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健康无眼疾雄性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IRI组及褪黑素组,分别为6、24、24只。RIRI组及褪黑素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RIRI模型。褪黑素组大鼠按1.25 ml/kg剂量注射4 mg/ml褪黑素,RIRI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干预。建模后6、24 h及3、7 d,RIRI组及褪黑素组分别取6只大鼠用于实验。制作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阳性细胞数量。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褪黑素组与RIRI组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值与Nrf2、HO-1阳性细胞数差值的相关性。

结果

HE染色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排列整齐规则。RIRI组大鼠视网膜水肿明显,视网膜内层变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量减少。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较规则。建模后6、24 h及3、7 d,与RIRI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增厚(F=16.710、62.303、68.389、57.132,P<0.01),RGC数量增加(F=24.250、11.624、14.155、32.44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建模后6、24 h及3、7 d,与RIRI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F=49.118、134.173、76.225、18.385,P<0.01),Nrf2(F=11.041、31.480、59.246、6.740,P<0.05)、HO-1(F=128.993、21.606、51.349、8.244,P<0.05)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建模后不同时间点褪黑素组与RIRI组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值与Nrf2、HO-1阳性细胞数差值均呈直线相关(r2=0.810、0.730,P<0.01)。

结论

褪黑素可减轻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HO-1蛋白表达,抑制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无创实时检测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形态的新技术,了解其技术原理,充分认识影响OCTA图像采集与结果判读的多种因素,在图像采集以及分析判读过程中,注意OCTA图像的分层判定、OCTA血流信号分析判读以及OCTA成像伪迹辨识,进一步强化OCTA图像采集质量与报告规范,才能切实推动OCTA临床应用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技术,为眼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特征
目的对比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浅层与深层毛细血管层黄斑区微血管形态改变的差异。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的63例患者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9.76±8.48)岁。均为单眼。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黄斑区3 mm×3 mm。选择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进行分析,观察患眼是否存在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源于视盘灌注不良的视神经疾病,以视力损伤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能观察发现不同病程NAION患眼筛板前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等视盘、黄斑及脉络膜的细微形态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与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CT血管成像(OCTA)可获取较清晰的视盘及黄斑区分层视网膜、脉络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是在OCT基础上优化并结合血管成像方法,将视网膜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进行对比显像而获取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循环图像,可实现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分层成像。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通过观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以及视网膜微动脉瘤数量可对非增生型DR进行量化评估。对于晚期DR,通过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变化和累及部位可对疾病进展和预后进行客观评价。了解不同
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FAF)是一项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成像范围约200°,能发现既往FAF不能发现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内脂褐质的含量与分布情况,评价RPE细胞的代谢状态。超广角FAF可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周边部视网膜普遍存在异常自身荧光表现,且不同自身荧光表现可能对其亚型的诊断和治疗有影响;有利于监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视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黄斑微视野特征及其与视力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38例54只眼纳入研究。随机选取25例25只患眼、29例29只对侧正常眼分别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微视野检查。BCVA统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RAM的19例患者1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3岁。患眼经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瘤体均位于动脉第1~3级分支,呈局灶性纺锤状或梭形血管瘤样扩张;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瘤体早期均匀一致充盈,晚期活动期瘤体表现为强荧光素渗漏。参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