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考试“专接本”是面向江苏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举办的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一项创举。本文首先从6个方面归纳了“专接本”的特色和优势,接着又从6个方面谈了“专接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专接本”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很多问题也有待处理,质量也有待提高,服务也有待改善。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主考院校;专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12-66-02
自学考试“专接本”是经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的面向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举办的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简称“专接本”。
“专接本”的培养目标是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专接本”的报考对象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参加“专接本”的学习;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从第五学年开始参加。“专接本”专业的学制不少于两年,修业年限在学制年限基础上延长一年。
“专接本”专业的考试工作均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组织实施。具体统考工作由专科学校所在地省辖市考办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0月。
学生学完“专接本”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并持有专科毕业证书,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共同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未能毕业的“专接本”学生,可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同专业的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衔接本专科教育、改革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本专科资源优势、探索专科学校办本科助学的有效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或优势:
1、可方便地圆学生上理想本科的梦想:不出专科校门,就可实现“专接本”,圆本科梦想,而且拿到理想院校的文凭。学习地点仍在原专科院校,“专接本”的教学由专科院校在主考院校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日常管理仍由专科院校负责。设“专接本”专业的主管领导、教务员、班主任,负责 “专接本”专业的各项工作。同时,开设“专接本”的主考院校都为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办学优势的普通本科高校,目前我省共有“专接本”主考学校26所,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知名院校。
2、时间短:刚上大三的学生就可以接本,专科毕业后再学习1年,这样只需要4年就可以拿到本科文凭,外语和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还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与高中毕业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花同样的时间,享有同样的文凭与学位,没有浪费就业时间。
3、通过率高:社会大自考一般通过率都较低,而现在“专接本”,一部分专科阶段学过课程可以承认其学分,如思想政治课;一部分课程还可以折算成绩,而社会自考全部参加统一考试,而且基本靠自学,时间和学习的针对性都比较弱,“专接本”有学校组织针对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通过率。目前,“专接本”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社会大自考。学生的报名积极性大大提高。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专接本 ”专业考试计划由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部分组成。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与本科计划名称相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成绩合格的,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公共基础课,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最高不超过40%。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衔接课程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最高不超过30%。
4、机遇好:这是江苏省特有的“专接本”形式,从2008年第一届“专接本”试点开始,到2010年已经进行三届,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砝码,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成才之路,对于“专转本”考试落榜及想上本科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费用低:学制两年。比社会自考三年的学制节约一年的学费。专科学校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培训收费管理的通知》(苏价费〔2003〕408 号、苏财综〔2003〕157号文件)精神确定收费标准。各专业根据学分不同,每年收费在4000元~5000元不等。
6、就业质量高:获得本科文凭,就业质量自然更高,就业砝码自然提高。
“专接本”无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的创举,对四方都是共赢的:对学生来说,提供了提高学历层次的机遇;对主考院校来说,进一步扩大了其优势专业的影响力,同时增加了收入;对专科院校来说,是办本科助学的有效实践,在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增加了专科院校的生源、增加了收入;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他们工作的创新。实践证明也将进一步证明,“专接本”是可以发展下去的,发展前景良好!
经过三年的发展、探索,在专接本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中也历经重重困难,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有些专业按时毕业率低。“专接本”专业必须全部科目通过考试才能拿到本科毕业文凭,尽管绝大多数科目及格了,但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不能按时毕业。个别课程试卷难度大,考点太分散,无命题导向;有些课程出题怪,任课老师、学生摸不清头绪,把握不准考试内容,这直接导致考试通过率低,按时毕业率低。而考试通过率低让学生没信心继续读下去,直接导致有些专业退学率高,生源不足,而生源不足又直接导致办学经费不足。
2、“专接本”收费标准采用“一刀切”,公办、民办院校一样多,没有考虑民办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很多民办院校没有条件办“专接本”。对民办院校来说,学生的学费是他们办学经费的唯一来源,没有国家拨款,学费定的标准与公办一样多,根本无法维持继续办学。而收费不按规定标准就属于“乱收费”,而继续办学则肯定收费高于标准,那些民办院校则处于两难境地。
3、如何界定“专接本”的性质,“专接本”第二年学生的学生证、组织关系等如何落实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界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在原专科院校全日制就读,毕业文凭上是主考院校盖章,没有原专科院校,那么学生到底属于原专科院校,还是属于主考院校,按相关文件界定应为“主考院校”,但主考院校并不给学生发学生证,实质上并不承认“专接本”学生为他们的学生,而原专科院校答复说:我们是专科,你已经从我们这里毕业,当然不属于我们,因此我们也不会给你们学生证,而没有学生证怎么证明学生就读的是“专接本”,所以学生们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没人给他们明确的身份,而且组织关系到底应落实到何处呢?
4、与考试院、主考院校信息不够对称,信息沟通平台没有充分利用。现在尽管有一个系统——“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管理信息系统”,但发挥的作用也仅于公布成绩及一些通知,并没有充分开发,变成主管部门、主考院校、专科院校三方的沟通平台。同时该系统还不够成熟,有出错现象,例如,在计算学生总评成绩时曾出错,到现在还没有更改过来,给学生、专科院校管理带来困扰。很多问题仍是通过私人联系的方式进行沟通,得以解决。
5、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份,在学期中间,与学校正常结束课程时间不同步,导致课程跨学期上,给“专接本”的教学管理、任课老师、学生带来很多不便。
6、“专接本”报名条件不妥,只允许刚上大三学生报名,不允许大三毕业生报名。导致学生负担太重,特别是专接本第一年,学生既要完成专科学习,又要完成专接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而很多大三毕业生特别是没找到合适工作的那部分人很渴望参加 “专接本”的学习。
对于以上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可能并不够成熟的建议或想法。
第一,有些专业按时毕业率低,对此,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炳贵曾在“专接本”会议中说:要加大助学力度,强化各项管理,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在培养专业基础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要强化教学,确保培养质量,对此,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每次考试每门课的命题导向必须明确、具体,考试大纲更有针对性,明确考试题型题量、侧重点,并有与每次考试难度相应的例卷。
(2)主考学校应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集体备课,信息资料共享。
(3)试卷难度应调低,认为特别是平均通过率低于50%的个别课程,应调低难度。
第二,“专接本”收费标准采用“一刀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测算民办院校的收费标准,同时与物价部门做好沟通。而现在的做法是不管不问,导致民办院校收费有几种标准,“逼迫”他们乱收费,而且民办院校心里还很不塌实。
第三, “专接本”学生的学生证、组织关系等如何落实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对此,主管部门应慎重考虑此问题,因为“专接本”若要长期办下去,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第四,信息不够对称,很多问题仍是通过私人联系的方式进行沟通,得以解决。对此,希望建立一个三方——主管部门、主考院校、专科院校都切实可用的信息沟通平台,希望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不断开发,切实发挥作用,减少出错率。
第五,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学期中间,对此,我的建议是能否把现在的增考时间1月、7月作为正式考试时间,而把4月、10月作为增考时间呢?这样,就避免了课程跨学期上,给我们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方便。
第六,专接本报名条件应放宽,既然“专接本”属于自学考试,就应该想上的人都可以上,大三的和大三毕业的学生都可以报名,扩大“专接本”的规模,这样就不至于很多院校的专接本班每届只有十几名学生了。
“专接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创举,经过三年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很多问题也有待处理,质量也有待提高,服务也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苏教考[2008]年14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的通知》.
[2]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作者简介:
张海芹,女,江苏淮安人,在职硕士研究生,钟山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主考院校;专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12-66-02
自学考试“专接本”是经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的面向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举办的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简称“专接本”。
“专接本”的培养目标是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专接本”的报考对象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参加“专接本”的学习;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从第五学年开始参加。“专接本”专业的学制不少于两年,修业年限在学制年限基础上延长一年。
“专接本”专业的考试工作均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组织实施。具体统考工作由专科学校所在地省辖市考办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0月。
学生学完“专接本”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并持有专科毕业证书,由省考委和主考学校共同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未能毕业的“专接本”学生,可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同专业的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衔接本专科教育、改革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本专科资源优势、探索专科学校办本科助学的有效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或优势:
1、可方便地圆学生上理想本科的梦想:不出专科校门,就可实现“专接本”,圆本科梦想,而且拿到理想院校的文凭。学习地点仍在原专科院校,“专接本”的教学由专科院校在主考院校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日常管理仍由专科院校负责。设“专接本”专业的主管领导、教务员、班主任,负责 “专接本”专业的各项工作。同时,开设“专接本”的主考院校都为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办学优势的普通本科高校,目前我省共有“专接本”主考学校26所,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知名院校。
2、时间短:刚上大三的学生就可以接本,专科毕业后再学习1年,这样只需要4年就可以拿到本科文凭,外语和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还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与高中毕业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花同样的时间,享有同样的文凭与学位,没有浪费就业时间。
3、通过率高:社会大自考一般通过率都较低,而现在“专接本”,一部分专科阶段学过课程可以承认其学分,如思想政治课;一部分课程还可以折算成绩,而社会自考全部参加统一考试,而且基本靠自学,时间和学习的针对性都比较弱,“专接本”有学校组织针对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通过率。目前,“专接本”考试通过率远远高于社会大自考。学生的报名积极性大大提高。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专接本 ”专业考试计划由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部分组成。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与本科计划名称相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成绩合格的,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公共基础课,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最高不超过40%。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衔接课程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最高不超过30%。
4、机遇好:这是江苏省特有的“专接本”形式,从2008年第一届“专接本”试点开始,到2010年已经进行三届,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砝码,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成才之路,对于“专转本”考试落榜及想上本科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费用低:学制两年。比社会自考三年的学制节约一年的学费。专科学校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培训收费管理的通知》(苏价费〔2003〕408 号、苏财综〔2003〕157号文件)精神确定收费标准。各专业根据学分不同,每年收费在4000元~5000元不等。
6、就业质量高:获得本科文凭,就业质量自然更高,就业砝码自然提高。
“专接本”无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的创举,对四方都是共赢的:对学生来说,提供了提高学历层次的机遇;对主考院校来说,进一步扩大了其优势专业的影响力,同时增加了收入;对专科院校来说,是办本科助学的有效实践,在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增加了专科院校的生源、增加了收入;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他们工作的创新。实践证明也将进一步证明,“专接本”是可以发展下去的,发展前景良好!
经过三年的发展、探索,在专接本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中也历经重重困难,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有些专业按时毕业率低。“专接本”专业必须全部科目通过考试才能拿到本科毕业文凭,尽管绝大多数科目及格了,但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不能按时毕业。个别课程试卷难度大,考点太分散,无命题导向;有些课程出题怪,任课老师、学生摸不清头绪,把握不准考试内容,这直接导致考试通过率低,按时毕业率低。而考试通过率低让学生没信心继续读下去,直接导致有些专业退学率高,生源不足,而生源不足又直接导致办学经费不足。
2、“专接本”收费标准采用“一刀切”,公办、民办院校一样多,没有考虑民办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很多民办院校没有条件办“专接本”。对民办院校来说,学生的学费是他们办学经费的唯一来源,没有国家拨款,学费定的标准与公办一样多,根本无法维持继续办学。而收费不按规定标准就属于“乱收费”,而继续办学则肯定收费高于标准,那些民办院校则处于两难境地。
3、如何界定“专接本”的性质,“专接本”第二年学生的学生证、组织关系等如何落实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界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在原专科院校全日制就读,毕业文凭上是主考院校盖章,没有原专科院校,那么学生到底属于原专科院校,还是属于主考院校,按相关文件界定应为“主考院校”,但主考院校并不给学生发学生证,实质上并不承认“专接本”学生为他们的学生,而原专科院校答复说:我们是专科,你已经从我们这里毕业,当然不属于我们,因此我们也不会给你们学生证,而没有学生证怎么证明学生就读的是“专接本”,所以学生们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没人给他们明确的身份,而且组织关系到底应落实到何处呢?
4、与考试院、主考院校信息不够对称,信息沟通平台没有充分利用。现在尽管有一个系统——“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管理信息系统”,但发挥的作用也仅于公布成绩及一些通知,并没有充分开发,变成主管部门、主考院校、专科院校三方的沟通平台。同时该系统还不够成熟,有出错现象,例如,在计算学生总评成绩时曾出错,到现在还没有更改过来,给学生、专科院校管理带来困扰。很多问题仍是通过私人联系的方式进行沟通,得以解决。
5、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份,在学期中间,与学校正常结束课程时间不同步,导致课程跨学期上,给“专接本”的教学管理、任课老师、学生带来很多不便。
6、“专接本”报名条件不妥,只允许刚上大三学生报名,不允许大三毕业生报名。导致学生负担太重,特别是专接本第一年,学生既要完成专科学习,又要完成专接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而很多大三毕业生特别是没找到合适工作的那部分人很渴望参加 “专接本”的学习。
对于以上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可能并不够成熟的建议或想法。
第一,有些专业按时毕业率低,对此,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炳贵曾在“专接本”会议中说:要加大助学力度,强化各项管理,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在培养专业基础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要强化教学,确保培养质量,对此,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每次考试每门课的命题导向必须明确、具体,考试大纲更有针对性,明确考试题型题量、侧重点,并有与每次考试难度相应的例卷。
(2)主考学校应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集体备课,信息资料共享。
(3)试卷难度应调低,认为特别是平均通过率低于50%的个别课程,应调低难度。
第二,“专接本”收费标准采用“一刀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测算民办院校的收费标准,同时与物价部门做好沟通。而现在的做法是不管不问,导致民办院校收费有几种标准,“逼迫”他们乱收费,而且民办院校心里还很不塌实。
第三, “专接本”学生的学生证、组织关系等如何落实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说法。对此,主管部门应慎重考虑此问题,因为“专接本”若要长期办下去,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第四,信息不够对称,很多问题仍是通过私人联系的方式进行沟通,得以解决。对此,希望建立一个三方——主管部门、主考院校、专科院校都切实可用的信息沟通平台,希望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不断开发,切实发挥作用,减少出错率。
第五,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学期中间,对此,我的建议是能否把现在的增考时间1月、7月作为正式考试时间,而把4月、10月作为增考时间呢?这样,就避免了课程跨学期上,给我们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方便。
第六,专接本报名条件应放宽,既然“专接本”属于自学考试,就应该想上的人都可以上,大三的和大三毕业的学生都可以报名,扩大“专接本”的规模,这样就不至于很多院校的专接本班每届只有十几名学生了。
“专接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创举,经过三年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很多问题也有待处理,质量也有待提高,服务也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苏教考[2008]年14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的通知》.
[2]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作者简介:
张海芹,女,江苏淮安人,在职硕士研究生,钟山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