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般认为,麻风是一种皮肤病,伴有周围神经受累的倾向。但网状内皮系统经常受累是众所周知的。其中骨髓受累而影响造血。许多麻风科医生都有这样的印象:麻风病人常有贫血。如同结核病一样,慢性感染本身和叶酸盐不足均可致成贫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麻风是一种皮肤病,伴有周围神经受累的倾向。但网状内皮系统经常受累是众所周知的。其中骨髓受累而影响造血。许多麻风科医生都有这样的印象:麻风病人常有贫血。如同结核病一样,慢性感染本身和叶酸盐不足均可致成贫血。
其他文献
作者从166例副银屑病中选出有完整资料的90例,其中指状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digitiformes)40例,单纯性大斑片状副银屑病(Grendes Plaques Simples)25例,皮肤异色病性大斑片状副银屑病25例。
麻风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常可见到,但对其病理损害(特别是可能引起这些表现的肾脏麻风的特异性损害)的确切性质却很少被人注意。大多数作者报告麻风肾脏组织的淀粉样变和所有各型肾炎(如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概不相同。Powell等报告在15例尸检中仅2例肾脏具有特异性麻风损害(即麻风瘤)。Sainani等报告在60例中有1例具有麻风瘤样损害(但无抗酸杆菌),并提示病期较长的
大量临床观察已证明,灰黄霉素治疗各种皮肤霉菌病有相当高的效应。但是亦已知道其对各种霉菌病的效果是不同的。对小孢子菌病病人的疗程必需较长,而且常见到治疗失败的复发病例。有作者用每日剂量不足、疗程太短、头发生长缓慢、药物吸收和在角层中蓄积降低来解释。某些霉菌学家亦不排除皮肤霉菌对灰黄霉素扰药现象的发展。亦有用个别病人机体内药物分布特性、药物不完全地到达病原体来解释。本文报道5例同时服用灰黄霉素与巴比妥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的355名蕈样肉芽肿(MF)病人作了临床分析。
机体受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的影响,皮肤是首当其冲的。因此,一些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在皮肤癌的病因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这是不奇怪的。皮肤还是排泄和贮存器官,吸入或食入的某些致癌物质(如砷)贮存于皮肤或通过皮肤排泄时对皮肤可能产生致癌作用。发病率:各国皮肤癌的发病率有差别,不同种族间亦不一致(受遗传因素和皮肤色素多少的影响)。因此,某一地区的发病率的高低,受环境因素和易发病人口多少的影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限局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研究证实其基因内含子2的碱基序列具有多态性:有5个等位基因,其中A2的频率和携带率在许多皮肤免疫炎症性疾病中显著增高。现就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的多态性和意义;A2在某些皮肤疾病中频率增高及其在发病机理上的可能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白瘫风的发病机理复杂且未弄清。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营养机能紊乱有关。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垂体机能障碍对皮肤色素减退的发展尤为重要。观察到病人微量元素代谢失调,尤其是血清铜含量显著降低。虽然临床上应用光敏制剂,疾病治疗依然困难。
已发现抑制T细胞(Suppressor T-cell)通过抑制B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Ig)或抗DNA抗体的分泌来调节B细胞。
作者从135例经临床、麻风菌素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瘤型麻风患者(男110名,女25名;均为成人),和156名麻风患者的已隔离的子女(113名女孩,43名男孩;年龄4~18岁,仅1名女婴为6个月)取得的26份乙型肝炎抗原(HBAg)阳性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分析。其中13份血清为瘸型麻风患者的标本,另13份为麻风患者的子女的标本。对照组一组为健康士兵,一组为严重营养不良的成人。
有些学者认为全血和血浆粘度的增高是雷诺氏病的激发因子,如果降低血液粘度可以减轻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