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的改进

来源 :预防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进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使其同时适用于目前多个领域和工种的工作环境中铅的浓度测定。方法 2019年采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铅,滤膜使用消化液(浓硝酸∶高氯酸为9∶1)于220℃进行消化,用1%硝酸定容至10 ml,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初步测定。浓度高于曲线范围的样品,采用稀释样品溶液或选择燃烧头的方法重新测定。浓度低于曲线范围的样品,根据初次测定结果,适当稀释样品后采用新建石墨炉方法测定。结果采用高低两种浓度铅标准滤膜模拟采集样品滤膜,消化后定容至10 ml用火焰法上机测定,校正曲线线性范围为0.00、1.00、2.50、5.00、15.0、20.0 mg/L,高浓度滤膜样品[GBW(E)080212i]浓度在标准溶液范围内,检定结果为15.5μg/张。低浓度滤膜样品[GBW(E)080211i]初测结果低于1.00 mg/L。样品溶液稀释10倍后,采用石墨炉法在0.00、0.02、0.04、0.06、0.08、0.10 mg/L标准曲线范围测定,检定结果为5.3μg/张。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滤膜证书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增加了样品定容体积同时,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拓展了适于低浓度样品检测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能够满足职业卫生各种浓度级别现场检测的要求,适用于基层单位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监测。
其他文献
从国家正式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建立相关教育改革试点以来,"三全育人"便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和重点研究对象,高校也纷纷投身于"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建设中。"三全育人"作为新生事物,发展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从"课程思政"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共建、以及智慧教室建构等方面对"三全育人"指导思想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上半年我国爆发了新冠疫情,全国各行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考,环卫行业更是承担了城市道路和公共环卫设施的保洁消杀、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吉林市环卫行业在疫情期间从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的疫情防控,以及相关人员的疫情防护等内容。
对我国柑橘品种发展现状及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产区形成特色与品种定位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部分热门品种的发展及定位提出了建议。
羊肚菌对光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其子实体的形态和品质会受到影响。为了确定羊肚菌设施栽培过程的最适光环境,以六妹羊肚菌为材料,LED为光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照强度对六妹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选不同光质均能诱导原基形成,而蓝光、绿光和紫光不能促使原基长成成熟子实体。混合光B(紫光1%、蓝17%、绿光9%、黄光20%、橙光32%、红光21%)是羊肚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光源,能极大缩短原基形成
昆植1号羊肚菌该品种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选育。2007年7月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老君山镇老君山火烧地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和2012年在云南省师宗县人工种植基地获得的KUN1216菌株成熟子实体,采用单孢菌株交配技术和"1+1"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稳定出菇的菌株KUN1216。在云南香格里拉、丽江和昆明进行初筛和复筛,KUN1216出菇一致性好,丛生性明显、产量高,抗病性强,适于人工栽培。该菌株
期刊
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平台-人"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广电媒体和MCN机构的生产要素分别进行解构的过程中发现:作为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联接点,结合因素是融媒转型重点,也是MCN模式能被广电媒体作为转型路径引入的逻辑基础。在参考了国内媒体MCN运营现状的前提下,本文提出,基于营销模式调整、具体策略调整、赋能伙伴调整等营销策略重构的媒体MCN尝试,有望助力广电媒体优化结合因素,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
观察添加不同比例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废料栽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对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外源营养袋废料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木屑、棉籽壳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通过设计5个不同添加比例的羊肚菌外源营养袋废料(20%、40%、60%、80%、100%)的栽培料配方,比较各配方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5个添加外源营养袋废料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发菌、
学位
学位
通过介绍羊肚菌栽培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羊肚菌播前准备、播种、菌丝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关键技术,旨在更好地推广此项技术,引领当地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菇农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