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石潭记》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第二段关于小谭和游鱼文字的描写,你认为妙在何处?提前调查了一下学生,大多没做。为何?答曰:"不知答什么,更不知如何答。"看来,应该趁此机会教给学生语句赏析如何答题。
在阅读理解中也会经常碰到这一类题: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试加以分析。大多数学生一看就懵了,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地教给学生如何回答这类问题,讲清相应的答题步骤和得分点,如何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等。
以上述问题为例: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试加以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一、修辞角度
首先考虑这个句子中有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如果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就应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句子的好处。
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好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紫藤萝瀑布》
这个句子明显是比喻句,我们就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来回答。先明确指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分析比喻的好处,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给学生讲清得分点和答题步骤后,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写出准确又完整的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扩展一下视野,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相应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碰到修辞类的句子该如何赏析了。
如果句中没有明显的修辞怎么办呢?
二、炼字角度
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在赏析句子时,"炼字"往往是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句话传神的动词就是"窜"。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品味一下"窜"的动作,然后再给学生讲清楚"炼字"的效果:如果对象是事物,作用就是传神地表现出某种事物的某个特点;如果对象是人物,就是传神地表达出某个人物的某种情感或某方面的性格特征。显然例句的对象是事物,整理答案得出:"窜"这个动词传神地表现了鸟儿的轻灵、敏捷,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如果修辞和炼字都没有,怎么办呢?
三、表现手法的角度
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小石潭记》第二段关于小谭和游鱼的描写妙在何处?做练习时,学生已经对文章很熟悉了,回想一下课堂内容,整个第二段是写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又无不在写水。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游鱼、鱼影、日光来衬托潭水的清澈。写到游鱼时,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鱼的生动活泼,突出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由此就可以给学生总结:关于写作手法类的句子赏析,应首先明确回答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再结合语境回答有何作用。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巧妙抓住时机,把答题的方法、步骤结合实例详细地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在阅读理解中也会经常碰到这一类题: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试加以分析。大多数学生一看就懵了,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地教给学生如何回答这类问题,讲清相应的答题步骤和得分点,如何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等。
以上述问题为例: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试加以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一、修辞角度
首先考虑这个句子中有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如果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就应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句子的好处。
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好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紫藤萝瀑布》
这个句子明显是比喻句,我们就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来回答。先明确指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分析比喻的好处,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给学生讲清得分点和答题步骤后,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写出准确又完整的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扩展一下视野,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相应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碰到修辞类的句子该如何赏析了。
如果句中没有明显的修辞怎么办呢?
二、炼字角度
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在赏析句子时,"炼字"往往是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句话传神的动词就是"窜"。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品味一下"窜"的动作,然后再给学生讲清楚"炼字"的效果:如果对象是事物,作用就是传神地表现出某种事物的某个特点;如果对象是人物,就是传神地表达出某个人物的某种情感或某方面的性格特征。显然例句的对象是事物,整理答案得出:"窜"这个动词传神地表现了鸟儿的轻灵、敏捷,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如果修辞和炼字都没有,怎么办呢?
三、表现手法的角度
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小石潭记》第二段关于小谭和游鱼的描写妙在何处?做练习时,学生已经对文章很熟悉了,回想一下课堂内容,整个第二段是写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又无不在写水。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游鱼、鱼影、日光来衬托潭水的清澈。写到游鱼时,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鱼的生动活泼,突出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由此就可以给学生总结:关于写作手法类的句子赏析,应首先明确回答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再结合语境回答有何作用。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巧妙抓住时机,把答题的方法、步骤结合实例详细地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