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虽然很多老师可以把课讲得妙趣横生,但与时下盛行的多媒体课件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多媒体课件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它在课堂教学中大受青睐,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首先,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以其多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如果能把语文课拿到大自然去上,拿到生活中去上,那么语言文字的颜色、声音、味道,都会呼之欲出。问题是,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但并不总是可以这样上。而多媒体课件弥补了这一点。课件里可以有文字、有图片、有声音、有视频、有动画。可以提供静止的物质状态,也可以模拟动态的变化过程。这样,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春风”的温柔,“春雨”的缠绵,“春草”的碧绿,“春花”的五彩缤纷,“迎春者”对希望的憧憬。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更好地从语言文字里“观春色”、“闻春声”、“嗅春香”,感受到春带给我们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心中油然升腾起对春的喜爱,以及在春天抓住时机耕耘的豪情……一幅幅春景图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那些写春的文字也活起来,并且是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活起来。不用说,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但是在这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功不可没啊。
其次,多媒体课件图片丰富多彩,以其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乌申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专门用一条(第30条)来强调直观教学的重要性。他说:“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确实,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有时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而理解上有障碍的话,学生对文章的核心价值往往领会得不到位。为了避免这一点,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帮忙。比如教《父亲的菜园》时,我预计到,从没参加过种菜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所以在网上找了很多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放到课件里。适时相机地让学生看,效果很好。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实录里这么写:“这时候,我让同学们看了课件里的图片,那里有杂草丛生和黄土的图片,可以体会父亲开荒的难处;有坚硬的岩石图片,学生可以体会暴雨冲走黄土,露出岩石,不想办法的话,父亲的种菜就只能是一个梦;有砌墙填土之后的图片,可以体会父亲劳作的艰辛和聪明才智……我相信这个环节是有效的,直观的图片以点睛的方式赋予语言文字以特殊的魅力。这时,语言文字不仅仅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同时,它凸显了思想,承载了感情。”
再次,多媒体课件信息资源丰富,以其大容量,可以扩大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多媒体课件的大容量是有目共睹的。说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毫不为过。知识广度自不必说。如我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时,为了让知识活起来,我的课件内容非常丰富,有预习检测(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给全文划分朗读节奏,文章主要内容示意图,六位先贤及孟子画像,孟子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及后人在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精神濡养下所创作的名言佳句:“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世无艰难,何来人杰”等,还有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的歌词。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课堂容量和知识广度是无法保证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其大容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深度。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干国祥老师以“深度语文”著称。他执教的《斑羚飞度》一课,以斑羚飞渡的故事为引子,引出对生命意义和生死抉择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告诉人们语文课上也可以进行智力挑战,堪称“深度语文”课例的典范。课从紧贴文本的地面起飞,到从课文走向互文,从中心走向话题,到话题推进,从集体生命到个体生命,再归结为“敬畏生命”。课件里用16张幻灯片,引用“人类的弃老传统”、“泰坦尼克号海难场景”、“克拉玛依大火”等五个材料,引出对文明与野蛮的规则的思考,最后得出“敬畏生命”的结论。教学直指内心,酣畅淋漓,对生命的思考令人颤栗。干老师的深度语文,是他天才的学习力与思想力的结晶,是文本解读能力的最好呈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多媒体课件无疑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四,多媒体课件时代气息强烈,以其通用性,也可能导致语文教学脱离文本和失去语文味。如今,多媒体课件应用非常广泛,用得好的,为语文教学添彩。用得不好的,就弄巧成拙了。语文名家孙绍振先生说:“语文教学脱离文本是一种顽症。自从有了多媒体以后,这种顽症又有了豪华的包装,喧宾夺主的倾向风靡全国……但是好多地方,有一种倾向,就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时技术故障,声音不响,画面不来,像钱梦龙老师讲的那样,这哪是多媒体,是倒霉体!多媒体本是文本分析的附属,但是,许多时候,文本变成了多媒体的附属。”一针见血地指出运用多媒体不当的弊端。确实,我们打开网络,语文课件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细看,很多课件运用技巧不少,声光电什么的都来了,但就是或者杂七杂八,没有个中心思想统领,或者像是游戏课,热闹非凡不见沉淀。总之,语文的形象美、思想美、风格美,都没有得到呈现,那么这就不是好的语文多媒体课件,这样的课件,即使可以激发兴趣,兴趣也可能很快消退,即使直观性鲜明,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斧头,也引不起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即使课堂容量增大,也引不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当然不会促进语文教学,相反会带来危害。这样的课件要尽量避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里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更需要广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需要对语文课程本体性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电脑技术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三中学)
首先,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以其多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如果能把语文课拿到大自然去上,拿到生活中去上,那么语言文字的颜色、声音、味道,都会呼之欲出。问题是,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但并不总是可以这样上。而多媒体课件弥补了这一点。课件里可以有文字、有图片、有声音、有视频、有动画。可以提供静止的物质状态,也可以模拟动态的变化过程。这样,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春风”的温柔,“春雨”的缠绵,“春草”的碧绿,“春花”的五彩缤纷,“迎春者”对希望的憧憬。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更好地从语言文字里“观春色”、“闻春声”、“嗅春香”,感受到春带给我们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心中油然升腾起对春的喜爱,以及在春天抓住时机耕耘的豪情……一幅幅春景图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了,那些写春的文字也活起来,并且是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活起来。不用说,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但是在这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功不可没啊。
其次,多媒体课件图片丰富多彩,以其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乌申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专门用一条(第30条)来强调直观教学的重要性。他说:“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确实,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有时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而理解上有障碍的话,学生对文章的核心价值往往领会得不到位。为了避免这一点,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帮忙。比如教《父亲的菜园》时,我预计到,从没参加过种菜的学生理解课文有困难,所以在网上找了很多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放到课件里。适时相机地让学生看,效果很好。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实录里这么写:“这时候,我让同学们看了课件里的图片,那里有杂草丛生和黄土的图片,可以体会父亲开荒的难处;有坚硬的岩石图片,学生可以体会暴雨冲走黄土,露出岩石,不想办法的话,父亲的种菜就只能是一个梦;有砌墙填土之后的图片,可以体会父亲劳作的艰辛和聪明才智……我相信这个环节是有效的,直观的图片以点睛的方式赋予语言文字以特殊的魅力。这时,语言文字不仅仅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同时,它凸显了思想,承载了感情。”
再次,多媒体课件信息资源丰富,以其大容量,可以扩大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多媒体课件的大容量是有目共睹的。说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毫不为过。知识广度自不必说。如我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时,为了让知识活起来,我的课件内容非常丰富,有预习检测(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给全文划分朗读节奏,文章主要内容示意图,六位先贤及孟子画像,孟子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及后人在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精神濡养下所创作的名言佳句:“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世无艰难,何来人杰”等,还有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的歌词。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课堂容量和知识广度是无法保证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其大容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深度。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干国祥老师以“深度语文”著称。他执教的《斑羚飞度》一课,以斑羚飞渡的故事为引子,引出对生命意义和生死抉择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告诉人们语文课上也可以进行智力挑战,堪称“深度语文”课例的典范。课从紧贴文本的地面起飞,到从课文走向互文,从中心走向话题,到话题推进,从集体生命到个体生命,再归结为“敬畏生命”。课件里用16张幻灯片,引用“人类的弃老传统”、“泰坦尼克号海难场景”、“克拉玛依大火”等五个材料,引出对文明与野蛮的规则的思考,最后得出“敬畏生命”的结论。教学直指内心,酣畅淋漓,对生命的思考令人颤栗。干老师的深度语文,是他天才的学习力与思想力的结晶,是文本解读能力的最好呈现。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多媒体课件无疑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四,多媒体课件时代气息强烈,以其通用性,也可能导致语文教学脱离文本和失去语文味。如今,多媒体课件应用非常广泛,用得好的,为语文教学添彩。用得不好的,就弄巧成拙了。语文名家孙绍振先生说:“语文教学脱离文本是一种顽症。自从有了多媒体以后,这种顽症又有了豪华的包装,喧宾夺主的倾向风靡全国……但是好多地方,有一种倾向,就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时技术故障,声音不响,画面不来,像钱梦龙老师讲的那样,这哪是多媒体,是倒霉体!多媒体本是文本分析的附属,但是,许多时候,文本变成了多媒体的附属。”一针见血地指出运用多媒体不当的弊端。确实,我们打开网络,语文课件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细看,很多课件运用技巧不少,声光电什么的都来了,但就是或者杂七杂八,没有个中心思想统领,或者像是游戏课,热闹非凡不见沉淀。总之,语文的形象美、思想美、风格美,都没有得到呈现,那么这就不是好的语文多媒体课件,这样的课件,即使可以激发兴趣,兴趣也可能很快消退,即使直观性鲜明,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斧头,也引不起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即使课堂容量增大,也引不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当然不会促进语文教学,相反会带来危害。这样的课件要尽量避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里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更需要广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需要对语文课程本体性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电脑技术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