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求异;立意;体裁;
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57—01
新课改下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中最主要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那么,占据了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我们该如何去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写出创新作文呢?
我认为,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求异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作文的选材、立意要求异
一般情况下,当老师给学生给出作文题目后,总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地选择更多的题材去写而不愿学生去选同一个题材作文。教师一定会强调作文的创新,以免千篇一律。例如,写“我忘不了的一个人”为题的作文,本来可以从ⅹⅹ人的勤劳、善良、朴实、真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方面去选材,可以去表现一个人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憨厚忠实、勤劳朴实,也可以写这个人无私奉献、甘于清贫等等。可学生的文章中大都会出现“母亲很早就起来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灯下陪我学习”“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爸爸辛苦地干着农活”“看着这些,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对父母的外貌描写也都是“身体越来越消瘦,脸上显出了深深的皱纹,原来乌黑的头发已经有了银丝,手上的皱纹就像一道道沟壑”。在讲评作文时,我先把还算不错的作文读了几篇,然后诙谐地问他们是不是拥有同样的父母,在哄笑中,学生也认识到了作文中的缺陷。之后我再启发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要用自己独特的慧眼去观察每个人独特的地方,这样写出来的父母才是“自己”的而不是“大家”的父母。
教育家陶行知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不少学生对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甚至连熟悉的亲人、老师和同学也缺乏“了解”,作文时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时耐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二、 作文的体裁要求异
体裁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运用最能表现题材内容的表达形式。时下的中考作文,越来越多地趋于话题作文的形式。虽然有利于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但学生的作文总是给人 “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见到观点鲜明或有个性的文章。除了学生对生活缺乏独特体验和认识外,教师与学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也是一个原因。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布置作文,提出写作要求,导致学生不愿意在作文中坦露自己的心声,或者还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习惯于循规蹈矩、千篇一律,作文自然就缺乏个性和真实情感。
例如,写“我的家乡”为题作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从人和事方面选材讴歌家乡人民不畏环境恶劣而勇于拼搏、力争改变自然面貌的精神;也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入手,赞美家乡的文化魅力,歌颂其文化底蕴;还可以从家乡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方面去选材。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如写“礁石”,可以正面抒情,写它不惧惊涛骇浪,敢当中流砥柱的精神;也可从反面议论,抨击它阻挡时代潮流的一面。
三、作文的结构要求异
结构是作文内在的有机联系、组织构造,也是题材的安排形式。即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 ,如果采用不同的作文结构,其表达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根据题材安排的需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作文,就可以顺叙,可以倒叙,还可以在顺叙或倒叙中安排插叙的方式。以“美丽的校园”为题作文,既可以时间为顺序写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也可以选定季节,以地点转换的空间顺序为线索,描写不同时间的景色特点或人文特点,还可以以“片段并列式”的结构,撷取不同的景物着力点描写。通过结构求异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自然而然地就改变了平铺直叙的现象。作文开篇、结尾要求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可以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材内容,选择适当的开篇方法。结尾要么言尽意止,迅速简洁;要么照应开篇,结构完整;要么归纳总结,揭示主题。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开篇、结尾,使文章产生“凤头”、“豹尾”的力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刘於诚
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57—01
新课改下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中最主要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那么,占据了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我们该如何去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写出创新作文呢?
我认为,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求异训练,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作文的选材、立意要求异
一般情况下,当老师给学生给出作文题目后,总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地选择更多的题材去写而不愿学生去选同一个题材作文。教师一定会强调作文的创新,以免千篇一律。例如,写“我忘不了的一个人”为题的作文,本来可以从ⅹⅹ人的勤劳、善良、朴实、真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方面去选材,可以去表现一个人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憨厚忠实、勤劳朴实,也可以写这个人无私奉献、甘于清贫等等。可学生的文章中大都会出现“母亲很早就起来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灯下陪我学习”“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爸爸辛苦地干着农活”“看着这些,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对父母的外貌描写也都是“身体越来越消瘦,脸上显出了深深的皱纹,原来乌黑的头发已经有了银丝,手上的皱纹就像一道道沟壑”。在讲评作文时,我先把还算不错的作文读了几篇,然后诙谐地问他们是不是拥有同样的父母,在哄笑中,学生也认识到了作文中的缺陷。之后我再启发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要用自己独特的慧眼去观察每个人独特的地方,这样写出来的父母才是“自己”的而不是“大家”的父母。
教育家陶行知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不少学生对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甚至连熟悉的亲人、老师和同学也缺乏“了解”,作文时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时耐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二、 作文的体裁要求异
体裁求异就是要鼓励学生运用最能表现题材内容的表达形式。时下的中考作文,越来越多地趋于话题作文的形式。虽然有利于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但学生的作文总是给人 “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见到观点鲜明或有个性的文章。除了学生对生活缺乏独特体验和认识外,教师与学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也是一个原因。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布置作文,提出写作要求,导致学生不愿意在作文中坦露自己的心声,或者还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习惯于循规蹈矩、千篇一律,作文自然就缺乏个性和真实情感。
例如,写“我的家乡”为题作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从人和事方面选材讴歌家乡人民不畏环境恶劣而勇于拼搏、力争改变自然面貌的精神;也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入手,赞美家乡的文化魅力,歌颂其文化底蕴;还可以从家乡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方面去选材。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如写“礁石”,可以正面抒情,写它不惧惊涛骇浪,敢当中流砥柱的精神;也可从反面议论,抨击它阻挡时代潮流的一面。
三、作文的结构要求异
结构是作文内在的有机联系、组织构造,也是题材的安排形式。即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 ,如果采用不同的作文结构,其表达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根据题材安排的需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作文,就可以顺叙,可以倒叙,还可以在顺叙或倒叙中安排插叙的方式。以“美丽的校园”为题作文,既可以时间为顺序写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也可以选定季节,以地点转换的空间顺序为线索,描写不同时间的景色特点或人文特点,还可以以“片段并列式”的结构,撷取不同的景物着力点描写。通过结构求异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自然而然地就改变了平铺直叙的现象。作文开篇、结尾要求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也可以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材内容,选择适当的开篇方法。结尾要么言尽意止,迅速简洁;要么照应开篇,结构完整;要么归纳总结,揭示主题。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开篇、结尾,使文章产生“凤头”、“豹尾”的力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