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灌输式、理论式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授課手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限,思维活跃度不足。受此教学特征的影响,更多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依赖于教师灌输,个人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十分有限,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了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其数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教学 初中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新时期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下面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策略。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 提高教学兴趣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依赖于教师的主动灌输,而数学知识的存在更为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最终影响了更多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偏见。在操作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中主动操作,培养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充分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教学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全方位过程。教师系统合理地设计培训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培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数学解题模型,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概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等不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引导型教学
在操作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将会十分明显,因此传统教学法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应落实引导型教学。引导型教学要求教师一改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均发挥引导启发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借助不同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操作能力的锻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借助问题情境、课堂提问等形式進行,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表现,并在学生探究结束后组织反思总结活动。
例如在图形的相似教学中,掌握图形的相似特征是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而为锻炼学生操作能力,落实引导型教学,在本节课堂中,笔者鼓励学生对相似理论自主学习,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分析相似的概念和特征。在学生探究中,他们能首先利用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掌握相似的基本概念,再对形状相似但大小不一的教辅资料边长数据进行测量,通过计算比较各教辅资料验证相似的概念。这一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也使其对相似概念的认识更为深刻。
(二)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实践类活动
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师应基于实际生活,为学生组织实践类活动,使其获得理论实践、动手操作的充分机会,在尝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操作能力的锻炼提升。实践活动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在该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通过观察生活、数据记录及分析等步骤完成活动。
例如在制作立体模型教学中,本节是三视图和立体几何的延伸,在于锻炼学生对上述知识点的应用。立体模型的制作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而为体现数学实践的趣味性、生活性,笔者鼓励学生参考个人兴趣和所需,以立体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核心,制作个人喜爱的立体模型。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需结合实际生活,选择如文具盒、圆柱笔筒等立体事物为参考,在经过三视图绘制、具体数据计算等活动后,亲手制作个人设计的立体模型。对三视图的绘制,考验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点的概念理解,而对立体图形各边长、面的大小等的数据计算和设定,也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点线面关系的理解。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涉及了学生的数学运算、模型制作、思考分析等不同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实验,开展操作型教学
在数学教材内,部分知识点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不易。数学实验的进行,能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以操作型学习提高对数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并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营造生动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中,更多知识点有着数形结合特征,引导学生以此完成数学实验,能充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其对数学概念清晰理解。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观察掌握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而为体现教学操作性,促使学生对相切、相离以及相交概念产生具体认知,笔者在理论教学中,便鼓励学生以实验操作手段完成学习。在本次实验中,学生可借助手绘圆和直线、铅笔和胶带圈等方式,跟随笔者思路自主创设圆线两者的相切、相交等关系情境,在学生的亲自动手中,圆心和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一活动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使其对圆知识点深刻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初中阶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培养学生数学实践意识和能力,使其自发运用数学观点解释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设计引导性、自主性、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以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构建实践型课堂,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理论。
参 考 文 献
[1]杜晓亮.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4):181.
[2]张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00(004):221.
【关键词】 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教学 初中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新时期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下面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策略。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 提高教学兴趣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依赖于教师的主动灌输,而数学知识的存在更为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最终影响了更多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偏见。在操作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中主动操作,培养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充分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教学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全方位过程。教师系统合理地设计培训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培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数学解题模型,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概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等不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落实引导型教学
在操作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将会十分明显,因此传统教学法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应落实引导型教学。引导型教学要求教师一改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均发挥引导启发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借助不同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操作能力的锻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借助问题情境、课堂提问等形式進行,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表现,并在学生探究结束后组织反思总结活动。
例如在图形的相似教学中,掌握图形的相似特征是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而为锻炼学生操作能力,落实引导型教学,在本节课堂中,笔者鼓励学生对相似理论自主学习,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分析相似的概念和特征。在学生探究中,他们能首先利用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掌握相似的基本概念,再对形状相似但大小不一的教辅资料边长数据进行测量,通过计算比较各教辅资料验证相似的概念。这一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也使其对相似概念的认识更为深刻。
(二)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实践类活动
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师应基于实际生活,为学生组织实践类活动,使其获得理论实践、动手操作的充分机会,在尝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操作能力的锻炼提升。实践活动的设计应难度适中,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在该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通过观察生活、数据记录及分析等步骤完成活动。
例如在制作立体模型教学中,本节是三视图和立体几何的延伸,在于锻炼学生对上述知识点的应用。立体模型的制作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而为体现数学实践的趣味性、生活性,笔者鼓励学生参考个人兴趣和所需,以立体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核心,制作个人喜爱的立体模型。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需结合实际生活,选择如文具盒、圆柱笔筒等立体事物为参考,在经过三视图绘制、具体数据计算等活动后,亲手制作个人设计的立体模型。对三视图的绘制,考验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点的概念理解,而对立体图形各边长、面的大小等的数据计算和设定,也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点线面关系的理解。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涉及了学生的数学运算、模型制作、思考分析等不同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实验,开展操作型教学
在数学教材内,部分知识点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不易。数学实验的进行,能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象,以操作型学习提高对数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并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营造生动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中,更多知识点有着数形结合特征,引导学生以此完成数学实验,能充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其对数学概念清晰理解。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观察掌握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而为体现教学操作性,促使学生对相切、相离以及相交概念产生具体认知,笔者在理论教学中,便鼓励学生以实验操作手段完成学习。在本次实验中,学生可借助手绘圆和直线、铅笔和胶带圈等方式,跟随笔者思路自主创设圆线两者的相切、相交等关系情境,在学生的亲自动手中,圆心和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将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一活动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使其对圆知识点深刻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初中阶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培养学生数学实践意识和能力,使其自发运用数学观点解释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设计引导性、自主性、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以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构建实践型课堂,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理论。
参 考 文 献
[1]杜晓亮.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4):181.
[2]张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000(0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