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课堂上表现出好玩、多动、不受控制等特征,这使得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大为苦恼,学生如此“不听话”,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许多小学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灵活看待,低段学生贪玩、好奇心旺盛、注意持续时间短等都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问题,是教师无法回避的,既然无法回避,为何不借力打力呢?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进行音乐教学,那不是“如虎添翼”吗?那这个“翅膀”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律动节拍。基于此,我就律动节拍思路下的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该如何有效开展进行教学探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肢体律动,培养韵律感
肢体律动是指人们随着音乐节奏肢体进行摆动的一种状态。肢体律动可以说是人们在感受音乐之美后表现出的最原始的、最本能的反应。借助肢体律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有两大好处:一是肢体律动简单有趣,符合低段学生的兴趣特征,能激发他们模仿参与的乐趣,促进律动教学的开展。二是肢体律动是音乐学习的最简单形式,可以说是音乐的入门练习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为学生下阶段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开展肢体律动教学,我认为借助律动操是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的新学期准备课时,我便利用《上学歌》开展了一次律动教学。音乐起之后,我便告诉学生跟着我的动作一起律动起来:“太阳当空照”,抬头右上放在额前作眺望动作;“花儿对我笑”,保持微笑跟节奏欢动脸部;“小鸟说早早早”,双手作扇动翅膀状;“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做出背书包的动作,欢快地晃动……这样的律动操练习比较随性,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示范一个大致的动作范例,并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学生随着音乐开心自由地律动,能有效保持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熟悉韵律,培养乐感。
二、节拍活动,强化节奏感
刚开始的律动教学都以较为随性的肢体律动为主,但音乐毕竟是一门遵循一定节拍节奏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生的律动练习应该强化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节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感知,来强化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节拍活动的开展,我认为有两项要点:一是节拍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过于复杂,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二是节拍活动的设计应该加强互动性,使节拍练习富于变化,更为有效地抓取低段学生注意力。
例如开展“听音乐打拍子”的节拍活动。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五大组,分完组之后我播放一段音乐,我跟着音乐用手和脚开始打拍子。打完节拍之后我让学生模仿我的方法,也跟着打节拍。五个大组的学生先分别在各自组里面打节拍。放过两遍音乐之后,我便让每个组推选两名学生来进行打节拍比赛,我一放音乐,十位学生就跟着节奏“啪嗒啪嗒”地动起来,最后从中选出一名节拍打得最准确,最优雅的学生,该生所在的组就有嘉奖。这样的节拍游戏互动性强,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意都比较强,能够有效地凝聚学生进行节拍练习,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三、小组探究,促进个性化
个性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教学的最强音,小学音乐教学自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培养。音乐律动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是彰显学生个性的高效平台。因此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创新使用律动;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个性化表现律动的方法。通过平台搭建和方法指引,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双提高。
我就曾组织过“小小作曲家”的小组探究活动。我将学生三个人分为一组,让他们根据自身喜好,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设计一段节拍,再由小组成员共同展示。为了引导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我还给了三个小提示:节拍打得清晰、流畅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节拍有强弱起伏变化,听起来很有感情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小组成员能够自己演绎,哼唱出节奏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加以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感知音乐,创新表达音乐的潜力,促进学生更为自主、更为个性地学习音乐,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律动节拍作为人们接收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是能发挥作用的。但其作用能发挥多少,关键还得看教师,因为小学音乐低段教学中,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知识吸收能力是比较低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设计生动多样的律动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培养韵律感,增强节奏感,最终习得音乐能力,增长音乐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一、肢体律动,培养韵律感
肢体律动是指人们随着音乐节奏肢体进行摆动的一种状态。肢体律动可以说是人们在感受音乐之美后表现出的最原始的、最本能的反应。借助肢体律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有两大好处:一是肢体律动简单有趣,符合低段学生的兴趣特征,能激发他们模仿参与的乐趣,促进律动教学的开展。二是肢体律动是音乐学习的最简单形式,可以说是音乐的入门练习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为学生下阶段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开展肢体律动教学,我认为借助律动操是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的新学期准备课时,我便利用《上学歌》开展了一次律动教学。音乐起之后,我便告诉学生跟着我的动作一起律动起来:“太阳当空照”,抬头右上放在额前作眺望动作;“花儿对我笑”,保持微笑跟节奏欢动脸部;“小鸟说早早早”,双手作扇动翅膀状;“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做出背书包的动作,欢快地晃动……这样的律动操练习比较随性,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示范一个大致的动作范例,并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学生随着音乐开心自由地律动,能有效保持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熟悉韵律,培养乐感。
二、节拍活动,强化节奏感
刚开始的律动教学都以较为随性的肢体律动为主,但音乐毕竟是一门遵循一定节拍节奏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生的律动练习应该强化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节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感知,来强化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节拍活动的开展,我认为有两项要点:一是节拍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过于复杂,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二是节拍活动的设计应该加强互动性,使节拍练习富于变化,更为有效地抓取低段学生注意力。
例如开展“听音乐打拍子”的节拍活动。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五大组,分完组之后我播放一段音乐,我跟着音乐用手和脚开始打拍子。打完节拍之后我让学生模仿我的方法,也跟着打节拍。五个大组的学生先分别在各自组里面打节拍。放过两遍音乐之后,我便让每个组推选两名学生来进行打节拍比赛,我一放音乐,十位学生就跟着节奏“啪嗒啪嗒”地动起来,最后从中选出一名节拍打得最准确,最优雅的学生,该生所在的组就有嘉奖。这样的节拍游戏互动性强,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意都比较强,能够有效地凝聚学生进行节拍练习,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三、小组探究,促进个性化
个性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教学的最强音,小学音乐教学自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培养。音乐律动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是彰显学生个性的高效平台。因此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创新使用律动;借助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个性化表现律动的方法。通过平台搭建和方法指引,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双提高。
我就曾组织过“小小作曲家”的小组探究活动。我将学生三个人分为一组,让他们根据自身喜好,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设计一段节拍,再由小组成员共同展示。为了引导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我还给了三个小提示:节拍打得清晰、流畅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节拍有强弱起伏变化,听起来很有感情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小组成员能够自己演绎,哼唱出节奏的,老师给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加以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感知音乐,创新表达音乐的潜力,促进学生更为自主、更为个性地学习音乐,为学生将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律动节拍作为人们接收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是能发挥作用的。但其作用能发挥多少,关键还得看教师,因为小学音乐低段教学中,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知识吸收能力是比较低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设计生动多样的律动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培养韵律感,增强节奏感,最终习得音乐能力,增长音乐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