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7点多,在省城上大学的晓波突然敲开了家门。父母非常惊讶,不是周末,不是假期,孩子怎么回家了?闻听晓波打算退学,父母更是震惊,震惊的简直傻眼了。这还了得!他们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刚刚开学一个月,孩子卻要退学,怎么不让他们晕头转向,心急火燎!这可怎么办?无奈之下,一家人来到了心理健康中心。
晓波为什么要退学?
晓波说之所以要退学是因为问题太多了。他感到大学和高中太不一样了,特别是他所在的班级更让人受不了。这个班上的同学都太厉害,成绩比他好,能力比他强,而且同学们心眼多,不诚实,很虚伪。特别是在宿舍里,大家谁也不拿他当回事,没人听他的,没人追随他,他觉得自己和别人处不来,受到排挤,受到冷落。看到同学三三两两的一起上自习,逛街,他却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往。所以很多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去上课,去图书馆,去餐厅。
晓波说,不久前班里选举班委会,他竞选体育委员,然而没有几个人给他投票,这让他感觉特别不好。他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相处,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上周末,学校组织文娱活动,晓波说不喜欢这种活动,没有参加。过后,他更觉得自己和这个集体格格不入。他感叹道,为什么大学和高中不一样了?
上高中的时候,晓波都是在家里食宿,上大学了才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和同学一起生活。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同学跟他关系很好,同学们差不多都围着他转,他还当过生活委员。
晓波的所谓一大堆问题,其实就是面对大学新生活出现了适应障碍。人与环境要不断保持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就是适应。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面对每一次人生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从这个角度说,大学新生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过集体食宿生活,都面临一个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一般都会逐渐走过适应期,走向成熟。晓波只是适应性问题比较严重,出现了适应障碍,因而心灵找不到出路。
退学就是出路吗?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当事人的自我领悟。于是,我们就退学后的出路进行了讨论。晓波说出了自己的种种设想:一是转班或转校,二是复读明年重考,三是在家里自我调整好了再去上学,四是实在不行就不上学了找个地方上班……从表面看,晓波的每一种设想都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但是,这些设想的实质都是在逃避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是逃避不掉的。所以,晓波设想的哪一条路都走不通。晓波的出路只能是积极勇敢地去适应新的人际环境,补上人际适应这一课。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晓波领悟很好,点头说:“我知道了,逃避不是出路,我明天就返校,不管多少问题都得面对。”
现在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晓波会出现难以跨越的适应障碍?为什么上高中的时候,晓波似乎没有人际适应方面的问题?
经过与晓波母亲的沟通,总算找到了晓波适应障碍的根源。
晓波母亲压低了声音说:“有一个秘密得告诉您。孩子以前上学,都是我们背地里找熟人拉关系,请客送礼,让学校老师给孩子特殊照顾,就连当班干部也是我们求老师特意安排的。我们还时常找到孩子周围的同学,给同学们送礼物,让同学们和孩子好。从小学开始就这样。到了高中,我们还以种种理由把他的几个同学请到饭店。那时候,学校离家都不远,都是乡里乡亲的,同学老师也都给我们面子,加上我们孩子品行不坏,在人际关系方面自然没出现过麻烦。由于这些事儿孩子都不大清楚,所以,他就感觉人际关系处得挺好。”
这下,晓波适应障碍的病根找到了。本来,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潜能,可由于家长越俎代庖,孩子潜在的适应能力就会被压抑。晓波就是这样,过去靠家长铺好人际关系坐享其成,缺乏真正的自主的人际交往直接经验,没有学会与人打交道,以至出现人际适应障碍想退学。
说到晓波想退学的问题,晓波母亲与我窃窃私语:“为了不让孩子退学,我们准备去孩子的学校一趟。一是看看老师,给老师送点礼,请老师给孩子点特殊照顾,安排一个班干部什么的。二是请请孩子的同学,让同学们对他好一点。您说行不行?”
看来,晓波母亲还没有意识到孩子问题的病根在哪里,还要重蹈覆辙,继续给孩子的人际关系铺路。如此下去,孩子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长大,什么时候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什么时候能够学会与人相处?难道父母要为孩子一辈子铺路?难道孩子将来成家立业,走上社会,走上职场,也要父母去铺路吗?难怪听说有些招聘单位明确提出,如果哪位应聘者由父母陪同,就一票否决。原来,确有这样一些“好心”的父母甘当孩子人生之路的铺路工,一直到永远。
听我交流了上面的意思,晓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随即又担心地问我:“孩子真要退学怎么办?”听说晓波已经决定明天就返校,晓波母亲睁大了眼睛:“那好,只要晓波不退学,我们就放心了,绝不再给孩子当铺路工了。”
大约一个月后,晓波母亲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晓波返校后再没闹退学。是的,晓波为适应新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欣慰的。就是这样,适应能力真的是孩子固有的潜能。只要父母不当铺路工,孩子就能学会给自己开创新生活的道路。
晓波为什么要退学?
晓波说之所以要退学是因为问题太多了。他感到大学和高中太不一样了,特别是他所在的班级更让人受不了。这个班上的同学都太厉害,成绩比他好,能力比他强,而且同学们心眼多,不诚实,很虚伪。特别是在宿舍里,大家谁也不拿他当回事,没人听他的,没人追随他,他觉得自己和别人处不来,受到排挤,受到冷落。看到同学三三两两的一起上自习,逛街,他却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往。所以很多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去上课,去图书馆,去餐厅。
晓波说,不久前班里选举班委会,他竞选体育委员,然而没有几个人给他投票,这让他感觉特别不好。他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相处,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上周末,学校组织文娱活动,晓波说不喜欢这种活动,没有参加。过后,他更觉得自己和这个集体格格不入。他感叹道,为什么大学和高中不一样了?
上高中的时候,晓波都是在家里食宿,上大学了才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和同学一起生活。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同学跟他关系很好,同学们差不多都围着他转,他还当过生活委员。
晓波的所谓一大堆问题,其实就是面对大学新生活出现了适应障碍。人与环境要不断保持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就是适应。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面对每一次人生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从这个角度说,大学新生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过集体食宿生活,都面临一个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一般都会逐渐走过适应期,走向成熟。晓波只是适应性问题比较严重,出现了适应障碍,因而心灵找不到出路。
退学就是出路吗?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当事人的自我领悟。于是,我们就退学后的出路进行了讨论。晓波说出了自己的种种设想:一是转班或转校,二是复读明年重考,三是在家里自我调整好了再去上学,四是实在不行就不上学了找个地方上班……从表面看,晓波的每一种设想都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但是,这些设想的实质都是在逃避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是逃避不掉的。所以,晓波设想的哪一条路都走不通。晓波的出路只能是积极勇敢地去适应新的人际环境,补上人际适应这一课。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晓波领悟很好,点头说:“我知道了,逃避不是出路,我明天就返校,不管多少问题都得面对。”
现在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晓波会出现难以跨越的适应障碍?为什么上高中的时候,晓波似乎没有人际适应方面的问题?
经过与晓波母亲的沟通,总算找到了晓波适应障碍的根源。
晓波母亲压低了声音说:“有一个秘密得告诉您。孩子以前上学,都是我们背地里找熟人拉关系,请客送礼,让学校老师给孩子特殊照顾,就连当班干部也是我们求老师特意安排的。我们还时常找到孩子周围的同学,给同学们送礼物,让同学们和孩子好。从小学开始就这样。到了高中,我们还以种种理由把他的几个同学请到饭店。那时候,学校离家都不远,都是乡里乡亲的,同学老师也都给我们面子,加上我们孩子品行不坏,在人际关系方面自然没出现过麻烦。由于这些事儿孩子都不大清楚,所以,他就感觉人际关系处得挺好。”
这下,晓波适应障碍的病根找到了。本来,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潜能,可由于家长越俎代庖,孩子潜在的适应能力就会被压抑。晓波就是这样,过去靠家长铺好人际关系坐享其成,缺乏真正的自主的人际交往直接经验,没有学会与人打交道,以至出现人际适应障碍想退学。
说到晓波想退学的问题,晓波母亲与我窃窃私语:“为了不让孩子退学,我们准备去孩子的学校一趟。一是看看老师,给老师送点礼,请老师给孩子点特殊照顾,安排一个班干部什么的。二是请请孩子的同学,让同学们对他好一点。您说行不行?”
看来,晓波母亲还没有意识到孩子问题的病根在哪里,还要重蹈覆辙,继续给孩子的人际关系铺路。如此下去,孩子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长大,什么时候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什么时候能够学会与人相处?难道父母要为孩子一辈子铺路?难道孩子将来成家立业,走上社会,走上职场,也要父母去铺路吗?难怪听说有些招聘单位明确提出,如果哪位应聘者由父母陪同,就一票否决。原来,确有这样一些“好心”的父母甘当孩子人生之路的铺路工,一直到永远。
听我交流了上面的意思,晓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随即又担心地问我:“孩子真要退学怎么办?”听说晓波已经决定明天就返校,晓波母亲睁大了眼睛:“那好,只要晓波不退学,我们就放心了,绝不再给孩子当铺路工了。”
大约一个月后,晓波母亲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晓波返校后再没闹退学。是的,晓波为适应新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欣慰的。就是这样,适应能力真的是孩子固有的潜能。只要父母不当铺路工,孩子就能学会给自己开创新生活的道路。