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不肯发言的现象在增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变得不爱说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学生课堂上不愿意说的原因
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直以来,国人普遍认为内敛是一种美德。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多必失”等,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少说话,低调做人。正是因为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也学会了“谦虚谨慎”,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听众。
2 受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影响。
青春期的初中生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矛盾心理,使他们一方面想表现自我,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担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或观点会招致他人的嘲笑。因此,在课堂上当他们想发言却又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时,他们宁愿选择沉默。
3 缺乏有效的引导。
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能没有给到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无意中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却无法说,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想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发言,真正成为思品课堂的主人呢?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言说的舞台
1 要提供机会,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愿意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能说、有话可说,这样学生也就有了说的积极性。如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一课中的“优良班风我们创”时,结合七年级新生刚入校、班风尚未形成的实际情况。我决定让学生分组讨论要创建什么样的班风。三、四人一小组(小组的人数要尽量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同时教师板书记录,经过商讨形成了以“有志、正直、刻苦、团结、向上”为初稿的班风方案。讨论中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发言结束后他们似乎还意犹未尽。
2 要耐心倾听,使说能持续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帮手,必须学会倾听,即便是学生不完整的表述,教师也应耐心倾听,这是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保护。当学生的发言存在某些局限或偏差,或不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并以商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这样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增强其在课堂上发言的自信心。
3 要客观评价,提升说的质量。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多肯定少批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愿意表现自我,实际是需要勇气的,教师应对他们的这种勇气持肯定态度,要保护他们想发言、敢发言的热情和愿望。同时教师也要诚恳地指出学生发言中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某些观点难免有局限或偏差,教师及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教学中我就经常组织学生在讨论或辩论之后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反思与完善,从而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发言的质量。
4 要注意引导,确立正确的导向。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既要“善放”,也要“善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在学习“做诚实的人”一课时,就“该不该做诚实的人”的问题,学生产生意见分歧。双方都能说出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大量的事实使学生信服不诚实的人获得的只是眼前利益、暂时利益,丢掉的却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的美德。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权,想办法让学生想说、能说,又要使学生会说,说得有水平、有质量。只有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课堂上不愿意说的原因
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直以来,国人普遍认为内敛是一种美德。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多必失”等,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少说话,低调做人。正是因为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也学会了“谦虚谨慎”,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听众。
2 受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影响。
青春期的初中生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矛盾心理,使他们一方面想表现自我,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担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或观点会招致他人的嘲笑。因此,在课堂上当他们想发言却又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时,他们宁愿选择沉默。
3 缺乏有效的引导。
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能没有给到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无意中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却无法说,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想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发言,真正成为思品课堂的主人呢?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言说的舞台
1 要提供机会,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愿意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能说、有话可说,这样学生也就有了说的积极性。如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一课中的“优良班风我们创”时,结合七年级新生刚入校、班风尚未形成的实际情况。我决定让学生分组讨论要创建什么样的班风。三、四人一小组(小组的人数要尽量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同时教师板书记录,经过商讨形成了以“有志、正直、刻苦、团结、向上”为初稿的班风方案。讨论中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发言结束后他们似乎还意犹未尽。
2 要耐心倾听,使说能持续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帮手,必须学会倾听,即便是学生不完整的表述,教师也应耐心倾听,这是对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保护。当学生的发言存在某些局限或偏差,或不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并以商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这样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增强其在课堂上发言的自信心。
3 要客观评价,提升说的质量。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多肯定少批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愿意表现自我,实际是需要勇气的,教师应对他们的这种勇气持肯定态度,要保护他们想发言、敢发言的热情和愿望。同时教师也要诚恳地指出学生发言中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某些观点难免有局限或偏差,教师及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教学中我就经常组织学生在讨论或辩论之后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反思与完善,从而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发言的质量。
4 要注意引导,确立正确的导向。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既要“善放”,也要“善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在学习“做诚实的人”一课时,就“该不该做诚实的人”的问题,学生产生意见分歧。双方都能说出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大量的事实使学生信服不诚实的人获得的只是眼前利益、暂时利益,丢掉的却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的美德。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权,想办法让学生想说、能说,又要使学生会说,说得有水平、有质量。只有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