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7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行水方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死亡率5.13%略低于对照组的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提高疗效,一定程度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自拟益气行水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12-02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严重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晚期致死诱因之一,其治疗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代医学可较好控制腹膜炎感染,但不能有效消退腹水,易致反复感染,预后较差,而中医在此方面有独特疗效。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应用疗效,笔者以其治疗患者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腹水检查,参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确诊。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3-76岁,平均(52.3±9.1)岁;首次发病11例,再发或多发2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34-77岁,平均(52.7±9.4)岁;首次发病8例,再发或多发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疑似病例、伴可并发腹水或细菌性腹膜炎的其它疾病及已出现继发疾病的患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护肝、平衡水电解质、能量支持、利尿等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行水方:方药组成:黄芪45g、干姜15g、生大黄20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15g、大腹皮12g、茵陈15g、黄芩15g、黄连15g、鳖甲12g、赤芍12g、益母草15g、丹參15g、甘草9g;随证加减:气滞甚者加柴胡15g、香附12g,湿热重者加滑石12g、猪苓15g、龙胆草12g,肾阳虚者加制附12g、肉桂9g、杜仲12g,肾阴虚者加沙参12g、麦冬15g、枸杞12g;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分两次温服。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汪慧兰[2]学者研究制定:治愈:腹水完全或明显消退,腹膜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腹水常规检查正常,培养未发现致病菌;好转:腹水有所消退,腹膜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腹水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培养未发现致病菌;未愈:不满足上述标准;死亡:因自发性腹膜炎继发疾病死亡。治愈、好转之和为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应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完成2个疗程后,观察组存活37例,死亡2例,对照组存活31例,死亡8例,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例(%)]
  组别1例数1治愈1好转1未愈1死亡1总有效对照组1391811611114(10.26)124(61.54)观察组1391131211312(5.13)△134(87.18)▲注:组间对比,△χ2=0.7222,△P>0.05;▲χ2=6.7241,▲P<0.05。3讨论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易因全身及肝脏免疫功能下降、胃肠屏障能力减退、侵入性操作等原因诱发自发性腹膜炎[3],现代医学虽可有效控制感染,但不能有效去除病因,再发率极高,多次、长期应用抗生素易出现耐药而影响预后。本病类属于中医学之“鼓胀”,其多因肝病迁延不愈,疏泄失机,气机紊乱乘于脾土,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机,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土壅木郁,发为鼓胀,正气耗伤,复感外邪或鼓胀不愈,水湿不去,痰瘀留着,可化而成热,故对其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行水除湿、扶正祛邪为主[4]。笔者自拟益气行水方以黄芪健脾益气行水、干姜温脾助阳化水,二者助正气,逐阴水,共为君药;大黄泄热攻积、荡涤肠胃,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泽泻祛湿利水,四者助君药行气助运,逐邪自下而出,共为臣药,大腹皮下气行水,茵陈清热退黄,黄芩、黄连清热解毒,鳖甲滋阴散结,赤芍凉血柔肝,益母草、丹参活血祛瘀利水,八味佐助君臣清热利湿、阴中求阳、活血散结,少加甘草和中补气为使,诸药合用,可益气扶正、行水逐邪、活血清热,标本兼治。西药对症治疗稳定病情,缓其标,为中药起效提供支持,中药辨证论治缓图扶正,顾其本,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提高疗效,一定程度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l(9):1171-1174.
  [2]汪慧兰.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2):334-337.
  [3]缪晓辉.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处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015-1018.
  [4]邱丽,陈嘉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21-292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用窄谱中紫外线照射配合氟芬那酸丁脂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1例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甲钴铵,行微波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外涂氟芬那酸丁脂软膏,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为62.9%,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显效率为91.7%,总有效率为97.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04-01  1 资料方法  患者,男,28岁。因不时胸闷,气短,无力两月余,加重3天入院。患者两月前在当地金矿劳累后不时出现胸闷,气短,烦躁,无胸痛,因患者以前有心肌炎,按病毒性心肌炎给予治疗。休息后症状有所好转。在半月前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烦躁,浑身无力
期刊
【摘要】尽管血府逐瘀汤加减适用临床的病证复杂多变,但总以血瘀气滞为辨证要点。只要符合血瘀的病机,均可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治愈。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顽固性失眠;痛经;肌衄;偏头痛;胸痛;哮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11-01血府逐瘀汤系《医林改错》方,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地佐辛复合氯诺昔康、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氯诺昔康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地佐辛5㎎、氯诺昔康8㎎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50u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HR、SPO2、MAP、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手术结束时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在术后1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某初中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探索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及时处理同类疫情。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概述、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防治措施。结果:经调查,认定该起疫情为普通流感在学校内的爆发流行,通过实施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是控制疫情大爆发的关键,流感的早隔离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流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