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93-01
创新精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创新精神贯穿人的一生,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工作都会因此而精彩。然而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并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大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人说那不就是一个粉笔点吗?他又在幼儿园里同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让孩子们说,这是什么?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猜,他们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太阳、花朵、星星、水滴、玻璃球……这是为什么?难道大学生们的想象力还不如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我们做为教师,真的应该保护并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创设宽松气氛,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做为一名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神奇与奥妙。一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水,他在用一个漏斗把水装进一个瓶子里,可是装来装去,却怎么也装不满,他不厌其烦地蹲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试验。这时,妈妈有些按捺不住了,走过去,把漏斗换成了杯子,孩子不一会儿就把瓶子装满了,可是,他却再也不感兴趣了,丢下这个游戏,去玩别的了。这个妈妈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与保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作文课描写心理活动时,教师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说:这是教师节的时候老师在桌上发现的,当发现它的时候老师非常生气,因为老师说过不允许送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它的时候不禁眉開眼笑。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对此非常好奇,拿起笔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写的那叫一个精彩。
2.尊重和扶持。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教学查字典时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拼音查字法,一种是部首查字法。可是却有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查字的时候根据这个字的声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迅速翻阅字典,不用拼音也不用部首,有时候也很快。”对于这样有创意的孩子,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逻辑中断的突然飞跃,这是一种还没有被认识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93-01
创新精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创新精神贯穿人的一生,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工作都会因此而精彩。然而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并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大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人说那不就是一个粉笔点吗?他又在幼儿园里同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让孩子们说,这是什么?这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猜,他们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太阳、花朵、星星、水滴、玻璃球……这是为什么?难道大学生们的想象力还不如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我们做为教师,真的应该保护并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创设宽松气氛,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做为一名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神奇与奥妙。一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水,他在用一个漏斗把水装进一个瓶子里,可是装来装去,却怎么也装不满,他不厌其烦地蹲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试验。这时,妈妈有些按捺不住了,走过去,把漏斗换成了杯子,孩子不一会儿就把瓶子装满了,可是,他却再也不感兴趣了,丢下这个游戏,去玩别的了。这个妈妈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与保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作文课描写心理活动时,教师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说:这是教师节的时候老师在桌上发现的,当发现它的时候老师非常生气,因为老师说过不允许送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它的时候不禁眉開眼笑。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对此非常好奇,拿起笔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写的那叫一个精彩。
2.尊重和扶持。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教学查字典时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拼音查字法,一种是部首查字法。可是却有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查字的时候根据这个字的声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迅速翻阅字典,不用拼音也不用部首,有时候也很快。”对于这样有创意的孩子,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呆板的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卡通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在集体的争论中体验到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教学的美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样,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识。这种思维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过程意识,就需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框框,运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大胆进行猜想,是一种较好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形式。直觉、灵感是人在认识过程中逻辑中断的突然飞跃,这是一种还没有被认识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