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完善棉花花生间作配套栽培技术,寻求棉花花生间作体系下获取共同高产的最佳棉花、花生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棉花密度(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2.25万株/hm2、A2:3.0万株/hm2、A3:3.75万株/hm2、A4:4.5万株/hm2),花生密度(B)为副处理,设3个水平(B1:5.6万穴/hm2、B2:8.3万穴/hm2、B3:11.1万穴/hm2),研究不同棉花、花生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3B2处理总产值最高,为 52 126.48元/hm2,其次是A4B2处理和A3B3处理,分别较最低的A1B1处理高21.37%、14.69%、12.25%。较高的棉花种植密度(3.75万~4.5万株/hm2)和适度的花生种植密度(8.3万穴/hm2)有利于棉花花生间作体系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关键词:棉花/花生;间作;密度;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2.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092-03
收稿日期:2014-03-17
基金项目:河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编号:Z2013-07-03)。
作者简介:刘卫星(1978—),男,河南虞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棉花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间作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出率,是我国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粮棉争地、劳动力外移等多重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发展棉田间作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目前棉田间作模式主要有棉菜、棉药、棉果、棉油、棉粮(饲)等五大类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2-6]。大量研究表明,间作能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及养分的吸收量,增加作物产量[7-8]。棉花是根深、棵高、养分需求量大的耗地作物,而花生是根浅、棵矮、具有固氮功能的养地作物,棉花花生间作实现了用养结合、多熟复种,可有效缓解粮、棉、油作物间争地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王小琳等研究认为,棉花间作花生可提高土壤肥力,优化种植模式[9]。胡积送等研究认为,在棉花花生间作栽培中,棉花能充分利用花生固定的氮,花生能利用棉花活化的土壤磷[10]。Singh等研究发现,Bt棉花与花生间作后棉花的氮、磷、钾的吸收量比单作分别高79.4、6.6、46.0 kg/hm2[11]。金路路等认为,在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可使棉花吐絮时间提前且集中,并能改善纤维品质,提高衣分和霜前花率[12]。
豫东地区是河南省棉花和花生的主产区之一,棉花花生间作模式在当地被逐渐推广应用,但相关生产环节仍不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棉花花生间作栽培技术体系,本研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棉花和间作花生种植密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棉花花生间作高产、优质、多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百棉1号,由河南科技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供试花生品种为商研9807,由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4月至11月在河南省杞县葛岗镇进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棉花密度(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2.25万株/hm2、A2:3.0万株/hm2、A3:3.75万株/hm2、A4:4.5万株/hm2),花生密度(B)为副处理,设3个水平(B1:5.6万穴/hm2、B2:8.3万穴/hm2、B3:11.1万穴/hm2),每个处理重复3次。
以2 m为一幅,2011年10月3日播种10行大蒜,行距20 cm,播后覆盖地膜。2012年4月25日在大蒜第1行与第2行间和第3行与第4行间直播2行棉花,呈三角形交错留苗,株距分别为44.44、33.33、26.67、22.22 cm,棉花窄行距40 cm,宽行距160 cm。花生于5月5日播种,穴距为18 cm,每穴播种2粒种子,播种方法为2行/幅播于大蒜第6行与第7行间和第8行与第9行间(密度为5.6万穴/hm2),花生行距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60 cm;3行/幅播于大蒜第5行与第6行间、第7行与第8行间和第9行与第10行间(密度为8.3万穴/hm2),花生等行距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40 cm;4行/幅播于大蒜第5行与第6行间、第6行与第7行间、第8行与第9行间和第9行与第10行间(密度为11.1万穴/hm2),花生窄行距 20 cm,宽行距 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40 cm。以2幅为1个小区,小区宽4.0 m,长5.0 m,小区面积20 m2。
1.3调查项目
每个处理任选1幅为取样点,每行定点连续10株为调查株。棉花于现蕾后调查第1果枝节位,9月15日前后调查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吐絮盛期取中部50铃测定单铃质量,收获后混合取样测衣分。花生成熟收获后调查主茎高、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等。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DPS 6.5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配置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棉花花生不同间作密度配置对棉花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随着棉花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以A3处理的产量最高,比最低的A1处理高21.03%。棉花产量随着间作花生密度的增加而减少,B1、B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B3处理间差异显著。2个因素互作间差异显著,以A3B2处理产量最高,较最低的A1B3处理高23.88%。
2.2不同密度配置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棉花单株铃数随棉花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A1处理单株铃数最高,极显著高于A3、A4处理,不同间作花生密度下以B1处理的棉花单株铃数最高,但与B2、B3处理差异不显著。随棉花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铃重降低,最高的
关键词:棉花/花生;间作;密度;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2.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092-03
收稿日期:2014-03-17
基金项目:河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编号:Z2013-07-03)。
作者简介:刘卫星(1978—),男,河南虞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棉花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间作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出率,是我国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受粮棉争地、劳动力外移等多重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发展棉田间作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目前棉田间作模式主要有棉菜、棉药、棉果、棉油、棉粮(饲)等五大类型,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2-6]。大量研究表明,间作能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及养分的吸收量,增加作物产量[7-8]。棉花是根深、棵高、养分需求量大的耗地作物,而花生是根浅、棵矮、具有固氮功能的养地作物,棉花花生间作实现了用养结合、多熟复种,可有效缓解粮、棉、油作物间争地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王小琳等研究认为,棉花间作花生可提高土壤肥力,优化种植模式[9]。胡积送等研究认为,在棉花花生间作栽培中,棉花能充分利用花生固定的氮,花生能利用棉花活化的土壤磷[10]。Singh等研究发现,Bt棉花与花生间作后棉花的氮、磷、钾的吸收量比单作分别高79.4、6.6、46.0 kg/hm2[11]。金路路等认为,在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可使棉花吐絮时间提前且集中,并能改善纤维品质,提高衣分和霜前花率[12]。
豫东地区是河南省棉花和花生的主产区之一,棉花花生间作模式在当地被逐渐推广应用,但相关生产环节仍不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棉花花生间作栽培技术体系,本研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棉花和间作花生种植密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棉花花生间作高产、优质、多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百棉1号,由河南科技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供试花生品种为商研9807,由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4月至11月在河南省杞县葛岗镇进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棉花密度(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2.25万株/hm2、A2:3.0万株/hm2、A3:3.75万株/hm2、A4:4.5万株/hm2),花生密度(B)为副处理,设3个水平(B1:5.6万穴/hm2、B2:8.3万穴/hm2、B3:11.1万穴/hm2),每个处理重复3次。
以2 m为一幅,2011年10月3日播种10行大蒜,行距20 cm,播后覆盖地膜。2012年4月25日在大蒜第1行与第2行间和第3行与第4行间直播2行棉花,呈三角形交错留苗,株距分别为44.44、33.33、26.67、22.22 cm,棉花窄行距40 cm,宽行距160 cm。花生于5月5日播种,穴距为18 cm,每穴播种2粒种子,播种方法为2行/幅播于大蒜第6行与第7行间和第8行与第9行间(密度为5.6万穴/hm2),花生行距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60 cm;3行/幅播于大蒜第5行与第6行间、第7行与第8行间和第9行与第10行间(密度为8.3万穴/hm2),花生等行距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40 cm;4行/幅播于大蒜第5行与第6行间、第6行与第7行间、第8行与第9行间和第9行与第10行间(密度为11.1万穴/hm2),花生窄行距 20 cm,宽行距 40 cm,花生与棉花间距40 cm。以2幅为1个小区,小区宽4.0 m,长5.0 m,小区面积20 m2。
1.3调查项目
每个处理任选1幅为取样点,每行定点连续10株为调查株。棉花于现蕾后调查第1果枝节位,9月15日前后调查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吐絮盛期取中部50铃测定单铃质量,收获后混合取样测衣分。花生成熟收获后调查主茎高、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等。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DPS 6.5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配置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棉花花生不同间作密度配置对棉花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随着棉花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以A3处理的产量最高,比最低的A1处理高21.03%。棉花产量随着间作花生密度的增加而减少,B1、B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B3处理间差异显著。2个因素互作间差异显著,以A3B2处理产量最高,较最低的A1B3处理高23.88%。
2.2不同密度配置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
由表2可知,棉花单株铃数随棉花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A1处理单株铃数最高,极显著高于A3、A4处理,不同间作花生密度下以B1处理的棉花单株铃数最高,但与B2、B3处理差异不显著。随棉花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铃重降低,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