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中,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的发展。这一术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凝结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华。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质的解读,从马克思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一带一路”思想,为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深厚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的发展,是各方面思想的精髓。其中包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自由思想。因此,它的价值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精华,借鉴西方文明共同体思想,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共同进步。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人类上下五千年历史共同文明的深层积淀,渊远流长。共同体的文化渊源是新的人类文明到来的曙光和前奏,这一理念汇通中外,承接古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以及社会人类共同价值观和西方文明 “共同体”思想的概念总结。
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诗、书、礼、易等精华的凝结,同时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天人合一境界。所谓古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天下为公的生活情怀中,人类的思想和自身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发展。所谓天下太平,世界的普遍聯系性原理中影响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社会万物的联系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仅能够加强人与人的关系,促使世界各国之间达成自由、平等、互利、共赢的关系。
其次,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向来强调,在世界万物中,皆有生命。将实践的主体与社会的客体结合起来。运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体会现实世界。讲究阴阳和谐与万物之间的融合共生,皆存在于统一体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理论和人类解放理论的学说。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进行深入解读。主要以19世纪的西方主导的以布雷思顿国际关系体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这一点中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肯定和坚持。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后提出必须切实推进和着重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新方向、新思路,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的实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自由人联合体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系,谋求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在此影响下,习总书记加深了关于共同体的解读。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中国,应当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发展。
另外,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与人类的解放,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抽象的人”,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理解“现实的人”,在物质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转变飞跃和发展。立足全球化的背景,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各国家经济发展,创建绿色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由此可见,在发展的同时也对呼吁各个国家之间进行齐心协力,致力于世界持久和平的发展。毋庸置疑,这是马克思自由人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所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深深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属性,这里的社会属性指的结合不同人类群体的实践活动发展。社会发展中不存在被孤立的事物,每一个人都是在社会中自由发展起来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自我提升。社会共同体的优越性在于借用特殊的纽带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结合起来,将家庭、民族以及社会组织相互联系起来。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认为,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二者相互发展、相互制约,贯穿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始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是对自由人的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性体现,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是推动者又是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在这一基础上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意义,从人的角度去出发解决人的问题,为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坚持世界是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促使我们理解事物的关键因素,两者核心是矛盾发展中的对立与统一。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人类面临着自然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危机问题等重大挑战,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是各个国家共同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马克思哲学的“三大社会形态”
在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马克思就从人生活的维度和方式去进一步的挖掘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物质生活实践中,构成了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起初人们的生产能力只受到社会基本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在实践中,人类生活不仅依赖于社会,还依赖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主体。纵观历史的发展,从最初的原始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到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无不验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蕴。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环节。对于这种趋势的发展,需要明确提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既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进步,又利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是创立在在社会实践的思想上,“人是类存在物”思想的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憧憬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蓝图规划,是对解放自由人类的关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的升华。这是新形态趋势下的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不仅从多方面对自由人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同时也解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过程。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的“自由人”两者区别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是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共同致力于绿色、和谐的发展道路。将世界各国看成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往中,加强世界范围更大的变革,促进历史与时代的共同发展。
三、新时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对策
新时代发展中,倡导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思想,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和理论能力。实现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思想。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各个国家之间,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社会制度迥异,其中最明显的是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尊重差异,世界话语演化方向和发展态势时代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着重发展长远利益,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形势,在差异的基础上,又要共同发展。既要学习,又要内省。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消极的影响,不可因为局部原因放弃世界的整体发展,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制度和规则中,推及全球文化的广泛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时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在进步同时,也带来全球的生化危机,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各国之间的动荡对世界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切不可为了局部利益去破坏全局的利益。发展是一条长远道路,应该多方面,深层次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兼顾民族与人类主体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类”的含义,“命运”的特点以及“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所在。第一,“人类”一词,不仅是对各个国家身份的超越,也鲜明的体现出人类勇于担当的精神 “命运”是在人类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其同一性 “共同体”共同建立起地球村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好社会发展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同时,還需从现实人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既要顾及发展,又要协调生态。在发展的同时,既不能丢掉国家自身的文化内涵,又能对各国的优秀文化进行兼收并续,共同发展。在进行自我发展的同时,又要避免陷入其他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努力”我们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建立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总之,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世界人民共同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宏伟发展目标。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社会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全人类解放。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84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2013 版.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 11-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84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作者简介:符冠花(1995—),女,汉族,海南儋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的发展,是各方面思想的精髓。其中包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自由思想。因此,它的价值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精华,借鉴西方文明共同体思想,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共同进步。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人类上下五千年历史共同文明的深层积淀,渊远流长。共同体的文化渊源是新的人类文明到来的曙光和前奏,这一理念汇通中外,承接古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以及社会人类共同价值观和西方文明 “共同体”思想的概念总结。
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诗、书、礼、易等精华的凝结,同时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天人合一境界。所谓古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天下为公的生活情怀中,人类的思想和自身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发展。所谓天下太平,世界的普遍聯系性原理中影响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社会万物的联系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仅能够加强人与人的关系,促使世界各国之间达成自由、平等、互利、共赢的关系。
其次,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向来强调,在世界万物中,皆有生命。将实践的主体与社会的客体结合起来。运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体会现实世界。讲究阴阳和谐与万物之间的融合共生,皆存在于统一体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理论和人类解放理论的学说。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进行深入解读。主要以19世纪的西方主导的以布雷思顿国际关系体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这一点中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肯定和坚持。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议后提出必须切实推进和着重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新方向、新思路,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的实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自由人联合体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系,谋求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在此影响下,习总书记加深了关于共同体的解读。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中国,应当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发展。
另外,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与人类的解放,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抽象的人”,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理解“现实的人”,在物质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转变飞跃和发展。立足全球化的背景,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各国家经济发展,创建绿色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由此可见,在发展的同时也对呼吁各个国家之间进行齐心协力,致力于世界持久和平的发展。毋庸置疑,这是马克思自由人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所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深深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属性,这里的社会属性指的结合不同人类群体的实践活动发展。社会发展中不存在被孤立的事物,每一个人都是在社会中自由发展起来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自我提升。社会共同体的优越性在于借用特殊的纽带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结合起来,将家庭、民族以及社会组织相互联系起来。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认为,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二者相互发展、相互制约,贯穿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始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是对自由人的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性体现,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是推动者又是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在这一基础上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意义,从人的角度去出发解决人的问题,为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坚持世界是矛盾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促使我们理解事物的关键因素,两者核心是矛盾发展中的对立与统一。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人类面临着自然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危机问题等重大挑战,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是各个国家共同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了马克思哲学的“三大社会形态”
在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马克思就从人生活的维度和方式去进一步的挖掘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物质生活实践中,构成了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要素。起初人们的生产能力只受到社会基本经济条件和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在实践中,人类生活不仅依赖于社会,还依赖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主体。纵观历史的发展,从最初的原始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到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无不验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蕴。在这一点上,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环节。对于这种趋势的发展,需要明确提出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既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进步,又利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是创立在在社会实践的思想上,“人是类存在物”思想的延伸。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憧憬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蓝图规划,是对解放自由人类的关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的升华。这是新形态趋势下的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不仅从多方面对自由人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同时也解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过程。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的“自由人”两者区别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是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共同致力于绿色、和谐的发展道路。将世界各国看成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往中,加强世界范围更大的变革,促进历史与时代的共同发展。
三、新时代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对策
新时代发展中,倡导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思想,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和理论能力。实现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思想。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各个国家之间,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社会制度迥异,其中最明显的是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尊重差异,世界话语演化方向和发展态势时代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着重发展长远利益,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形势,在差异的基础上,又要共同发展。既要学习,又要内省。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消极的影响,不可因为局部原因放弃世界的整体发展,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命运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制度和规则中,推及全球文化的广泛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时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在进步同时,也带来全球的生化危机,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各国之间的动荡对世界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切不可为了局部利益去破坏全局的利益。发展是一条长远道路,应该多方面,深层次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兼顾民族与人类主体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类”的含义,“命运”的特点以及“共同体”的价值意蕴所在。第一,“人类”一词,不仅是对各个国家身份的超越,也鲜明的体现出人类勇于担当的精神 “命运”是在人类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其同一性 “共同体”共同建立起地球村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好社会发展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同时,還需从现实人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既要顾及发展,又要协调生态。在发展的同时,既不能丢掉国家自身的文化内涵,又能对各国的优秀文化进行兼收并续,共同发展。在进行自我发展的同时,又要避免陷入其他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努力”我们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建立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总之,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世界人民共同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宏伟发展目标。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社会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全人类解放。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84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2013 版.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 11-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84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作者简介:符冠花(1995—),女,汉族,海南儋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