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1家央企坐拥15234亿元的庞大账面资金!这些资金都来自哪里?其中有多少是央企自己赚的?“不差钱”的央企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敛钱四大法宝
银行借款、垄断盈利、股市融资、财政拨款是央企获取资金的四大法宝。
2009年,中国石油(601857.SH;00857.HK)一举超越了往年的中国移动(00941.HK),以1611.53亿元登上了央企上市公司“现金之王”的宝座。翻阅一下中国石油的财报报表可以看到,中国石油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短期和长期借款等。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主营收入6830.19亿元,同比减少20.20%;净利润811.49亿元,同比减少14.08%,但在此前提下,中国石油的账面资金却大幅增加,这要归功于债券融资。2009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发行了三期中期票据,共筹集资金人民币450.00亿元。随后,中国石油在2009 年9 月29 日又分别发行了2009 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9 月30 日,两次各300亿元的募集资金全额到账。凭借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两项,中国石油就将过千亿资金揽入怀中。
中国建筑(601668.SH)则凭借新股上市占据账面资金亚军的位置。2009年7月29日,中国建筑以“2009年最大规模IPO”的咄咄逼人态势,成功募集资金约492.2亿元,最终以846.99亿元的账面资金位列央企上市公司次席。
有“超级赚钱机器”之称的中国移动的资金更多来自企业平稳的盈利收入。3月18日,中国移动在香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全年实现净利润1151.66亿元,同比微增2.3%,优于预期。依赖长久以来形成的垄断地位,中移动仍保持了平均每日赚3亿元的“神话”。尽管账面资金略有下降,但仍以788.94亿元位列第三。
依赖财政注资成为央企获得资金的另一渠道。2009年,东航和南航就分别获得政府注资70亿元和30亿元。有专家分析,央企“不差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央企政府背景造就的垄断优势。
“大方”央企花钱随意
那么,央企的巨额资金最终又花到哪里去了呢?仍以中国石油为例。按照中国石油在财务报告中的表述,公司的资金主要用于经营活动、资本性支出、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以及向公司股东分配股利。中石油2009年半年报显示,预计2009年全年资本性支出为2331亿元; 2009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931.42亿元,主要是由于预付工程款及收购支出增加。同时,中国石油2009年期间两次分红,2008年底10派1.4953元(含税);2009年中期10派1.2417元(含税)。
不过,在垄断企业这些看似合理的资金使用背后,垄断者自己却用垄断红利大快朵颐。资料显示,目前电力、电信、烟草、石油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加上福利待遇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更为严重的是央企资金的滥用问题。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认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垄断呈现越来越强的形态,“小企业贷不到钱,大企业钱太多”。由于手上资金太过充裕,很多垄断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企业大量利润来自股市,“所以那么多国有企业拿地王。”
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至少有20%的信贷资金未能进入实体经济,其去向是资本市场。2009年6月,国资委纪委督察组专门针对电网、电信、交通、装备、建筑、冶金、建材等7大领域的央企进行检查,了解这些央企在承接中央重点建设项目后获得的巨额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情况,其间还涉及央企反腐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李金华强调,高利润掩盖了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问题,导致垄断情况更为严重,垄断企业如果不真正进行股份制改革,允许各种资本进入,势必会让社会产生巨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国资预算要加强人大监督,而且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并经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只有避免乱花钱,才可能有结余,才能补充到社保和其它公共服务,让民众分享到国企的收益。”
分红制度改革再成焦点
对于央企而言,已经积累的庞大现金流必须得有出路。在目前体制下,央企上缴红利再多,也不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好处或经济上的利益。更糟糕的是,上缴红利等于是让渡了现金流的控制权。而失去了现金流控制权就等于失去了与国有出资人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央企高管们并没有这个动力。不计成本高价拿地,不仅可以减少存量现金流,把摊子铺得更大,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红利上缴,维护既得现金流控制权。
根据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9445.4亿元,同比增长10.3%,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从2001年的9家扩展到2009年的34家。
但与此同时,央企红利从547.5亿元减少到270亿元,锐减277亿元,降幅逾50%;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两家就贡献了200亿以上。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央企全年实现利润6961.8亿元,而2007年的利润是9968亿元,央企整体利润缩水30%。
2009年12月31日,国资委公布200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计划,经国务院批准,预算总额为873.6亿元。预算仍将侧重于改革重组,其中600亿用于电信改革,余下的273.6亿元将用于三部分: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央企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75亿元;支持汶川地震受灾损失较重的央企灾后恢复重建的预算支出139.6亿元;推进央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59亿元。据财政部官员透露,800多亿元预算包含了财政专款专项支出,如占大头的电信重组改革的600亿更多是专款专项的费用。
今年,央企红利3年试行期即将到期,央企红利下一步如何征收和利用再成焦点,央企上缴比例是否仍沿用目前标准、金融企业是否上缴红利、红利如何使用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国资委坚决支持把部分国企的收益转为社保基金。目前我国社保有10万亿元缺口,每年亏空约1000亿元。如果中央企业的大部分红利得以补充全国社保,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大批国有企业也会把红利充实到地方社保,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之前,社保亏空就可以得到弥补。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改革央企分红制度,央企分红主要应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央企的经营绩效和垄断性收入直接和全民福祉挂钩,真正回报民众。
敛钱四大法宝
银行借款、垄断盈利、股市融资、财政拨款是央企获取资金的四大法宝。
2009年,中国石油(601857.SH;00857.HK)一举超越了往年的中国移动(00941.HK),以1611.53亿元登上了央企上市公司“现金之王”的宝座。翻阅一下中国石油的财报报表可以看到,中国石油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短期和长期借款等。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主营收入6830.19亿元,同比减少20.20%;净利润811.49亿元,同比减少14.08%,但在此前提下,中国石油的账面资金却大幅增加,这要归功于债券融资。2009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发行了三期中期票据,共筹集资金人民币450.00亿元。随后,中国石油在2009 年9 月29 日又分别发行了2009 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9 月30 日,两次各300亿元的募集资金全额到账。凭借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两项,中国石油就将过千亿资金揽入怀中。
中国建筑(601668.SH)则凭借新股上市占据账面资金亚军的位置。2009年7月29日,中国建筑以“2009年最大规模IPO”的咄咄逼人态势,成功募集资金约492.2亿元,最终以846.99亿元的账面资金位列央企上市公司次席。
有“超级赚钱机器”之称的中国移动的资金更多来自企业平稳的盈利收入。3月18日,中国移动在香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全年实现净利润1151.66亿元,同比微增2.3%,优于预期。依赖长久以来形成的垄断地位,中移动仍保持了平均每日赚3亿元的“神话”。尽管账面资金略有下降,但仍以788.94亿元位列第三。
依赖财政注资成为央企获得资金的另一渠道。2009年,东航和南航就分别获得政府注资70亿元和30亿元。有专家分析,央企“不差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央企政府背景造就的垄断优势。
“大方”央企花钱随意
那么,央企的巨额资金最终又花到哪里去了呢?仍以中国石油为例。按照中国石油在财务报告中的表述,公司的资金主要用于经营活动、资本性支出、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以及向公司股东分配股利。中石油2009年半年报显示,预计2009年全年资本性支出为2331亿元; 2009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931.42亿元,主要是由于预付工程款及收购支出增加。同时,中国石油2009年期间两次分红,2008年底10派1.4953元(含税);2009年中期10派1.2417元(含税)。
不过,在垄断企业这些看似合理的资金使用背后,垄断者自己却用垄断红利大快朵颐。资料显示,目前电力、电信、烟草、石油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加上福利待遇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更为严重的是央企资金的滥用问题。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认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垄断呈现越来越强的形态,“小企业贷不到钱,大企业钱太多”。由于手上资金太过充裕,很多垄断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企业大量利润来自股市,“所以那么多国有企业拿地王。”
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至少有20%的信贷资金未能进入实体经济,其去向是资本市场。2009年6月,国资委纪委督察组专门针对电网、电信、交通、装备、建筑、冶金、建材等7大领域的央企进行检查,了解这些央企在承接中央重点建设项目后获得的巨额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情况,其间还涉及央企反腐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李金华强调,高利润掩盖了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问题,导致垄断情况更为严重,垄断企业如果不真正进行股份制改革,允许各种资本进入,势必会让社会产生巨大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国资预算要加强人大监督,而且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并经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只有避免乱花钱,才可能有结余,才能补充到社保和其它公共服务,让民众分享到国企的收益。”
分红制度改革再成焦点
对于央企而言,已经积累的庞大现金流必须得有出路。在目前体制下,央企上缴红利再多,也不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好处或经济上的利益。更糟糕的是,上缴红利等于是让渡了现金流的控制权。而失去了现金流控制权就等于失去了与国有出资人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央企高管们并没有这个动力。不计成本高价拿地,不仅可以减少存量现金流,把摊子铺得更大,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红利上缴,维护既得现金流控制权。
根据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9445.4亿元,同比增长10.3%,进入全球“财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从2001年的9家扩展到2009年的34家。
但与此同时,央企红利从547.5亿元减少到270亿元,锐减277亿元,降幅逾50%;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两家就贡献了200亿以上。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央企全年实现利润6961.8亿元,而2007年的利润是9968亿元,央企整体利润缩水30%。
2009年12月31日,国资委公布200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计划,经国务院批准,预算总额为873.6亿元。预算仍将侧重于改革重组,其中600亿用于电信改革,余下的273.6亿元将用于三部分: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央企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75亿元;支持汶川地震受灾损失较重的央企灾后恢复重建的预算支出139.6亿元;推进央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59亿元。据财政部官员透露,800多亿元预算包含了财政专款专项支出,如占大头的电信重组改革的600亿更多是专款专项的费用。
今年,央企红利3年试行期即将到期,央企红利下一步如何征收和利用再成焦点,央企上缴比例是否仍沿用目前标准、金融企业是否上缴红利、红利如何使用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国资委坚决支持把部分国企的收益转为社保基金。目前我国社保有10万亿元缺口,每年亏空约1000亿元。如果中央企业的大部分红利得以补充全国社保,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大批国有企业也会把红利充实到地方社保,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之前,社保亏空就可以得到弥补。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改革央企分红制度,央企分红主要应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央企的经营绩效和垄断性收入直接和全民福祉挂钩,真正回报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