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3)2和K2Cr2O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机 构】
: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45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3)2和K2Cr2O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及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铅和铬的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和暴露时间均对蚯蚓体内Pb和Cr含量产生明显影响.暴露7d和21d后,蚯蚓体内Pb含量随土壤中Pb(N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Pb富集系数均小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Pb仅有吸收,而没有富集作用;蚯蚓体内Cr富集系数均远大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Cr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蚯蚓对Cr的富集量要远远大于Pb,这说明赤子爱胜蚓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不同的,其对重金属的富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测试浓度范围内(Pb(NO3)2:0-1000 mg·kg-1,K2Cr2O7:0-90 mg·kg-1),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对赤子爱胜蚂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暴露ld后,Pb(NO3)2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激活作用,暴露21d后,蚯蚓体内P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除此之外,3种抗氧化酶活性出现时高时低的波动,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表明其活性与土壤中Pb(NO3)2和K2Cr2O7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显著.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态保护问题更加引发关注。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应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一书追溯了我国生态环保工作的发展,归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分析了生态保护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方法,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路径,为读者提供了宝贵参考。《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型社会建设研究》共分为13章,探讨了我国面临的生态保护问题,预测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环境治理与绿色技术的方式方法,
双酚类化合物(BPs),如双酚A(BPA),由于具有内分泌干扰性,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测定了8种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在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Fe(Ⅲ)-TAML)/过氧化物(即过氧化氢(H2O2)和过一硫酸盐(PMS))体系作用下的降解动力学,并通过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pH10条件下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obs).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探究了Kobs与BPs理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双酚类化合物的定量结
沉积物是湖泊重金属污染物的源与汇,原位控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二次释放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氨基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沉积物进行原位覆盖,研究了不同水体酸碱度下Cu(Ⅱ)、Pb(Ⅱ)的释放规律与氨基生物炭原位覆盖对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u(Ⅱ)、Pb(Ⅱ)的释放控制效果,并采用零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对Cu(Ⅱ)、Pb(Ⅱ)的释放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拟合,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和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模拟湖泊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与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的氨基生物
由于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不同地域空间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历史地域饮食文化,成为推动休闲农业园景观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文化资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于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作为一种特定的旅游领域,乡村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景区不同于城市景观的高楼林立以及车水马龙,其强调原生态自然文化与现代景观艺术的融合,以简约朴素无华为主题,运用感性而有艺术的设计语言,将摇曳的林木、朴素的气节、纯粹的村落文明等乡村特色的景观系数融入到乡村旅游景区中,构成了兼具乡村体验与景观生活的旅游综合体,在质朴中透出细腻精致,满足人们对于纯粹乡村景观的向往。视觉艺术设计为乡村旅游景区探索一种新的表现形体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对乡土元素进行了重新审视,其通过
为了解开封市西瓜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选取范村、西姜寨、杏花营、朱仙镇等4个乡镇西瓜种植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种植区土壤样品中Cr、Ni、Cu、Zn、Cd、Pb等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以河南省A层土壤背景为依据,开封市西瓜地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均不同程度的超出背景值.6种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其中Cr、Ni、Cu、Zn、Cd、Pb分别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17.60%、0.75%、11.24%、13.11%、80.
本文分析了西藏、青海和全国地区高原常见传染病、常规传染病和高原地方病的现状、流行特征以及致病原因.基于2002-2018年主要疾病流行特征,解析出西藏和青海地区目前主要传
考察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重金属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变化是土壤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重金属形态变化是衡量其生物有效性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动植物系统中,
以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AMI)、五水合氯化镉(CdCl2·2.5H2O,Cd)、四水合氯化锰(MnCl2·4H2O,Mn)和七水合硫酸锌(ZnSO4·7H2O,Zn)为研究对象,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3组二元混合体系(AMI-Cd、AMI-Mn和AM
土壤汞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森林系统汞循环的基础与关键.为了了解天山雪岭云杉林地土壤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天山雪岭云杉8 hm2林地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总汞在土壤剖面及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路径分析探究了土壤总汞与土壤有机碳、海拔高度、郁闭度等的关系.研究表明,天山雪岭云杉林0-60 cm土壤总汞均值为(35.43±24.53)ng·g−1,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样地内土壤总汞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壤总汞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北高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