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 依法治校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章程”如同国家的“宪法”,它不仅关系到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影响着校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较完备的大学章程。但目前,我国多数公办高校仍缺乏大学章程,已制定章程的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科学、制定程序不合理、实施乏力等问题。高校章程的缺失,不仅使我国高等学校法人制度不完善,也使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赋予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不能真正落实。
  2012年1月1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今年年内,将推动所有高校全面启动章程制定或修订工作。《办法》的实施,对全面推进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章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快改变众多大学“无章办学”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权威发布
  1.制定原则:高校章程要维护学术独立性
  《办法》规定:章程应明确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的制度规范。
  章程应明确规定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组成原则、负责人产生机制、运行规则与监督机制,保障学术组织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学术发展、教学科研计划方案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咨询、审议、决策作用,维护学术活动的独立性。
  【逐项解读】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多数还没有章程,已有章程也存在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问题。高校章程通俗地讲是学校校内“宪章”或“宪法”,教育部今年要推动所有高校全面启动章程制定或修订工作,并做好章程制定的分类指导与试点工作,“不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要冒进,但也不要拖延。”
  
  2.制定方式:高校主管部门可介入章程起草
  《办法》规定:高校章程由学校起草,但起草组织要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草案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学校党委会审定,审定后由高校法定代表人签发,以保障学校党委对高校重大事项的领导和决策权。高校的举办机关或主管部门应以适当方式参与章程制定。
  【逐项解读】
  孙霄兵强调说,主管部门介入高校章程制定,为了提高效率可提前介入,但并不是要包办高校章程的内容,包办代替高校制定章程。《办法》只是为高校提供章程内容的框架,在章程里放哪些内容由学校自己提出。
  孙霄兵称,章程要体现学校自主权,“不要把章程的制定理解为,教育部又出台一个政策来管学校”,希望消除学校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行政化的倾向。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要共同遵循教育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
  孙霄兵说,章程要凝练高校意愿,“不是这个领导有这个意愿,那个领导有那个意愿,换一届班子又有新的意愿。这样政府就没法管理,学校也没法集中力量。章程是学校集中意志的体现,提出了、批准了学校就不能反悔,这是很严肃的程序。这既是一种自主权,也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3.审核备案:高校章程要经主管部门核准
  《办法》规定:地方高校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其中本科以上高校章程核准后,应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章程由教育部核准;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章程,经主管部门同意,报教育部核准。
  【逐项解读】
  孙霄兵解释说,核准机关要成立章程核准委员会,对章程的合法性等进行初步审查。章程核准委员会成员不仅包括核准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等行政部门的代表,还会有高校、社会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
  
  4.干部遴选:高校校长遴选办法会另行规定
  《办法》规定:章程应规定学校负责人的产生与任命机制。
  【逐项解读】
  孙霄兵解释说,校长和书记任命会有另外的规范予以规定。目前虽然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实行公开选拔,但这属在更大范围里选择哪个人为校长的问题。选择的过程仍要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进行,而不是像同济大学尝试过的公推校长,只不过岗位是面向全社会招聘。有关校领导的遴选办法可能要制定单独的办法,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制定。
  孙霄兵认为,高校章程是否写入有关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遴选问题,要看各个学校的意愿,但他个人估计在章程中予以明确的会比较少。
  
  专家解读
  
  大学章程引领现代高校制度文明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
  
  规范大学章程的制定是现代大学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回顾世界范围内大学从产生到兴盛的历史,大学章程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章程对明晰大学与社会以及大学内部各种关系,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和办学自主权,规范学校行为,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大学章程乃大学存在的制度性根基,它不仅承载着大学的历史,而且构筑着大学的未来。大学章程的使命就是把学校正在做、应当做和能够做的事情以学校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下来。
  制定大学章程顺应了依法治校的需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域和高校的具体体现和实施,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在从传统人治走向现代法治、从主要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过程中,大学尤其需要按照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深入实施依法治校。
  制定大学章程顺应了实施“善治”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和一些非政府间组织的倡导下,国际上形成了善治的思想。善治,顾名思义就是良好的治理、有效的治理,是一种民主、效率、责任和法治的治理,是一种合作、参与和互动的治理。对于超大规模的合并院校来说,善治思想为学校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善治需要实行教授治学、专家治校、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的作用;需要以多数人的精力和智慧治理学校,依靠良好的制度和规则管理各项事务;需要下移管理重心,逐步扩大学院等基层组织自主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更好地发挥学院办学的主体作用;需要通过民主实施管理,依靠民主做好工作,合理界定党委与行政、行政与学术、党政与群团组织的权责关系。
  
  
  让高校章程制定之路不再漫长
  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副研究员方铭琳
  
  加快制定高校章程,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要为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包揽大学所有事务。在学校管理中,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应从主要以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大学的发展转向宏观调控、教育立法、政策指导、公共服务等多样化的手段上来,以章程来约束政府干预大学办学活动的权力,并以章程的法律文本形式予以明确。加快制定高校章程,有利于解决高校内部治理问题,特别是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的匹配问题。好的高校章程,应依法约束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权力,尊重和保障教师、学生在教学、研究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学术自由、探索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办法》在高校章程的制定方面凸显两大亮点:一是高校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而非主导章程的制定过程,即将章程的起草权基本归还给高校,强调大学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体现本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特色的章程;二是充分考虑和尊重学校各主体利益与意见的表达权,即授权各大学组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章程起草机构,积极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学校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学生等多方利益主体的诉求。要打造对外有公信力、对内有约束力的高校章程,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章程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学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利,而这也是调动高校制定章程的重要内在动力。
  2012年《办法》的实施,将加快我国高校普遍制定章程的进程,既让国内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更近一些,也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以科学章程确立高校治理的“主心骨”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苏振华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具体到高校领域,长期以来,如何科学设置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高校有偏离“学术中心”的倾向,行政化管理的趋势多少影响了单纯的学术气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逐步提升高校的自主管理能力,让高校成为具备独立性的教育机构,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今年内启动的高校章程制定或者修订工作,将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一个关键环节。
  作为教育机构,高校需要面对社会、面向未来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另一方面,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这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而且,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之间也不免存在差异,这需要高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质因材施教。因此,作为宏观机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掌握微观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能力不太现实,有必要对高校教学的自主性权力进行客观界定。
  现代高校同时还是承担了创造新知识使命的学术机构。哪些新知识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往往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容易偏离实际。通过科研第一线研究人员的自主探索和充分学术竞争,则可令未来的发展方向趋于明晰。知识创造的这一属性,决定了作为科研机构的高校应该是一个鼓励自主探索、包容失败的学术共同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的独立自主性是超然的。事实上,高校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在高校内部,必然存在复杂的科层制关系,在高校与主管部门的关系界定清晰之后,理顺其内部治理机制、科学制定高校章程势在必行。教育部的这一办法规定,章程起草组织应当由学校黨政领导、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相关专家以及学校举办者或者主管部门的代表组成,可以邀请社会相关方面的代表、社会知名人士、退休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参加;章程草案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学校党委会审定后由法定代表人签发。这无疑对理顺高校的内部治理机制多有裨益。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20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下一步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同时,更宜注重质的提升。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决定了高校也有必要率先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校管理系统和内部治理机制,这是保障中国高等教育赢得未来竞争的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我们希望大学的校长能做些什么?是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还是能把学校管理得很好?通过现在陈吉宁出任校长看来,大家还是希望大学校长能有很高的管理水平的。管理好一所大學并不容易,不是说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就可以,如果校长对管理不大懂,哪怕他学术水平再高,对学校的发展也无法起到校长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陈校长这次上任,很可能是一种导向,非院士做大学校长。因为在国外,大学的校长都是职业化的,他们不会去潜心学术,而是努
期刊
针对新任校长们“N不”承诺,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不搞业务的校长怎会是好校长?而赞成者则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校长!”这表明在我国教育界,怎样才是一名好校长并没有形成共识。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大学校长这一角色的定位一直有些模糊,通常而言存在三方面问题。  其一,校长是官员,而不是教育家。由于我国大学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从副厅到副部不等),因此,无论是校长自己
期刊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標(以下简称4%目标)。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以下简称《意见》),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便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
期刊
2012年8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青海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地,青海的职业教育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非常突出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职业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
期刊
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一流人才  研究生院的主要功能还是培养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按照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一定要把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按照陈奎元院长题写的“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和社科院党组关于进一步办好研究生院的要求,就是要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中心,按照“治理、经营、建设和发展好研究生院”的发展原则和指导方针,以“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大工程”为主线积
期刊
澳大利亚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Blue Mountains Intern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chool,Australia(BMIHMS)]始建于1991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为悠久的全住宿制酒店管理学院,以其在酒店管理专业领域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闻名世界。根据2010年9月英国索福瑞调查公司对全球高级酒店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所做的调查显示,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在澳大利亚
期刊
库玛·巴塔查亚勋爵 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创建人、院长,因其在制造工程业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2003年被册封为贵族,2004年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库玛·巴塔查亚曾任英国政府多个委员会理事与委员,多个英国以及国际工程相关学会的会员。库玛·巴塔查亚还是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该荣誉会员资格是工程制造领域最高的荣誉之一,仅授予那些在该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过去10多年,库玛·巴塔查亚是唯一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的成长,如同人才成长一样,需要过程。事实上,中国的大学和大学校长们都在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  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如何评价才能使我们的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快速接近?作为人类传承文明的载体,大学本身具有固守和积淀的特征,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大学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自己?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自己手中的年轻人能够成为高水平人才,能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平等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院校,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中一个全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学校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枯燥,形式单一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职业教育的阳光应该照在社会的每个成员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我国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实践中,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学校率先在农村职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