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评价分析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近年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对洞庭湖15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重金属(Cu、Zn、Pb、Cd、Ni、Cr、Hg、As)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并运用有机指数和综合营养法对TN、TP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地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 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w(TN)和w (TP)的范围分别介于576-1526 mg·kg-1,482-982 mg·kg-1之间.空间分布上,TN和TP总体均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在0.08-378.5 mg·kg-1之间,Cu、Ni呈现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Cd、Hg、Pb、As呈现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Cr呈现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Zn呈现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东洞庭湖.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Ⅳ级污染点位约占所有点位的20%,有机氮Ⅲ级污染点位占比约为73.3%.营养盐综合污染指数等级为中度污染,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风险RI值为483,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为重污染,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空间整体呈现为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地积累指数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呈现偏重污染,空间分布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研究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综合污染呈现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重污染状态,Cd、Hg两种重金属的风险最高,洞庭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主要是这两种重金属造成的.
其他文献
化工工程在实际建设中,有关设备管道及管道材料方面的设计直接关系整个工程质量,所以,要想提高化工工程质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明确化学物质在化工工程具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我们在化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掌握和实时监控设备管道的基本质量,在合理管控化学物质对于设备管道应用质量的影响之下提升化学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安全。
针对当前农药广泛使用导致土壤环境严重遭受破坏的问题,本文以华北某区域土壤农药残留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环境生态学及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农药残留对土壤环境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果园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哒满灵、嘧菌酯等农药残留含量最大值普遍高于菜地;其中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与土壤环境指标中的pH、有效磷、有效锰、有效锌、Hg以及Cu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这两种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苯醚甲环唑在研究区内检出率较高(果园80.95%、菜地55.00%),其浓度梯度分析结果说明土壤中苯醚甲
为筛选出适应钼矿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测定了黔北毛石镇钼矿区土壤及14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和根部中Mo、Pb、Cd、Cu、Cr、Mn和Zn含量,并对比分析了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钼矿区周边土壤Mo、Cu、Cd、Zn存在严重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26.71、12.90、2.36和2.8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19.48,远超重度污染水平限值,表现为Mo-Cu-Cd-Zn的复合污染;14种优势植物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大于1,含量均超出植物正常范围;野艾蒿(Artemi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