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特殊教育学校 河北 大名 056900)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教师率先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2. 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买电器》时,我创设了到家电商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你们高兴吗?可它们的价钱不知道。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师出示图片)提问:台灯的价钱是比70少3的数;电饭锅的价钱百位上是2,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十的一半;VCD的价钱是由4个百5个1组成的。使用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游戏中走进数学。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3. 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3.1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3.2 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3 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4. 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来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
其次,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述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总之,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当学生要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前因后果,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从课堂开始,从点滴做起。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我们也努力在实现,那么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教师率先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2. 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买电器》时,我创设了到家电商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你们高兴吗?可它们的价钱不知道。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师出示图片)提问:台灯的价钱是比70少3的数;电饭锅的价钱百位上是2,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十的一半;VCD的价钱是由4个百5个1组成的。使用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游戏中走进数学。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3. 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3.1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3.2 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3 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是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4. 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来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注意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叙述算理,讲解题目的意义。
其次,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是指含有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数学中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定义、分类、归纳、演绎等等,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在学生讲述时,要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总之,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当学生要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前因后果,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从课堂开始,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