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排行榜缘何变成“娱乐狂欢”?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网站读书频道发起“2018你最喜爱的作家投票”,列出60位微博作家领域的大V,每位读者可投20票。先是两位沈姓青春写手的粉丝号召大家去投票,两人都进入排行榜前列,其中一位还一度成为第一。
  曾两度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江南也给自己投了一票。随后,凭借着庞大粉丝基础,投票区内其排名飞速上升至第一,引起前述两位青春写手粉丝的不满,其中一位的官方微博发文质疑票数涨速,并发起话题“江南买票刷榜”。此言论迅速引发江南粉丝的回击并再度大规模投票,而其他作者粉丝也开始拉票……截至11月19日,江南以210万的票数位列第一,南派三叔170万票列第二,莫言排名第八,郑渊洁、周国平、严歌苓等作家也跻身排行榜前列。而最初排名靠前的两位沈姓写手变成了第21名和第30名。
  随着这场投票越来越热,有网友把它形容为“2018作家跨栏大赛”。“跨栏”即帮助作家在排行榜中超越其他人,这使作家排位投票仿佛变成体育竞赛。有网友更是每天在微博不间断直播排行榜最新进度,不少作家也参与“混战”。一个原本没有多少关注度的作家榜投票演变成网民的狂欢。
  在这场狂欢中,有人疯狂投票是为了自己钟爱的作家,有人则说是为严肃文学作家“抱不平”,也有人纯粹不想看到一些作家上榜而拼命为其他人刷票。因为“帮偶像跨栏”,刷票、做数据这样的“粉丝圈”文化也拥入,网上文学圈越来越像娱乐圈。事实上,如今碰到类似排行榜广为发动“打榜”,已经成为粉丝们一种“日常工作”,每场投榜发动多个账号投入,把偶像名字投到前排,已经成为游戏明规则。
  娱乐时代多排行榜。关注我们的文化媒体,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个什么榜来。文学界有传统样式的文学“排行榜”,网络文学有网络小说榜,图书出版界有“新书排行榜”,乐坛有“音乐排行榜”,网络博客有“人气排行榜”,还有什么“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排行榜之类。
  这次甚嚣尘上的“文学排行榜”闹剧有没有文学的意义、文化阅读的意义,值得打一个问号。排行榜的影响力,在于提升某种文化样式的关注度,也能助推一些功有所成的專业人士成为业界内外注目的焦点。一个作家在作家榜、文学榜上入围,应该代表社会共同的文化评价,证实其公认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地位,也使他们的优秀之作对文学大众产生更强吸引力,为读者提供文学审美选择的参照,若再能反哺创作,实现文学创作和阅读消费的良性互动,则堪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如今名目繁多的文化、文学、作家排行榜,却有越来越远离初衷之嫌,评好作品、好读物和好作家,在缺乏公信力、理性态度和大众监督的疯狂刷票行为下,演变成了拉票榜,刷票获得的人气,仿佛也能为作家和作品镀金,从而让文学的大众评选愈发带上已颇为泛滥的娱乐化、商业化和消费化色彩。
  文化评选的投票原则和公平精神应该被郑重对待,其公信力和大众影响力更应建立在真实的口碑和人气基础上。所谓“投票场上彩旗飘,男女老少来投票,你一票,我一票,投给偶像二十票”,这种流量“打”“投”榜、做数据的“饭圈”行为充斥其间,因“刷票”导致粉丝互掐“混战”,混杂相当程度的炒作、非理性、虚假性现象,整体上充满浮躁、喧嚣之气,是让人颇为失望和看不懂的。难怪有文化批评者对这种“帮偶像跨栏”的团体操行为提出了尖锐质疑和批评。
  刷榜闹剧,似乎佐证了文学、作家在娱乐化浪潮中的尴尬境遇,也映照出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静读、求索、疑问和交流,变得趋向于娱乐化、功利化、工具化、消费化,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越发遭到淡化、解构、消泯,而文学圈与娱乐圈的界限也越发模糊。此间,一些作家的“身份”和娱乐偶像明星也越发相似,为了像蒸汽的馒头一样弄热自己,一些作家借鉴娱乐圈手法加入了炒作自己、制造热点、刷流量、博眼球的大潮。带节奏只奔名利而去,与文学的真诚精神、文化信誉度南辕北辙。
  当潮水退去,榜圈消失之时,不知道裸奔的作家和作品,还能不能经受得起文学史和受众的检视?
其他文献
还记得前段时间微信上疯转的一篇文章《孩子写作业太磨叽,33岁妈妈急性脑梗住院》吗?这不是搞笑的段子,而是一条真实的新闻。没过几天,武汉也有个妈妈辅导15岁儿子做作业把自己给气伤了。据报道,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日抢救了一名42岁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一年来,这名母亲经常因为儿子心不在焉的状态生气,医生怀疑其急性心梗发作与长期情绪应激、焦虑和睡眠少有关。  一段时间以来,“家长作业”的话题在舆论场
期刊
近些年来,像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成为青年学生追捧的时尚,甚至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没这么热。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本来是开放社会的常态,但不平衡、不对称的交流,则可能弱化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  随着综合国力日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复兴进程极大地增进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教
期刊
社区消防培训学校、青少年道德讲堂、家长学校教学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学习室、远程教育大数据技术推广服务点……社区办公楼内,三楼的7间办公室至少挂了17块牌子,来自党群、文体、计生、科普等多个条线,其中一些还存在明显的功能重复;一名县级干部坦言,在自己挂点联系的某社区,只有5个工作人员,却挂了29块牌子……不少群众反映,一些地方只负责挂牌,却无相应功能为群众提供服务。近年来,挂牌过泛过滥现象
期刊
秋冬之时,为方便公众观赏落叶美景,不少城市推出了定时的“落叶不扫”政策,并规划出落叶景观道路来留住自然之美,赢得不少掌声。然而,近日某城市的落叶景观道路,却因其特意布置的艺术品“辣眼睛”激起嘘声一片。  在这条梧桐成荫、西式建筑林立的街道旁,不仅有金黄落叶,还有十余组引发争议的装置艺术作品。挺拔的梧桐树干上缠绕着巨大的假花,柔弱的树枝上装饰着扎眼的红色塑料枫叶,以落叶为裳却面孔僵硬的“敦煌飞天”被
期刊
近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王安忆即席演讲,她没有励志的豪言壮语,没有成功学的说教,也没有“赚不了4000万别回来见我”的激将法,而是对毕业生提出“三劝”:首先,我劝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其次,我劝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  这“三劝”,刚一听,似乎有些脱离实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迂阔之论,高明固然高明,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有用、效
期刊
期刊
回到四川成都已经30多天,小潘还是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投简历、被拒绝、再投、面试、放弃、等通知…成都,留下我吧。”疲惫的小潘在地铁里拍下短视频,并上传至网络。成都地铁官方账号安慰这位“蓉漂”:“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不要着急慢慢来,加油啊!”(11月29日《成都商报》)  一首《成都》,打动了许多人。不少年轻人来到成都,成为为梦想打拼的“蓉漂”;一些人即使不能来成都,也心向往之。在一个社会流动
期刊
前段时间,作家阿来在一个关于扶贫攻坚题材的作家培训班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认为只要写了某种题材就有某种正当性,只要写扶贫攻坚就很伟大,人家就会对我们青眼相加,对我們写扶贫攻坚的人给予某种照顾,那当然就写不出好的作品。”  阿来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文学创作中的某种现象:题材“优越”不一定作品优秀。其实,这本是不言自明的常识,“写什么”远远不能代替“怎么写”,而后者更加决定了作品思想与审美水平的
期刊
大概是莫名的因缘际会,《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我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补上课,倒是《风味人间》开了头。一开篇简直有BBC质感,看到了制作单位燃烧的经费。虽然已经不在某全国垄断性的媒体,但是在网络媒体上的影响力也还是很大。  前段时间与一位在大学里开食物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朋友闲聊,他引导自己的学生们思考,会不会有一种饮食潮流上的意见“霸权”,比如陈晓卿的“舌尖”系列,会不会变成一种新的指导意见。说实话,我觉得
期刊
有时候,没什么只是“好像没什么”,而不是“真的没什么”。  人们都说早餐很重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几乎成了生活常识和健康指南。回想起來,过去的人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许多人没有吃过几回早餐。就是现在,在广大农村,大人们早上一起床,都匆匆忙忙干活去了,即使在农闲季节,早餐也不会在起床后第一时间想起。一天两天不吃早餐,没什么;几年十几年没吃过早餐,好像也没什么。  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其实是很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