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点火系统检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必修内容之一,点火系统的故障,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但是发动机的性能又不仅仅与点火系统相关,发动机表现出故障的时候,如何判定故障是否是点火系统故障,确定相应故障点,对在校学生而言是难点内容,而点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维修资料的查询、检测方法等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关键词:《点火系统检修》;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内部结构无法直观查看,线路排布走向复杂,通过实物学生不好理解,容易造成厌学情绪。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等特点,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的教材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围绕发动机性能相关的原理、检测与维修组织教学内容;本教材重视实践,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0%以上;本教材内容新颖,定期根据市场主力车型进行更新。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且非常喜欢动手。这些学生均为90后,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微信、微博达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
本次课学习内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与检修。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我们确定本次教学的学习目标为:掌握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能规范使用工具对发动机点火系统进行测试,能利用维修手册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定。
教学重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维修手册的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电路图识别。
教学难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维修手册的使用,电路图识别。
四、教学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综合考虑,本任务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学习任务导入→自主分析→合作讨论→引出问题→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践练习→评价打分→课堂小结。
课前教师在QQ中发布维修案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定维修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通过微信的微动课堂共同学习案例。引出本次课学习目标,理论部分学习完成进行在线测试,测试通过的学生参照工单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并按照评分表打分,练习完成后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1.课程的导入
首先,课前在教学班级群中发布预习作业,上课时分组派一名组员汇报维修方案。
接着,教师通过微信的微动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维修案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维修故障的认识,了解服务站技术人员解决此故障的步骤,我们布置了一个15分钟的维修案例分析。重点讲解维修具体过程——步骤1.对燃油系统进行检查,故障未消失;步骤2.用示波器检查点火波形,发现1、4缸无点火波形,更换火花塞,高压线后故障仍然存在;步骤3.查阅维修手册对点火线圈电路进行了相关测试,最终找到故障点。
故障原因为点火线圈故障,造成车辆抖动,采取的维修措施为更换点火线圈。通过本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技术人员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用到了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查阅了维修手册,依据电路图进行了测试,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理论学习
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我们使用了视频资料,展现了两种主流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原理及内部无法看到的部分,让学生更好理解。并通过精品课网站,提供维修手册的下载,让学生学会维修手册的下载和查阅方法。
为了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我们在精品课网站上设置了在线测试。测试完成后学生会看到测试分数,标准答案。
3.分组实操
对通过理论测试的同学进行分组,到实训场地进行实操练习。
实操前将操作流程做成小视频发布到QQ群中,老师提问并详细讲解每一步操作注意事项,着重强调安全、规范,重点培养学生发现故障、查阅手册分析故障、测量确定故障的能力。
学生依据工单进行实操练习并录像,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检查,确保安全。并指点学生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操作完成后,检查学生完成场地设备清理的情况。
实训结束,学生依据录像互评,教师根据工单测评。
六、学习资源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 我们提供学院精品课网站,企业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交流群及全国优秀案例等课后学习资源。
七、教学效果
在本设计中,围绕点火系统检修,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将精品课网站、企业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交流群以及各类学习资源有效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作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军.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2] 何细鹏.《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03)
作者简介:
罗伟(1982~ ),男,汉族,湖北襄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发动机电控技术。
关键词:《点火系统检修》;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内部结构无法直观查看,线路排布走向复杂,通过实物学生不好理解,容易造成厌学情绪。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等特点,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的教材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围绕发动机性能相关的原理、检测与维修组织教学内容;本教材重视实践,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50%以上;本教材内容新颖,定期根据市场主力车型进行更新。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且非常喜欢动手。这些学生均为90后,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微信、微博达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
本次课学习内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与检修。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我们确定本次教学的学习目标为:掌握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能规范使用工具对发动机点火系统进行测试,能利用维修手册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定。
教学重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维修手册的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电路图识别。
教学难点为: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维修手册的使用,电路图识别。
四、教学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综合考虑,本任务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学习任务导入→自主分析→合作讨论→引出问题→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践练习→评价打分→课堂小结。
课前教师在QQ中发布维修案例,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定维修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通过微信的微动课堂共同学习案例。引出本次课学习目标,理论部分学习完成进行在线测试,测试通过的学生参照工单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并按照评分表打分,练习完成后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1.课程的导入
首先,课前在教学班级群中发布预习作业,上课时分组派一名组员汇报维修方案。
接着,教师通过微信的微动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维修案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维修故障的认识,了解服务站技术人员解决此故障的步骤,我们布置了一个15分钟的维修案例分析。重点讲解维修具体过程——步骤1.对燃油系统进行检查,故障未消失;步骤2.用示波器检查点火波形,发现1、4缸无点火波形,更换火花塞,高压线后故障仍然存在;步骤3.查阅维修手册对点火线圈电路进行了相关测试,最终找到故障点。
故障原因为点火线圈故障,造成车辆抖动,采取的维修措施为更换点火线圈。通过本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技术人员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用到了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查阅了维修手册,依据电路图进行了测试,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理论学习
针对发动机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我们使用了视频资料,展现了两种主流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原理及内部无法看到的部分,让学生更好理解。并通过精品课网站,提供维修手册的下载,让学生学会维修手册的下载和查阅方法。
为了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我们在精品课网站上设置了在线测试。测试完成后学生会看到测试分数,标准答案。
3.分组实操
对通过理论测试的同学进行分组,到实训场地进行实操练习。
实操前将操作流程做成小视频发布到QQ群中,老师提问并详细讲解每一步操作注意事项,着重强调安全、规范,重点培养学生发现故障、查阅手册分析故障、测量确定故障的能力。
学生依据工单进行实操练习并录像,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检查,确保安全。并指点学生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操作完成后,检查学生完成场地设备清理的情况。
实训结束,学生依据录像互评,教师根据工单测评。
六、学习资源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 我们提供学院精品课网站,企业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交流群及全国优秀案例等课后学习资源。
七、教学效果
在本设计中,围绕点火系统检修,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将精品课网站、企业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交流群以及各类学习资源有效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作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军.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2] 何细鹏.《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03)
作者简介:
罗伟(1982~ ),男,汉族,湖北襄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发动机电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