.
[7]杨光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1-53.
[8]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348):18-25.
[9]刘大军,皇甫全,左璜.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J].开放教育研究, 2015(1):34-42.
[10]杨卉.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99-106.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