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赛题】
近日,一则题为“学医7年,硕士弃博卖面包!爸妈懵了:初中毕业就够了”的新闻在网上热传。主人公曾就读于某名牌大学医学专业,经过七年半的本硕连读,最终放弃了出国读博士的机会,开了家面包店。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一定要当面包师”时,他回答:我也没说一定要当面包师,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就这么简单。
对新闻主人公的言行,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战火纷乱的背景下,成为感人至深的一幕。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显得弥足珍贵。
而在当代,“面包或爱情”似乎成了许多人难以抉择的问题。不妨将其延伸,这其实探讨的是物质和精神的问题。
学医7年的硕士选择开面包店,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放棄了稳定的收入,做起了猪肉生意。即使他们成功了,舆论也是哗然一片。是什么让他们敢于逃脱表面成功的轨迹去撞开一片新的天地?弗洛伊德著名的“三我”理论中的第一条是“本我即本能无逻辑”,他解释道,“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应该在哪里”。兴趣或许是在他们长期接受外界的安排后,重新燃起本我意识的助燃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写道:“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却寸步难行。”
一时兴起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这种飞行,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兴趣要有长久的验证和打磨,只有那些受世俗的尘灰侵染,仍然能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精神,才足以实现我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这样看来,硕士眼中简单地做一件有趣的事,也带着冲动和缺少考量的缺陷,若最终走向失败,他人的反对和自我怀疑会加倍接踵而至。“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诚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只有对我们的灵魂有深刻的审视,我们才会在坚持自我的路上走得坚定,才能收获幸福与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取得名利地位,是一些人心中的成功;维持简单平静的生活,是另一类人对于成功的诠释。有些人很幸运,早早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有些人走过半生,方有自己的归宿。“从圆心画出多少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梭罗深谙此种处世方式,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是他的庇护。
我们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的选择。有些路是需要一个人万水千山孤独走过的,其中的滋味也需要自己体会;走过的这条路,便可称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编辑:李跃)
评点:夏云陶
文章开篇导入很简练——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更多的只能依赖精神。在物质发达的现代,物质与精神的纠结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一点恰恰切中了这次作文题的要害。这篇作文对于选择开面包店的大学生的做法起于本我意识的推断,写得非常好。认为兴趣是长期受外界安排之后,重新燃起本我意识的助燃剂,这一点贴切而有新意。自我审视与长期坚持,是获得真正幸福感与成就感的支柱,这一条也写得符合生活常理。最后作者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生取舍这一问题,点明坚定的走自己的生活之路的要义。这篇文章写得有厚度,而且材料非常丰富。
【下期赛题】
“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
“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
……
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
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
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近日,一则题为“学医7年,硕士弃博卖面包!爸妈懵了:初中毕业就够了”的新闻在网上热传。主人公曾就读于某名牌大学医学专业,经过七年半的本硕连读,最终放弃了出国读博士的机会,开了家面包店。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一定要当面包师”时,他回答:我也没说一定要当面包师,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就这么简单。
对新闻主人公的言行,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战火纷乱的背景下,成为感人至深的一幕。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显得弥足珍贵。
而在当代,“面包或爱情”似乎成了许多人难以抉择的问题。不妨将其延伸,这其实探讨的是物质和精神的问题。
学医7年的硕士选择开面包店,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放棄了稳定的收入,做起了猪肉生意。即使他们成功了,舆论也是哗然一片。是什么让他们敢于逃脱表面成功的轨迹去撞开一片新的天地?弗洛伊德著名的“三我”理论中的第一条是“本我即本能无逻辑”,他解释道,“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应该在哪里”。兴趣或许是在他们长期接受外界的安排后,重新燃起本我意识的助燃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写道:“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却寸步难行。”
一时兴起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这种飞行,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兴趣要有长久的验证和打磨,只有那些受世俗的尘灰侵染,仍然能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精神,才足以实现我们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这样看来,硕士眼中简单地做一件有趣的事,也带着冲动和缺少考量的缺陷,若最终走向失败,他人的反对和自我怀疑会加倍接踵而至。“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诚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只有对我们的灵魂有深刻的审视,我们才会在坚持自我的路上走得坚定,才能收获幸福与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取得名利地位,是一些人心中的成功;维持简单平静的生活,是另一类人对于成功的诠释。有些人很幸运,早早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有些人走过半生,方有自己的归宿。“从圆心画出多少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梭罗深谙此种处世方式,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是他的庇护。
我们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的选择。有些路是需要一个人万水千山孤独走过的,其中的滋味也需要自己体会;走过的这条路,便可称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编辑:李跃)
评点:夏云陶
文章开篇导入很简练——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更多的只能依赖精神。在物质发达的现代,物质与精神的纠结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一点恰恰切中了这次作文题的要害。这篇作文对于选择开面包店的大学生的做法起于本我意识的推断,写得非常好。认为兴趣是长期受外界安排之后,重新燃起本我意识的助燃剂,这一点贴切而有新意。自我审视与长期坚持,是获得真正幸福感与成就感的支柱,这一条也写得符合生活常理。最后作者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生取舍这一问题,点明坚定的走自己的生活之路的要义。这篇文章写得有厚度,而且材料非常丰富。
【下期赛题】
“管住嘴,迈开腿,轻松减肥不用愁。”
“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啊。”
“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般都比较好。”
……
正如《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同学,也许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同学甲的观点是,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的盲人。
同学乙的观点是,放弃“我必须做对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做出自己可以负责的选择。
同学丙的观点是,知道该做什么,从来就不是问题,执行才是每次都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面对上面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