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业气象观测作为现代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平行观察、测定和记载的一种专业观测.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主要模式源于前苏联,始于21世纪50年代;60—70年代的农业气象观测中断,直至80年代初恢复.目前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共为653个,分为国家一级站和二级站.观测种类分为常规农业气象观测、特种观测和农业气象试验观测.目前大部分农业气象观测站主要进行常规的农业气象观测.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河南省气象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气象观测作为现代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平行观察、测定和记载的一种专业观测.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主要模式源于前苏联,始于21世纪50年代;60—70年代的农业气象观测中断,直至80年代初恢复.目前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共为653个,分为国家一级站和二级站.观测种类分为常规农业气象观测、特种观测和农业气象试验观测.目前大部分农业气象观测站主要进行常规的农业气象观测.
其他文献
西北人影工程在西北地区选取重点区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合理设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建立了涵盖中尺度水汽、风场监测、云降水宏观场监测、云降水微观场探测的大气、云和降水宏微观三维结构及湿热力、动力综合监测网;在基地科学设计外场试验区,开展外场作业试验,开展新型催化作业装备和催化剂研发.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人影业务自主创新,为西北区域和全国人影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作业效率和水平,提高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际效益.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完成观测系统以及业务平台建设,观测资料已在研究试验中
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设计建设的新舟60增雨飞机是集催化作业、云宏微观探测以及实时通信与综合集成显示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该飞机系统建设中充分汲取了前期东北区域国家增雨飞机研制成果与经验,并在系统供电管理、催化作业能力、探测系统集成、卫星通信功能、设备系统和操作台布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改进,通过便捷操作实现对任务系统供电与各分系统的集中控制、综合显示、数据存储共享,并且机载探测、催化、通信各分系统均采用双重或多重备份设计,既保证了机载任务系统先进性设计,同时保证任务系统运行稳定
介绍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的2架空中国王350国家级作业飞机差异化和通用化的设计思路,以及西北空中国王飞机机载大气探测系统、机载催化作业系统、空地通信系统改装集成工作的所要遵循的原则、工作思路和初步方案.对后续人工影响天气区域工程项目飞机改装集成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中喜马拉雅山区是亚洲重要的山地居民聚居区,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全面改变了毗邻震源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和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方式,打断当地居民传统生产活动进程.文章拟对比研究地震前后吉隆、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居民生产活动响应特征,结果发现地震前生产性用地紧张.地震后聂拉木山区难以恢复生产,而吉隆山区得益于自然条件的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并接替聂拉木的口岸区位,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简要阐述了开展陕西渭北果业区防雹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渭北果业区冰雹研究在气候、雷达回波、雹云探空、冰雹微物理、数值模拟和防雹效果等方面的进展,并对研究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研究加深了渭北冰雹形成过程的认识,对研究高效冰雹防御方法和提高冰雹防御效果有重要意义.
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气象部门的人员数量与预算收支状况,对标世界主要气象强国,为完善我国气象保障体系,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各国预算制度不同,涉及到各国气象部门的统计口径、起止时限、货币单位、人员计数均不一样,为剔除统计口径变化影响,选取数据相对完整的2015年与2016年,以此进行国别比较,并进行了汇率换算,以尽可能结合各国经济总量、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进行均摊后进行对比分析.
农产品的质量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不论是空气湿度、日照还是降水量均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只有适宜的气候与合理的种植条件才能培育出优质的农产品.研究农产品质量,探究气象因子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体系,科学而全面地评估农产品气候品质,确定农产品等级并面向社会发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和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根据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需求,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农业气象服务,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模式和产品,近年来部分省级气象部门陆续开始为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估工作,为特色优质
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卫星遥感资料等,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西北地区以及祁连山、天山、六盘山和三江源等试验区的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等时空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降水资料能够刻画出西北试验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场时空特征,研发的小时降水融合算法对西北地区高频降水分析是有效的;涝年,由于高原抽吸作用,试验区受低层形成的辐合气流所控制,容易形成降水;旱年,高原地表不存在大范围的辐合区,试验区被干冷的偏北风所控制,不利于成云降水.利用模式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及四个试验区
“西北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巴彦淖尔人工防雹技术研究试验”于2018—2021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开展,本试验在该地区已有探测设备基础上增加X波段双偏振雷达、二维雨滴谱仪、测雹板等特种观测设备,以科学合理的设备布局及观测方式为基础开展外场研究试验,研究建立适宜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人工防雹作业特点的技术体系.利用C波段多普勒雷达、地面降雹资料研究分析了巴彦淖尔地区降雹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云移动路径,得出巴彦淖尔地区降雹天气主要发生在每年6—8月、12—20时的河套地区,主要冰雹云移动路径是自西北向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