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初中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能促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意境与内涵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教师在利用古诗文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诗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造成古诗文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发挥文化传播作用。为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育利用古诗文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不足
首先,课堂缺少趣味性。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语文课堂中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古诗文教学课堂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教师课上多样化活动开展较少,无法调动学生的课上积极性,无法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古诗文的翻译与背诵,从而忽略诗词意境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在乎学生的成绩,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
最后,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按照课本教材確定教学内容,由于教师课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造成学生在课上沉默寡言,无法积极配合教师。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限制学生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课上朗诵促使学生感受古诗文形式美
古诗文一般采用押韵的手法进行创作,不同的诗词节奏变化不同,因此古诗文带有的魅力更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朗诵与学习古诗文之间的联系,在课上充分利用古诗文带有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天净沙·秋思”一文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朗诵,确保学生掌握诗词节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掌握诗词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将表情动作添加到朗诵中,使学生能加深诗词阅读感受。
其次,教师针对诗词进行讲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教师应详细介绍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及诗词创作的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诗词进一步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逐步讲解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背景,通过词语进一步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离乡的游子心境。为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从诗词意象讲解引导学生的客观情感。比如,诗词中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等,作者借景抒情点明“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
(二)主题课堂活动加强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课堂中,为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主题教学十分重要,能有效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下,选择适当的诗文进行教学。比如在中秋节到来之时,教师带动班级学生开展以中秋为主题的课堂活动,以《水调歌头》为例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感触。为积极调动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课堂竞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确保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发言。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词,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更注重考点,引导学生积极背诵记忆知识点,从而忽略学生的课程感受。为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如梦令”为例,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前做好课堂准备,设置PPT课件,在教学之前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在阅读诗词时,感受作者写作意境。“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该诗词中主要讲述词人郊外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绪以及心境。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师在课上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比如“不归路的原因是什么”,“文中两个争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诗词,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终做好总结。
结束语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将古诗词中的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精神思想。
参考文献
[1]胡春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9(27):27.
[2]冯彩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9(23):112.
[3]徐学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39-40.
(4)王英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C]// 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2019.
[5]阎家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时代,2014(24):112-112.
(6)顾伟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书育人,651(29):71-72.
[7]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4):138-139.
[8]苏小松.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中)(4).
(9)许义.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4):89-89.
[10]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11]郭铁松[1].初中语文古诗文拓展教学模式的研究[J].神州:250.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造成古诗文教学无法在课堂上发挥文化传播作用。为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育利用古诗文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不足
首先,课堂缺少趣味性。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语文课堂中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古诗文教学课堂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教师课上多样化活动开展较少,无法调动学生的课上积极性,无法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古诗文的翻译与背诵,从而忽略诗词意境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在乎学生的成绩,从而忽略学生的感受。
最后,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按照课本教材確定教学内容,由于教师课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造成学生在课上沉默寡言,无法积极配合教师。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限制学生的发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课上朗诵促使学生感受古诗文形式美
古诗文一般采用押韵的手法进行创作,不同的诗词节奏变化不同,因此古诗文带有的魅力更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朗诵与学习古诗文之间的联系,在课上充分利用古诗文带有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天净沙·秋思”一文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朗诵,确保学生掌握诗词节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掌握诗词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将表情动作添加到朗诵中,使学生能加深诗词阅读感受。
其次,教师针对诗词进行讲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教师应详细介绍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及诗词创作的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诗词进一步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逐步讲解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背景,通过词语进一步了解诗人所表达的离乡的游子心境。为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从诗词意象讲解引导学生的客观情感。比如,诗词中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等,作者借景抒情点明“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
(二)主题课堂活动加强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课堂中,为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主题教学十分重要,能有效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下,选择适当的诗文进行教学。比如在中秋节到来之时,教师带动班级学生开展以中秋为主题的课堂活动,以《水调歌头》为例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文,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感触。为积极调动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课堂竞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确保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发言。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词,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更注重考点,引导学生积极背诵记忆知识点,从而忽略学生的课程感受。为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如梦令”为例,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前做好课堂准备,设置PPT课件,在教学之前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在阅读诗词时,感受作者写作意境。“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该诗词中主要讲述词人郊外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绪以及心境。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师在课上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比如“不归路的原因是什么”,“文中两个争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诗词,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终做好总结。
结束语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将古诗词中的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精神思想。
参考文献
[1]胡春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9(27):27.
[2]冯彩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9(23):112.
[3]徐学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39-40.
(4)王英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C]// 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2019.
[5]阎家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时代,2014(24):112-112.
(6)顾伟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书育人,651(29):71-72.
[7]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4):138-139.
[8]苏小松.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中)(4).
(9)许义.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4):89-89.
[10]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11]郭铁松[1].初中语文古诗文拓展教学模式的研究[J].神州: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